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王雨婷
常熟市海虞高级中学
结合物理学科特点,突出思维导图的核心价值来实施教学,能让原本抽象的物理概念显性化,通过图形结构直观呈现知识主次关系,揭示知识内在联系,以此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大大降低认知难度,让实验逻辑、解题路径可视化,促进学生展开深度学习,高效培育学生认知能力。
一、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深远意义,面对零散的知识点,学生记忆起来相对困难。为此,有效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从中心主题辐射关联,可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对清晰的知识结构,彻底解决知识点碎片化的问题。此外,可有效利用思维导图打破章节教学中的壁垒,帮助学生迁移知识,并高效整合知识。同时,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促进解题路径可视化,帮助学生清晰梳理解题步骤,进而轻松进行解题。思维导图还可用来追踪学生的认知轨迹,让学生清楚认知到知识漏洞,通过自我诊断展开更具针对性的学习,最终提高学习效率。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概念解析
思维导图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锚定课堂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以物理概念本质为中心主题,向外辐射关键属性分支,包括基本概念、公式、物理意义等,并用不同颜色区分概念层级,以通过观察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深刻解析概念本质,让学生牢牢掌握核心概念。具体教学中,可尝试绘制填空式思维导图来预留空白,引导学生自主填写空白,以深刻理解核心概念。如在《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一课教学时,为帮助学生理解其基本概念,可尝试绘制一幅“加速度的基本概念”思维导图,从中心向四周发散,引出“定义”、“表达式”、“物理意义”、“单位”多个分支,再通过补充各分支内容明确概念本质,帮助学生牢牢记忆这个概念。如在“定义”分支上补充出加速度是指速度的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在“表达式”分支中补充出 a=△v/△t=vt-v0/t 这一具体内容。同时,在“物理意义”中补充出其是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在“单位”分支中补充出m/s2 具体单位。通过观察这幅思维导图作品,学生将深刻理解“加速度”的概念,能强化对这一基础知识的学习。
(二)明确操作
面对复杂的实验,可巧妙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清具体的操作步骤,避免出错情况,大大提升实验教学效果。实验前,可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全貌,初步形成对操作流程的认知。实验操作过程中,可将思维导图作为实验操作的实时“导航图”,指导学生对照思维导图进行行动,按部就班完成关键操作。实验后,可用思维导图做简单总结。如在《实验: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课教学时,为了让学生形成相对清晰的实验操作思路,可在实验操作前为学生呈现“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操作的思维导图,直观展示关键步骤,即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为中心,结合实验要点设计“实验核心原理”、“实验准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误差分析”、“关键操作技巧”几个分支,帮助学生明确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守恒条件,学习速度测量方法,并从中明确实验操作具体流程。接着,引导学生按照思维导图框架的设计实际操作实验,自主准备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斜槽轨道、大小钢球、刻度尺、天平等实验器材,合作完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的任务,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来控制实验误差。在这里,通过应用思维导图开展实验教学,更好地指引了学生按照步骤进行实验,规范了学生实验操作行为。
(三)知识梳理
在知识总结阶段,为了巩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进行查缺补漏,可巧用思维导图来检验学生知识体系建设情况,帮助学生梳理易错点,再精准展开复习与拓展学习,显著提升学生知识学习效率。如在《机械振动》章节内容教学时,当学生初步掌握了本章节所学知识以后,可于课堂小结环节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保证每个小组有 4-6 人,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用思维导图梳理本章节知识。合作学习中,有的小组将尝试以“机械振动”为中心,用“振动”、“弹簧振子”、“单摆”、“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几个分支来梳理本章节学习内容,还有的小组将尝试用“简谐运动”、“外力作用下的振动”两个分支对知识进行梳理。当各个小组绘制完思维导图作品以后,可邀请他们选择一名小组代表向大家分享本组的学习成果,通过互评的方式对思维导图内容进行完善,以进一步梳理本章节知识。
(四)问题解决
巧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问题解决思路,利于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实际教学中,可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分解复杂问题,明确解题步骤之间的逻辑关系,可视化呈现思考过程,便于学生快速解决问题并逐步形成解题模板。如在《电磁振荡》一课教学时,当学生初步掌握了本节课所学知识以后,可为他们布置一道典型的电磁振荡计算题:一个简单的 LC 振荡电路,电容器的电容 C=2μF ,自感线圈的电感 L=0.5H 求该电路的谐振频率和周期。针对这道练习题,用半填充思维导图将问题分解为“问题理解与已知条件”、“知识回顾与公式关联”、“解题步骤与计算”、“答案呈现”几个小部分,明确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此帮助学生理清问题解决思路,通过完善思维导图中各分支内容一步步完成问题的计算。对于“问题理解与已知条件”这个分支,将提醒学生明确列出已知条件和待求量,帮助学生快速定位信息,避免遗漏。而“知识回顾与公式关联”这个分支,可提醒学生每个待求量都直接关联相关物理公式,促使学生通过寻找知识点间联系或公式间逻辑理清思路。“解题步骤与计算”这个分支,将提醒学生明确解题过程中的逻辑顺序,精准定位必须先求出什么才能求出什么,并提醒学生进行关键的自我检查。通过提供半填充的思维导图模板,让学生边构建思维导图边形成了解题思路,理清了解题步骤。
结论:综上可知,思维导图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促进学生构建起结构化知识网络,显著提升学生学习效率,还利于激活学生高阶思维,不断提升教学效能。教学实践中,为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要重视将思维导图应用到概念解析、实验操作、知识梳理、问题解决等各个教学环节,以发挥好思维导图优势不断提升课堂育人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斌. 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复习课堂中应用概述[J]. 数理化解题研究,2023(3):86-88.
[2]申奥.基于思维导图的高中物理导学案设计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