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感受魅力
陈黎黎
重庆市巴南区莲花小学校,重庆 401320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加速使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成为小学英语教学关键目标。本文深入剖析文化意识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并从多方面提出具体渗透策略,目的在于为小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新课标
引言:英语新课标明确指出文化意识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有助于其理解不同国家文化内涵,增强文化认同感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责任感。教师在教学中有效挖掘并运用这些资源,能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感受不同文化魅力,从而提升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挖掘教材文化素材,夯实学生文化基础
挖掘教材文化素材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进而提升语言运用能力。教师通过挖掘教材文化素材可引导学生接触多元文化以拓宽国际视野,为跨文化交际奠定基础。
例如外研版五年级上册Module 4 《Mine is green》”模块主要学习名词性物主代词以及物品的归属,教师可以引入中西方在物品所有权和分享观念上的文化差异。在中国文化中强调集体主义和互相帮助,人们在一定程度上更愿意分享自己的物品,就比如同学之间会互相借用文具等。而在西方文化中人们更加注重个人主义对个人物品的所有权比较重视,借用物品时通常需要经过明确的许可。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分别扮演中国和西方的学生,模拟在教室里借用物品的场景。如西方学生可能会说“Can I borrow your pen? I will give it back to you soon.”而中国学生可能会更随意地说“借我用下你的笔哈。”然后让学生讨论两种不同表达方式背后的文化原因来引导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观念,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用英语描述自己的物品以及与他人分享物品的经历如“My schoolbag is blue. I often share my storybooks with my classmates.”
二、创设真实文化情境,增强学生文化体验
真实的文化情境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不同文化的氛围且增强文化体验,从而激发学生对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语言知识还能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便于提高文化敏感性。
例如在Module 7 Unit 1 《Is it a dog?》这一单元中学习动物相关的词汇和一般疑问句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动物园之旅”的情境,在教室的四周张贴各种动物的图片,将学生分成小组后每个小组都有一个“导游任务卡”,上面写着一些关于动物的问题如“Is it a big animal? Does it have a long tail?” 等,小组学生需要根据这些问题在“动物园”(教室)中寻找对应的动物并回答问题。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一些英语国家动物园的文化,比如在一些国家动物园会有专门的动物保护宣传活动并鼓励游客参与动物保护;还有一些动物园会提供夜间参观的项目让游客体验不同的动物生活场景。通过这个情境学生在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也能了解到英语国家在动物保护和动物园管理方面的文化差异。在学习Module 9 Unit 1 《This is my mother》这一单元当中的家庭成员相关的词汇和介绍家人的表达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家庭聚会”的情境让学生带来自己家庭的照片,学生分组扮演家庭成员用英语介绍自己的家人如“This is my father. He is tall and strong.” 等。在介绍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英语国家家庭文化的知识,比如在一些英语国家家庭成员之间的称呼可能更加随意,不像我们中文里有那么多严格的辈分称呼;还有一些家庭会有定期的家庭活动日组织全家人一起参与各种活动。通过这个情境学生不仅学会了相关的英语表达,还能感受到英语国家家庭文化的独特之处。
三、开展文化主题活动,拓展学生文化视野
开展文化主题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文化意识渗透方式,主题活动能够将文化知识与语言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文化。通过参与活动学生能更主动地获取文化信息,加深对文化理解和记忆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和实践能力。
例如教师确定以“西方节日文化”为主题选择英语教材中涉及的西方节日如圣诞节(Christmas)以及万圣节(Halloween)等。教师收集相关的图片与视频资料如圣诞节时人们装饰圣诞树与互赠礼物的视频以及万圣节孩子们装扮成各种鬼怪的图片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准备相关的单词卡片如“Christmas tree(圣诞树)”“pumpkin lantern(南瓜灯)”“candy(糖果)”等。首先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收集到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画面内容,同时教授相关的词汇和句型,如教师展示圣诞节的图片问学生“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你在图片中能看到什么?)”引导学生回答“I can see a Christmas tree. There are many gifts under the tree.(我能看到一棵圣诞树。树下有很多礼物。)”。接着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后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西方节日进行深入研究,小组内成员通过查阅书籍以及上网搜索等方式来收集关于该节日的起源习俗与庆祝方式等信息,然后每个小组制作一份手抄报,手抄报上要包含节日的介绍、相关的图片和英文表达,在课堂上各小组派代表展示自己的手抄报并向全班同学介绍所研究的节日。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节日文化的差异,如春节和圣诞节在庆祝方式与传统习俗等方面的不同来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理解。
结束语: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多途径渗透。教师自身也要不断提升文化素养且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引导学生感受不同文化魅力,以便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季倍燕.从单元整体教学看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24,(09):49-51.
[2]孙妮娣.新课标背景下小学英语文化意识培养的思路与方法探究[J].中学生英语,2024,(04):109-110.
[3]蔡奕新.文化自信视域下小学英语文化意识的培育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23,(09):20-23.
[4]张志涛.农村小学英语文化意识教学的点滴体会[J].校园英语,2020,(17):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