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骆驼精神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策略探究

作者

肖永光 刘中美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岳阳 414000

中图分类号:G64

0 引言

在当今时代,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肩负着为社会输送大量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使命。然而,随着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和多元化,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当前,探索具有特色且行之有效的创新教育模式,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骆驼精神以其坚韧不拔、勇于担当、求真务实的特质,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有力支撑。将骆驼精神深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对于塑造学生健全人格、提升职业素养以及培育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重困难,更能为其成长为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鉴于此,深入探究骆驼精神与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正如开展的 “骆驼式现代职业人”德育模式探索,以及 “骆驼精神” 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中所表明的,骆驼精神的融入不仅是传承红色基因、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需要,也是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1 骆驼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1.1 骆驼精神的内涵解析

1.1.1 坚定信念:负重致远的精神灯塔

坚定信念是骆驼精神的核心,宛如一座灯塔,在人生的旅途中为人们指引方向、照亮心灵。回顾历史,革命先辈任弼时便是这一精神的杰出践行者。自投身革命之日起,他就将共产主义信仰深深植根于心中,使其成为源源不断的动力源泉。在风云变幻、局势动荡的大革命时期,革命事业屡遭挫折,法国大革命后的白色恐怖如狂风骤雨般席卷中华大地,再加上陈独秀右倾错误的影响,党和人民陷入了近乎绝境的境地。然而,任弼时全然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三次毅然向党中央递交意见书,言辞恳切且有力地阐述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的紧迫性与必要性。尽管意见书被撕毁散落,但他的信念之火却愈发耀眼,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这一伟大精神犹如一盏高悬的明灯,在他们面对学业压力和就业竞争而感到迷茫彷徨时给予指引。在当今多元文化碰撞、各种思潮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骆驼精神所蕴含的坚定信念,能够帮助他们坚守最初的梦想,在逐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无惧风雨的侵袭。

1.1.2 无私奉献:倾心付出的高尚情操

无私奉献是骆驼精神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任弼时同志用一生的行动生动地诠释了这一品格的光辉。在革命岁月的枪林弹雨中,他犹如一颗闪耀的星辰,穿梭于战场之上,与战士们并肩作战、生死与共。长征路上,任弼时同志面对重重困难,毅然放弃舒适的担架,手拄拐杖,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他与贺龙等同志一道,率领红二、六军团浴血奋战,调动和牵制了大量敌人,有力地策应和配合了红军的长征。即便双脚血肉模糊,他也未曾有过丝毫退缩,展现出坚定的革命意志和卓越的领导力。转战陕北期间,他多次因体力不支而摔倒在地,但每次都顽强地爬起来,继续坚守岗位,为革命事业拼搏到最后一刻。新中国成立后,尽管任弼时同志已功成名就,但他依然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以身作则,为世人树立了永恒的榜样。反观校园中,部分学生集体意识淡薄,过于关注个人得失。此时,骆驼精神所倡导的无私奉献理念便能发挥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促使他们学会关爱他人、回馈社会,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奉献的快乐,进而不断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成长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1.1.3 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顽强斗志

艰苦奋斗是骆驼精神的显著特质,承载着先辈们不屈的奋斗记忆。回望过去,革命先辈们披荆斩棘、创业维艰,其艰难程度远超常人想象。在井冈山时期,红军战士们身处绝境,缺衣少食,寒冬时节仅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刺骨的寒风中瑟瑟发抖,却依然紧握钢枪,坚守阵地,与敌人殊死搏斗,毫无退缩之意。再看烂泥湾大生产运动,八路军战士们在荒芜的土地上挥洒汗水,垦荒种地,一锄头一锄头地刨开坚硬的土地,播下希望的种子。他们夜以继日地纺纱织布,用布满老茧的双手,一针一线地编织出抵御严冬的温暖衣物。1940 年,朱德总司令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展军民大生产运动的指示精神,率队实地踏勘南泥湾后,果断决定派一支队伍到这里垦荒造田、种粮养殖,除了实现自给自足外,还上交余粮以解决根据地军民的粮食供给困难问题。1941 年春,八路军 120 师 359 旅旅长王震接到中央军委命令,率领全旅一万余名官兵从华北战地翻山越岭、风雨兼程,奉命开进南泥湾。他们风餐露宿、披荆斩棘,仅凭双手之力,将荆棘遍布、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五谷丰登、富饶美丽的米粮川。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他们成功打破了敌人的封锁,为革命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如今,一些高职学生自幼生活在优渥的环境中,习惯了安逸的生活,面对困难时往往容易产生畏惧和退缩心理。此时,骆驼精神中的艰苦奋斗精神能够激发他们的内在勇 ∵ ,让他们重拾信心,毅然走进实验室和实训车间,在无数次的实践中刻苦锻炼,积累深厚的职业技能和宝贵经验,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1.1.4 勇于担当:直面挑战的果敢魄力

勇于担当是骆驼精神的关键所在,任弼时在党和革命的诸多危急关头,多次展现出非凡的果敢气魄和勇挑重担的精神。例如,在红军时期,他重视电讯工作,亲自指导技术侦察、破译敌人密码;在长征途中,他坚决同张国焘分裂主义作斗争,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回首大革命失败的黑暗岁月以及 “左” 倾冒进错误盛行之时,革命事业危如累卵,任弼时却如磐石般坚定,果断叫停冒险之举,以其如鹰隼般锐利的判断力和猛虎下山般的勇气,力挽狂澜,为党和革命的火种保留了一线生机。在长征途中,面对张国焘分裂红军的严重危机,任弼时坚定地站在党中央一边,他不辞辛劳地深入部队,细致耐心地做思想工作,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任弼时教育红军干部战士: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有分歧的不讨论,免得节外生枝。他坚决挫败了张国焘分化和控制红二、六军团的阴谋,为红军长征的胜利提供了组织保障,并最终促成了红军的胜利会师,为革命的延续书写了壮丽的篇章。当今社会,竞争愈发激烈残酷,犹如一片波涛汹涌的红海。骆驼精神恰似一股强劲的东风,激励着高职学子在未来的职场征途中,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毅然担起重任,在挑战与机遇交织的洪流中磨砺前行,逐渐蜕变为兼具高素质与高能力的社会栋梁。

1.2 骆驼精神的时代价值

1.2.1 助力个人成长:锤炼坚毅品格与进取精神

骆驼精神在高职学生的个人成长道路上发挥着不可估量的激励和推动作用。在学业攻坚的艰难时刻,当他们面临瓶颈,仿佛置身于迷雾重重的困境之中时,骆驼精神中的坚定信念和不懈奋斗,犹如两把锋利的宝剑,帮助他们斩断荆棘、跨越障碍。凭借坚定的信念,他们能够如灯塔般锚定目标,心无旁骛地在知识的海洋中刻苦钻研,持之以恒地汲取知识的养分。在校园活动的多彩舞台上以及创新创业实践的广阔天地间,担当和奉献的精神如同强大的双翼,载着他们勇往直前、无畏挑战,屡屡创造佳绩。他们勇于担当,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团队协作的熔炉中不断锤炼自身,全方位提升能力,最终成长为顺应时代潮流、肩负历史使命的杰出青年。

1.2.2 赋能职业发展:培育敬业精神与担当意识

步入职场后,骆驼精神更是为高职学生赋予了强大的能量,助力他们在职场道路上稳步前行。在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从业者们凭借骆驼精神,能够从容应对工作中的各种挑战。无论是高强度的工作任务,还是复杂多变的客户需求,他们都能凭借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敬业精神,全身心投入,确保每项工作都能高质量完成。在职业晋升的关键时刻,拥有骆驼精神的学生展现出沉稳大气的风范,他们谦逊沉稳,擅长凝聚团队力量,共同克服困难,从而在职场中实现蜕变,勇攀职业高峰。

1.2.3 推动社会进步:弘扬实干作风与奉献风尚

从宏观的社会层面来看,骆驼精神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它宛如一股蓬勃向上的力量,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高职毕业生在科技创新领域,凭借骆驼精神坚守科研一线,勇往直前、刻苦钻研。面对复杂的科研难题,他们如同工匠般精雕细琢,逐一突破技术壁垒,为科技进步贡献力量。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高职毕业生怀揣满腔热血奔赴基层,深入田间地头,运用所学知识助力农村发展,为乡村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政府出台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助力,切实降低了创业风险。在社会服务的广泛领域,高职院校学生和高校毕业生始终坚守实干精神,默默耕耘,通过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与社区建设,以实际行动播撒温暖,推动社会和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贡献力量。

2 骆驼精神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策略构建

2.1 融入教育理念:以骆驼精神引领育人导向

2.1.1 确立 “坚韧逐梦、担当成才” 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应借鉴骆驼精神的坚韧与担当,确立培养信念坚定、勇于负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 划长远的职业道路,将个人成长与行业需求紧密相连。以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为例,教师 详细介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广阔前景,如国家政策的积极支持、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以及技术 带来的潜力。同时,教师也应指出当前行业面临的技术挑战,包括电池技术的能量密度和充电 的局限性、充电基础设施的不足、电动机效率和材料科学的挑战等。这些信息有助于激发学生攻克难题 决心,让他们像骆驼在沙漠中坚定迈向绿洲一样,朝着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的目标奋勇前进。在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挑战性项目任务,如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优化设计,旨在培养学生面对挑战不屈不挠、勇于担当的品质,为其日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2.1.2 贯彻 “德技并修、全面发展” 的教育方针

高职院校需强调思政教育与技能教育的深度融合,以骆驼精神促进学生德技双馨、身心全面发展。一方面,在思政课堂上,深入剖析骆驼精神,结合脱贫攻坚战中基层干部坚韧不拔、勇于担当的鲜活案例,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责任与担当的精髓。另一方面,在实训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鼓励他们效仿骆驼,脚踏实地、精益求精,不断追求技能的极致。例如,在机械制造专业实训车间,要求学生严格按照工艺标准操作机床,对零部件加工精度一丝不苟,以精湛技艺展现骆驼精神在技能领域的延伸,使学生成长为既有高尚品德又具专业技能的综合型人才。

2.2 优化教育内容:让骆驼精神扎根

2.2.1 开发 “骆驼精神” 专题课程

高职院校需精心策 自 题课程 深入全面地解析其深刻内涵、悠久历史渊源及当代社会 动展现骆驼作为 “沙漠之舟” 在丝绸之路上所扮演 贡献,进而引出骆驼精神所蕴含的坚韧不拔与勇于 担 无论是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还是抗战时期的烽火连天, 神为指引,勇挑重担、无私奉献,为学生树立了鲜活的精神典范 深入探讨骆驼精神在抗击疫情、脱贫攻坚、科技攻坚等当 疫最前线,扶贫干部深深扎根于偏远山区,科研人员奋力攻克芯 彰显了骆驼精神的担当与坚韧不拔。通过这些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骆 发展脉络的紧密联系,从而加深对其内涵的理解与感悟,使骆驼精神从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学 可触可感的精神力量

2.2.2 挖掘专业课程中的骆驼精神元素

各专业课程蕴含着丰富的骆驼精神育人资源,亟待深入挖掘与巧妙融合。以医护专业为例,在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课程中,教师讲述医学史上的杰出人物屠呦呦,她数十年如一日,潜心探索青蒿素的奥秘,历经无数挫折却不屈不挠,犹如骆驼在茫茫沙漠中执着前行,始终以坚定信念攻克疟疾难关,为全人类的健康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以此激励学生勇攀知识高峰,不畏艰难、持续奋进。在临床实践课程中,教师生动描绘医护人员在偏远艰苦之地伸出援手的场景,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他们无视条件恶劣,无惧生死挑战,坚定地站在守护生命的最前沿,将无私奉献、勇于担当的骆驼精神镌刻于职业操守的深处。再看机械制造专业,工程制图、机械设计课程学习难度大、精度要求高,教师以大国工匠徐立平为例,他自 1987 年起一直从事航天发动机固体燃料微整形工作,被誉为 “雕刻火药的大国工匠”。徐立平在随时可能面临爆炸危险的岗位上坚守了三十余载,以超凡入圣的技艺确保了每一次火箭发射的万无一失,三十年来整形产品 100% 的合格率和安全事故为零的纪录,体现了他对工作的极致追求和对国家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徐立平设计、发明和改进了 30 多种刀具,其中 9种获得了国家专利,编写了 20 余种工艺规程和标准,带领班组完成了 30 多项技术革新。他的精度控制能力极强,误差不超过 0.2 毫米,远低于允许的最大误差 0.5 毫米,确保了发动机的精度和安全。他的事迹激励学生在专业学习中追求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需直面加工难题与设备故障,勇于担当责任,通过团队协作攻克难关,使骆驼精神在专业技能的提升与职业道德的培育中深深扎根。

2.3 创新教育方法:使骆驼精神入脑入心

2.3.1 推行情境式教学法

情境式教学法能为学生营造沉浸式学习氛围,让骆驼精神直击心灵。教师可精心构建职场困境场景,例如,在商务谈判课程中,让学生扮演企业代表,与苛刻的合作方就项目细节进行磋商。面对对方提出的紧迫工期、低成本预算及高标准要求,学生们初时往往会显得手足无措,迅速陷入困境。此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让他们借鉴骆驼在沙漠中负重前行、沉稳应对风沙的坚韧精神,冷静剖析合作方需求背后的深层利益。学生们凭借坚定的信念坚守企业底线,通过不懈努力探索出替代方案,并以勇于担当的精神主动沟通协调,最终实现双赢的合作成果。又如,在创业教育课堂,创设资金链断裂、核心成员离职、市场需求骤变等危机情境,模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