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建造过程中的碳排放测算与节能减排策略优化
胡光发 侯梅 吕伟 沈力 章勇
芜湖安平船舶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安徽芜湖、241000
摘要:船舶工业作为能源消耗与碳排放集中情况较明显的行业,面临着日益合理的环境监管要求,船舶建造过程牵扯到原材料生产、加工制造、运输与安装等多个环节,各阶段碳排放的测算对精准制定减少排放策略有重要意义。然而现用的碳排放评估方法仍存在一定缺陷,亟须更为科学合理且系统的测算手段。本研究以生命周期评估(LCA)方法作支撑,剖析船舶建造过程中碳排放源头,并结合与碳足迹测算相关的模型,探求科学的碳排放估量举措,同时依照当前船舶建造行业的节能减排需求,研究优化原材料筛选、制造工艺革新、绿色能源更替等减排策略,呈献具可行性的建议,能为船舶制造企业设定低碳发展战略提供理论凭据源,为行业达成减排目标给予后盾。
关键词:船舶建造实际碳排放测算;节能减排全周期生命评定;绿色制造
伴随全球气候现象的恶化,各国纷纷谋划碳减排目标,助力产业朝着低碳、绿色方面转型,船舶制造行业身为能源消耗大户,其生产过程涉及大量钢材冶炼、焊接加工、喷涂等有着高能耗、高碳排放现象的环节,对环境引发的影响不可小觑,以往的船舶建造方式依赖大量化石能源,碳排放强度甚高,而现存的减排手段在材料、工艺和能源替代等方面依然存在诸多挑战,因此确凿估量船舶建造过程里的碳排放量,并规划科学合理的节能减排优化方案,不仅有益于缩减行业碳排的数量级,也可引领船舶制造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
一、船舶建造过程的碳排放来源与测算
(一)碳排放来源分析
船舶建造主要以钢材、铝合金、玻璃钢这类材料为借助,其中钢材生产形成的碳排放十分显眼,钢铁冶炼牵扯到焦炭燃烧、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等高耗能环节,皆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除钢材外焊接用到的电极、涂装用到的油漆等辅助材料的生产过程也引发碳排放。
船舶建造所必备的多样原材料分布广泛,长途运输亦是不可忽视的碳排放源头,不管为铁路、公路,就算采用海上运输,燃油消耗都会引起碳排放的增长,造船厂建造作业有钢板切割、焊接、组装、喷涂等工序,皆存在较高的能源消耗程度,例如就如埋弧焊、气体保护焊等此类技术的碳排放量较大。
(二)碳排放测算方法
物资全生命周期评价(LCA,Life Cycle Assessment)是一种全面审视产品在整个生命周期内环境影响的科学方法,在碳排放测算实践应用广泛,该方法重点留意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制造、使用到最终废弃处置全阶段的碳排放情形,可用于识别各时间阶段的碳排放强度,为优化生产流程给予依据[1]。在船舶建造的碳排放测算里,LCA方法可协助识别各个环节碳排放热点,进而创新减碳举措,在原材料阶段衡量钢材、铝合金等材料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囊括矿石的开采、冶炼、运输等阶段,在制造阶段分析焊接、切割、喷涂等工艺的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数值,算出优化不同工艺造就的减排效益。试航及交付阶段对试航过程中燃油消耗产生的碳排放进行分析,为试航优化给予数据支撑,LCA方法还可用来开展不同建造方案的对比分析,例如通过测算传统钢材跟高强度低合金钢的碳排放数值,可以判别哪种材料有低碳优势,进而于船舶设计阶段做出更环保的选定。
碳足迹(Carbon Footprint)是一种衡量产品及活动碳排放量的指标,大多以CO₂当量(tCO₂e)当作标识,该测算模型可借助输入能源消耗量、材料使用量、生产工艺数据等,结合碳排放系数,算出各阶段的碳排放量,目前国际上惯用的碳足迹测算标准有ISO 14067和GHG Protocol等,可用于规范船舶建造碳排放的评估实施办法[2]。在实际实施里,碳足迹测算模型可结合造船厂相关能源使用数据,测算焊接、喷涂、机加工等工艺阶段的碳排放,例如在开展焊接工艺阶段,计量焊机的功率及运行时间,即可近似估算出焊接环节的碳排放量,此外碳足迹测算也能运用到造船企业碳排放评估认证,为碳交易或碳税政策提供参考例证。
造船企业可借助智能监测技术,在生产产出阶段实时采集能源消耗、燃料使用量、废气排放数据,造就精准的碳排放测算模型。
二、船舶建造过程中的节能减排策略优化
(一)材料选择与优化
传统船舶制造大多借助高碳排放的钢材,而采用高强度低合金钢(HSLA)、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等具体的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材料,可在维持结构强度的条件当中降低材料消耗,降低碳排放,近年来新型高性能合金材料、低碳不锈钢等在船舶建造实例中的应用日益增加,这些材料不仅可降低碳排放,还能提升耐腐蚀能力及延长使用期限。
经过精准设计和改良切割方法,可以增进钢材利用率,减少材料无谓消耗,例如以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智能排版系统为凭借,能降低切割损耗,增大材料利用水平,以激光切割技术替代传统的等离子切割或火焰切割,不仅可把能耗的投入量降低,还可降低切割期间所产生的碳排放,在造船工作阶段产生的边角料、废钢等可做回收再利用安排,降低新物料的需求,减少原材料生产阶段的碳排放,采用资源循环模式,好比对报废船舶的钢材做再加工,用于新船只的建造,再进一步削减碳排放。
(二)制造工艺优化
制造工艺的提升可显著降低造船过程中的能耗及碳排放,提高生产产出,采用前沿制造技术,似如数字孪生、自动化焊接机器人、智能喷涂系统这般,可降低人为操作误差,加大产出效率,减少能源开支,例如自动化焊接技术不仅可增强焊接的质量,还能降低焊接过程内的电力消耗以及焊条的损耗值,借此降低碳排放[3]。以往焊接手段能耗高、碳排放多,而采用搅拌摩擦焊(FSW)、激光焊接等存低能耗因素的焊接技术,可切实降低碳排放强度,采用环保型水性的涂料或高固含量涂料替代传统溶剂型涂料,能实现有机挥发物(VOC)排放降低,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激光切割跟精密加工技术采用结合可减少材料损耗,加大加工精度,同时降低切割所造成的能耗和碳排放。
(三)绿色能源替代方案
造船厂可采用光伏、风力等可再生能源进行发电,减少对传统电网供电的依赖,降低碳的排放,例如在造船厂屋顶装设上光伏板,可满足部分生产设备的部分用电要求,部分船舶企业开始在厂区设定的范围里布置风能发电装置,以此辅助供应生产流程的电力,进一步减少碳排放占比。采用氢能、液化天然气(LNG)等低碳能源将传统柴油、重油替换,能减少船舶制造环节当中的碳排放,例如在造船厂内采用氢燃料电池为生产设备给予电能,可实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效果,部分造船厂已开端尝试以电动化设备替代柴油动力设备,诸如电动吊车、电动载货车辆等,以降低燃油消耗及碳排放量。
总结:船舶建造行业正面临着全球碳中和目标形成的挑战,怎样在维系制造效率的阶段减少碳排放,已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要害,依靠精准估量碳排放,优化材料筛选、制造工艺及能源支配,可切实削减碳足迹,且可增进造船企业竞争力,低碳制造不只是政策鼓动的必然态势,更是促进行业走向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未来随着智能制造、绿色能源技术的全面开展,船舶建造行业有概率迈向更环保、高效的发展模式,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突破,为全球航运业的绿色蜕变筑牢基石。
参考文献:
[1]周明洋.基于MS的船舶建造周期碳排放核算及碳成本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23.DOI:10.27171/d.cnki.ghdcc.2023.000126.
[2]刘宝蔓.船舶建造碳排放核算及减排策略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23.DOI:10.27171/d.cnki.ghdcc.2023.000070.
[3]周展鹏.船舶制造供应链碳足迹测算及优化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23.DOI:10.27171/d.cnki.ghdcc.2023.000713.
作者信息:胡光发(1975—)男,汉族,研究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侯梅(1986—)女,汉族,研究方向:船体结构、性能、舾装;吕伟(1985—)男,汉族,研究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沈力(1987—)男,汉族,研究方向:船舶与海洋工程;章勇(1990—)男,汉族,研究方向:轮机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