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下新型评价标准的建构与实施研究
杨发财
山东化工技师学院
摘要:技工院校是培养技术型人才的重要场所。为落实一体化课程体系,强化技术人才培养效果,创新教学评价体系和标准,立足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符合技工院校发展的新型评价标准,以此达到优秀人才培养的目标。文章以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下新型评价标准的构建与实施为研究对象,分别阐述了新型评价标准的构建与教学评价实施对策,希望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新型评价标准;实施对策
引言:一体化课程是创新技工院校教育模式的主要手段,通过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能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效果,使其积累更多的实践经验。这一背景下,需不断创新教学评价标准,形成能推动技工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实施的新型评价模式。为优化人才队伍教育水平,本文就新型评价标准的构建与实施进行探究。
1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新型评价标准的构建
在育人目标方面,技工院校与普通高校有较大的差异,主要以技术人才培养为主。通过专业知识教学,使学生了解各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积累理论知识和实操经验,使其在实践中综合素质与能力得到提高。一体化课程体系的建设,充分体现出技工院校的特点,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有效提高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效果,对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有重要意义。基于一体化课程体系,对接企业标准,将企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作为评价标准,利用多维度、多方面评价掌握学生基础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发展情况[1]。一体化课程,是将企业典型任务作为教学素材,通过传授理论知识、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以致用的能力。以企业标准为学生考核评价标准,不仅能发现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方面的优劣,而且可以帮助学校完善教学模式与方法,有助于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教学评价标准的构建,可以从学校教学、企业实习两个方面入手,就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情况,从任务设置、计划制定、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六个方面分别设定评价标准,要求教师和企业负责人共同进行教学评价,切实掌握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如此一来,能保证教学评价的标准化、规范化,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成长。
2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体系新型评价标准的实施对策
2.1坚持全过程评价
全过程评价理念的渗透,有助于新型评价标准落地,是提高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实施效果的有效方法。以往教学评价中,比较注重结果性评价,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标准。这一评价方法难以发现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发展问题,不利于优秀人才队伍建设。全过程评价,就是立足于过程考核、阶段测试和期末考试,评价学生各个阶段学习情况,了解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2]。
第一,过程考核。一体化课程体系下,教学评价需要围绕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情况方面入手,通过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的方式,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具体操作中,引导学生从客观角度发现自身专业知识学习方面不足,了解其他人专业学习优势,并就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学习能力。此外,学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参与教学评价中,从就业角度分析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情况,丰富教学评价对象,提高教学质量,为完善教学标准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性测试。技工院校实施一体化课程时,会一边传授理论知识,一边进行实践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共同发展。为调动学生学习欲望,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利用阶段性测试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为调整教学计划和方案提供依据。比如,学校可以采用月考、周考的方式,通过闭卷考试检验学生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并在评卷结束后反馈给学生,使其了解自身学习情况。阶段性测试,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帮助,能让学生快速意识到自身学习问题,并在后续学习中及时改正。
第三,结果性考核。利用期末考试检验学生理论知识学习状态。以往技工院校的期末考试都以闭卷的方式进行,通过书面考核完成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一体化课程体系与传统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差异,需要学校改变结果性考核方式,参考世界技能大赛的形式,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判断学生是否具备自主学习能力、职业能力,是否能满足企业需求。
2.2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认定标准
技工院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各个行业发展输送优秀人才,解决技能人才不足的问题。一体化课程与传统教学模式有较大的区别,更加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若学校教学评价与市场脱轨,将会影响优秀人才培养效果,无法体现出技工院校的教育优势。为实现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学校老师、企业技术人员和行业专家,为学生设置学习任务,基于企业标准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在学习中职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得到提高[3]。通过对接职业技能等级资格认定标准,能大大提高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效果,可以弥补传统教学方面不足,推动教育事业创新发展。在激烈的市场人才竞争环境下,大部分技工院校都认识到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必要性,并根据自身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符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同时,形成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为人才培养工作实施提供有利条件。
例如,我国一技工学院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构建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复合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奠定基础。
2.3以赛促评
以赛促评方法,符合技工院校育人特点,是提高教学评价质量与效果的有效措施。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职业比赛,能深化其对任务评价标准的理解,使其了解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并将此作为学习的目标,在实践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技能比赛在选拔人才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技工院校教育事业发展。对于参与比赛的学生来讲,只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通过对任务评价标准的综合分析,借助自身专业优势,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实现综合素质提高的目标。因此,技工院校可以组织校内技能比赛活动,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行业职业技能比赛活动,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评,提高学校教育水平。
例如,四川组织了以当地技工院校师生为参赛对象的综合性技能竞赛活动,其中学生可以中式烹调、航空服务、汽车维修和互联网营销四项活动。互联网营销赛项注重从营销策划、网络推广、销售技巧等多方面对参赛选手进行考察;中式烹调赛项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实践操作能力;航空服务赛项现场考察航空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服务精神;汽车维修赛项考察参赛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技工院校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企业标准和职业资格认定标准,设计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评价标准,利用全过程评价、以赛促评的方式,完成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在科学评价标准和有效评价手段的支撑下,提高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学评价质量,促使技工院校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梁颖珊.技工院校思政教育实效性评价准则及侧重点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4,(02):196-199.
[2]王英.技工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职业,2024,(03):86-88.
[3]孙正萍.技工院校教学与世界技能大赛标准体系对接机制研究——以货运代理项目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3,45(07):18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