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电力系统运行中自动化技术标准化应用

作者

石镇槐 石跃东

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新乡县供电公司 河南新乡市 453000

引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带动人民生活品质逐步提升,电力作为重要的基础能源,其需求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各界对供电服务的稳定性、可靠性与运行效率也寄予更多期待。自动化技术凭借其数字化、智能化优势,深度融入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全链条业务场景,通过功能应用,为电力系统的高效运转与精益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工干预的成本与潜在风险。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自动化技术标准化应用路径,对推动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的重要性

1.1 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自动化技术对电力系统运行数据的采集、传输与处理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更为及时、精准地把握系统运行状态。借助自动化控制系统,能够依据电力负荷的变化,对发电设备出力及输电线路功率分配进行合理调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电力系统运行效率。以智能电网为例,自动化调度系统可对电网负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在发电计划协调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减少电力供需失衡现象的发生,对发电成本的控制以及能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1.2 增强电力系统可靠性

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的运行监测与故障处理方面展现出一定优势。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该技术能够敏锐捕捉设备异常运行状态,并及时启动预设的保护控制策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故障影响范围,缩短非计划停电时间。以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为例,当电力系统出现短路等故障时,该装置可依照既定逻辑快速隔离故障线路,有助于维护电力系统的整体稳定性。此外,自动化技术借助对设备运行参数的长期监测与分析,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潜在故障风险,为开展预防性检修提供数据参考,进而提升设备运行可靠性,延长设备服役周期。

1.3 降低人工成本和操作风险

在传统电力系统运行管理模式下,人工操作与监控占据主导地位。这种方式虽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但对人力投入要求较高,运行效率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且受限于人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存在操作准确性波动的客观可能。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引入与发展,通过构建远程监控与自动控制体系,不仅优化了人力资源配置,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更通过程序规则的精准执行,为电力系统运行构筑起更稳定的安全防线,进一步提升了整体运行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2 电力系统运行中自动化技术标准化应用现状

2.1 标准体系初步建立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进程中,我国已逐步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相关标准覆盖自动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的多个关键环节。以继电保护领域为例,《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等标准对装置技术参数及配置逻辑作出系统性规定;电力自动化通信领域,《电力系统数据通信网络和系统》等标准也为网络架构设计与协议选择提供了技术指引。这些标准的相继出台,在一定程度上为行业实践建立了规则框架,初步勾勒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标准体系的轮廓。

2.2 部分领域应用成效显著

在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进程中,部分应用领域已形成相对成熟的标准化实践路径,并展现出一定的积极效应。以变电站自动化为例,标准化设计与建设方案的推进,使得设备选型、接口规范及功能配置等环节的协调性有所增强,为提升变电站自动化运行管理效能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标准化自动化系统在新建变电站的应用实践表明,其在远程监控、数据采集及自动控制等方面具备较好的适配性,不仅有助于优化人工巡检模式,对保障变电站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也具有积极意义。

2.3 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加强

在全球电力行业协同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积极探索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标准化领域的国际协作路径。通过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等专业机构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深度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工作,将国内电力自动化技术的研究积累与实践探索有机融入国际标准体系。在此过程中,注重吸收国际标准化领域的先进理念与技术经验,持续优化国内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标准框架,稳步提升我国电力行业在国际技术合作中的参与度与话语权。

3 电力系统运行中自动化技术标准化应用的优化策略

3.1 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建议进一步深化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探索新兴领域标准化建设路径。可通过整合行业专家与企业技术力量,针对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电网运行控制、电力物联网等前沿方向,系统推进标准研制工作,逐步完善相关标准体系。同时,宜对现有标准开展系统性评估与优化,着力提升标准间的协同性与兼容性。建议建立动态化标准评估机制,结合技术演进与实践反馈,适时开展标准修订工作,以保障标准体系的适用性与前瞻性。

3.2 加强技术研发与规范

为推动电力自动化技术的长远发展,可考虑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适当加大研发资源投入,聚焦关键技术领域开展研究探索与创新实践,逐步提升自动化技术的国产化水平与核心竞争力。在技术研发进程中,可重视技术标准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将创新成果适时转化为标准规范。建议着力推动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和接口规范,以此促进不同厂家设备及系统间的协同配合能力。例如,探索制定统一的电力自动化设备通信协议与数据格式标准,通过优化设备连接方式与数据交互模式,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集成效能与运行水平。

3.3 强化人员培训与管理

可以考虑优化电力企业工作人员的标准化培训体系,逐步深化其对自动化技术标准的认知与理解。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规划,定期组织标准化知识与技术实操培训活动,助力工作人员深入掌握自动化技术标准的详细要求和操作准则。为进一步强化标准执行效果,不妨探索建立标准化考核机制,将标准执行情况与绩效考核适度关联,通过正向激励与适度约束相结合的方式,推动自动化技术标准落地见效。此外,完善企业内部标准化管理架构也值得关注,可根据实际需求配置专业管理人员,负责统筹协调企业标准化工作的组织、推进与监督事宜。

3.4 推动标准快速更新

建立标准快速响应机制,及时跟踪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动态,收集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需求和问题反馈。加强与国际标准组织和国外先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及时了解国际标准的最新进展,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快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标准的更新速度。采用灵活的标准制定模式,对于一些技术发展迅速、应用需求迫切的领域,可先制定试行标准或团体标准,待技术成熟后再转化为国家标准,提高标准的时效性和适应性。

结束语

电力系统运行中自动化技术的标准化应用,是支撑电力系统安全稳定与高效运转的关键要素。通过有效举措,有望逐步提升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的标准化程度,推动自动化技术在电力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展望未来,伴随电力系统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推进,自动化技术标准化工作需要保持动态跟进,持续优化标准体系,助力电力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社会经济建设筑牢电力保障基础。

参考文献

[1]苏玉静.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中的标准化智能技术应用探讨[J].电脑爱好者(普及版)(电子刊),2022(6):2261-2262.

[2]王宇,龙禹,郭松.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国内标准体系研究与建议[J].电力需求侧管理,2022(5):2-7.

[3]李佳霖.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电力系统装备,2022(5):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