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AI 赋能的初中班主任学生行为管理工具设计研究

作者

汪思思

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灵溪镇第三中学 浙江温州 325800

引言

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行为习惯的形成和规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质量与班级管理的成效。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和学生个体差异的扩大,班主任在行为管理中面临工作量大、判断难度高、干预时效性差等问题。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不断深化,其在数据识别、行为分析、个性建模等方面具备强大优势。如何将 AI 技术与班主任工作有机融合,构建精准、高效、可持续的行为管理工具,成为提升班级治理能力与育人水平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初中教育实际,探索 AI赋能下的行为管理工具设计思路与实施路径,以期为班主任提供更科学的管理手段与技术支持。

一、初中阶段学生行为特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叛逆期,心智发展并不成熟,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开始增强,且极易与家长产生矛盾。初中阶段是学生自身的价值观、人生观形成并逐渐成熟的阶段,故而学生在这一阶段所受的教育和管理对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这就使得班主任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加之学生情绪波动大、模仿能力强、行为受同伴影响显著,一些不良行为易于产生且难以及时察觉。班主任不仅承担行为规范引导,还需关注心理健康与习惯养成,必须具备及时、全面掌握学生行为变化的能力,为教育干预提供精准依据。

二、基于AI 赋能的初中班主任学生行为管理工具设计路径

(一)构建多维度行为数据采集与识别模型

作为行为管理工具,AI 需要对数据的入口端进行结构化规划设计,以覆盖学生在学校生活的各种场景。例如某中学应用 AI 校园系统,用安装在教室、走廊、饭堂等地的摄像头和麦克风搭配人像识别和人声识别技术收集学生到课情况、课堂纪律、课间行为、互动频率等方面数据。该系统的记录功能会自动识别诸如迟到、打哈欠、开小差、大声喧哗等动作行为,并为他们对应的人物、时间、地点标注并记录下来。以上述“课堂行为分析”为例,如果学生在连续两期被系统鉴定为持续低头或者频频转头的行为,系统就会自动记录并且推送信息到班主任的工单台,帮助教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做到提前发现,做到早干预。

(二)融合智能分析技术实现个体行为画像生成

AI 系统可对采集到的多维行为数据进行智能处理,自动形成每位学生的个体行为画像。例如某学校使用 AI 校园系统,通过在教室、走道、食堂等安装摄像机、麦克风等设备采集学生上课状况、课堂秩序、课间活动、交际频率等方面的数据。系统通过记录功能自动识别出迟到、打瞌睡、心神不宁、吵闹等行为,并将这些行为以及有关的人物、时间和场所进行标记和保存。以上述的“课堂行为分析”为例,如果某一学生被系统记录两次出现低头和转头的频率过于频繁,那么系统会自动记录下来并在发给班主任的工作清单中呈现出来,这就可能提示教师早期发现学生的问题行为并采取早期介入的措施。

(三)设计行为预警、干预与反馈的闭环机制

AI 作为一个有效的行为识别工具,其设计思想包括有序化对输入信息的处理,面向学生所有校内行为环境。例如,在某学校的 AI 校园系统中,校园中的每间教室、走道、食堂等都配备安装着摄像头、麦克风等收集设备的系统,AI能自动根据其录像对学生活动状态进行分析(是否迟到、睡觉、走神、大声喧哗等),并相应地将相关的学生、地点、事件进行标记与存储;以“课堂表现分析”为例,若一名学生连续第二次因低垂、扭头而触发了警报,AI 则会将该次事件标识推送给教师的管理任务列表中,可能提醒教师此时该学生的不良行为需要重点关注,进行提早干预。

三、基于AI 赋能的初中班主任学生行为管理工具的效果分析

(一)提升行为管理效率与班级运行有序性

AI 赋能工具通过自动化采集与实时分析学生行为数据,显著提升了班主任的管理效率。通常,在此之前,教师大都只能通过观察、课后记录等方式处理工作,会存在疏漏或者带有偏见,因而存在处理工作介入时间的延迟情况。使用 AI 系统时,上述这些工作过程能被平台所自动化完成,教师便能够即时了解到整班行为的变化情况,如针对某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教师便可以通过 AI 平台了解他们的专注状态和遵规状态,他们每天都能在这个平台上获得当日行为表现报告、个人行为波动图,并针对性地移动座位、交流对话或者给予心理援助。在这次事件中,这个班级在系统运行的两个月里课堂秩序问题比去年少 40% ,不良行为的发生减少了 50% 以上,整体效果突出。

(二)增强班主任干预的科学性与个性化水平

传统学生行为管理往往侧重集体规范,缺乏对个体差异的深入识别。而 AI 系统则可以通过数理化分析及多种信息的综合呈现及时捕捉学生行为的微细变化,实现对学生行为变革管理的个性化和科学化。该系统的个性刻画模块可多维度收集学生出勤、注意流、课程反应、情感识别等数据,生成每个学生自己的成长档案,如,一个平日的班级整体并无问题的学生突然出现了“情态不稳定 + 社交缺乏”的现象,引来了教师的关注,发现其家庭正经历变故,教师主动介入并安排了一位心理辅导教师对该生长期介入。这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工具不仅建立了有效的“警报—干预—监测”的系统,而且会让教育工作者据此制定不同的干预方案而不是一刀切地对所有学生实行同质化管理,这种科学手段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益并深化教育。

(三)促进学生行为习惯优化与自主意识发展

AI 行为管理工具不仅提升教师管理效能,也激发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行为习惯改进动力。通过学生可视化端口,系统提供行为报告、趋势图和成长积分榜,学生可直观了解自己在课堂纪律、合作互动、作业完成等维度的表现,明确自身优势与不足。例如某初一班引入“每日行为成长图谱”,学生登录个人账户可查看“今日课堂专注力指数”“交流积极度”与“同伴互评摘要”,并可自主设置改善目标与行为提醒。小组间还形成“正向反馈激励机制”,促进良性竞争。结果显示,该班级 90% 以上学生主动参与行为优化计划,形成“自评—改进—反馈”良性循环。AI 系统的引导式反馈机制,推动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走向“主动自我成长”,助力行为习惯内化与长期塑造。

结语:AI 赋能的学生行为管理工具为初中班主任提供了一种科学、高效、可视化的新路径,不仅改变了传统依赖经验与人工判断的模式,也增强了教育干预的时效性与个性化水平。通过数据驱动、模型分析与反馈机制的融合,该工具实现了行为识别、精准干预与自主成长的闭环管理,有效缓解了班级事务压力,优化了教育环境。未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进步,应加强教育数据安全与伦理规范建设,推动 AI 管理工具与德育体系的深度融合,使其在提升育人实效、构建智慧校园中发挥更大价值。

参考文献:

[1] 苏小红, 苗启广, 陈文宇. 基于AI 赋能和产教融合提升程序设计能力的个性教学模式 [J]. 中国大学教学 , 2023(6):4-9.

[2] 王华斌.AI 赋能教育视域下的”莲花新评价”育人变革行动透视[J].基础教育参考 , 2021, 12(6):3-3.

[3] 王积杰.AI 赋能数据目录建设 加速企业数据治理进程 [J]. 软件和信息服务(原:软件世界), 2023, 000(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