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美术专业课程与数字教育相结合的经验与思考
汤澜
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一、传统《水彩风景》课程模式
《水彩风景》课程为美术专业本、专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按照教学大纲设置水彩风景课程课时不少于 64 课时,可以见得《水彩风景》课程在美术专业课程设置中是相对较重要的专业课程。在传统的水彩风景课程当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本课程的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局限性及单一性的不足,具体分析如下:
1、 空间局限性
传统的《水彩风景》课程教学首先是以教师授课为开端,教师利用 PPT展示水彩风景绘画的方式,室外写生处理实景画面的主观性创作方法,展示水彩风景写生绘画作品同时展示对应的实景照片,在水彩风景绘画中比较难处理的部分就在于将看见的实景转换为绘画,在课堂教学中相应的课时量有限展现的内容也相对偏少,只有通过教师范画来实际的操作对应理论知识的讲解,但在室内进行范画的对象也只能是照片,并非实景。
并且课堂教学局限于课堂教室内,而《水彩风景》课程不同于《水彩静物》、《水彩人物头像》课程,风景无法像静物和模特那样可以在教室内进行绘画创作,风景着重在于走出去,在室外空间内去取景、构图、上色,控制画面的构图、色彩关系,将所见到的实景进行主观的处理,使画面丰富协调。
2、 重临摹缺少写生活动
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使得水彩风景课程缺少写生活动,课程安排多为在教室内进行临摹或是画照片,绘画课程除了能够将对象准确的描绘下来以外,更多的需要学生进行人为的主观处理,如课程全部安排为在室内进行绘画实操环节则大大的降低了学生进行主观思考处理画面的主动性,室外写生相对室内作画来说不稳定性更高,如天气的变化,天光的变化等等。从作画开端的取景来说,在室外看到的景都是非常宽广的,在如此丰富的场景中如何选择合适的场景入画是学生们需要考虑的第一个问题,但是临摹的样本和照片就很轻松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可以减少很多的思考来照抄临本及照片,久而久之缺少写生的过程也就导致了学生们对写生活动提不起兴趣。
二、以学习通数字化平台为媒介接入水彩风景课程的实践运用
利用学习通数字化平台为媒介接入水彩风景课程最初始于 2020 年上半学期,当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学生无法返校学校无法开学,基于当时的现状开设了线上学习通的课程,通过对水彩课程通过学习通平台的使用,在此过程当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思考。《水彩风景》课程是一门美术学及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借助于学习通线上学习平台,结合线下的课堂教学,旨在培养需要以实际操作为导向,学生实践参与到课程当中,全面掌握水彩绘画的技法知识控制画面的能力。
针对目前《水彩风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课程通过接入学习通数字化平台,从课程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实验与探索。
梳理课程目标
结合 18 世纪印象派绘画了解水彩的艺术特点与色彩学、光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水彩绘画技法的特点,对水彩风景绘画时的“水”、“色”、“时间”三大要素在作画过程中的实践运用;正确运用色彩观察方法,掌握用色彩塑造形体,表现立体空间拉开画面远景、中景及近景的方法;掌握水彩表现技法,掌握取景构图的基本原理,提高组织画面的能力。结合《水彩静物》及《水彩肖像》等课程完善整体的水彩绘画教学,使学生能更好的依托知识、能力培养,达成价值目标。
2、 改变教学模式
将传统的仅教师在教室内讲授及做示范的教学改为接入学习通数字化平台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采用主讲教师录视频及引入其它院校部分优质教学资源,课前需要准备的工具材料等信息通过视频的方式自行准备;课中融合线上学习通数字化平台和线下课堂,通过翻转教学等方式完成教学内容,通过学习通数字化平台发布课程过程心得及每周的课程作业。混合教学模式是线上线下无缝衔接相互助力进行教学,通过线上课程的丰富增加一些国内外大师在室外实景中写生水彩风景的过程图或者视频,更加直观的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在实景中如何处理画面关系,并且可以通过学习通数字化平台发布统一的实景照片,让学生用统一的素材进行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并能够更好的掌握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优势,根据不同学生擅长的方向引导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绘画形式,从而达到更好的专业特长发展。
3、 更新教学内容
数字化平台作为更新教学内容的媒介,极大地拓展了传统水彩风景课程的边界。它不仅提供了一个互动性强、资源丰富的学习环境,而且通过集成多媒体元素和交互式工具,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例如,平台可以通过数字化的画廊展示,使学生能够更多的欣赏和分析历史上著名的水彩作品。此外,平台还能够实时更新教学材料,如最新的艺术趋势、技术进展等,确保教学内容紧跟时代脉搏。通过这种方式,数字化平台不仅增强了课程的吸引力和实用性,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持续学习和探索艺术的平台,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三、对数字化教育引入传统课堂的思考
1.创新教学模式的探索
数字化教育的引入,首先为传统水彩风景课程的教学模式带来了创新的可能性。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往往通过临摹和反复练习来掌握水彩画的基本技法,这一过程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感知,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接入学习通数字化教育平台,可以通过多样课程学习、观看大师作画视频等方式,使学生在理解水彩画掌握纸面水分的同时,更加直观地掌握在实景写生中进行绘画创作的技巧,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室外写生,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写生素材。
2.满足学生多元需求
数字化教育的另一个显著优势在于其能够实现教学的个性化。在传统的水彩风景课程中,教师往往难以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水平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指导。然而,借助于数字化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学习计划和资源。例如,通过智能学习系统,教师可以追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发现他们在绘画技巧上的不足,并及时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和练习。此外,数字化平台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推荐适合他们的学习资源,如特定的水彩画风格、历史时期的艺术流派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
3.构建全球化的艺术教育环境
数字化教育的引入,为水彩风景课程的学习资源和视野的拓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通过网络平台,学生不仅可以访问到世界各地的水彩艺术家的作品,还可以参与到国际艺术社区的交流中去。这种全球化的艺术教育环境,有助于学生建立起更为开放和多元的艺术观念。例如,一些在线艺术教育平台提供了世界各地艺术家的访谈、工作坊和展览信息,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从而丰富自己的艺术表达。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与来自不同国家的艺术家进行交流和合作,这种跨界的艺术实践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五、结语
在数字化进程飞速的今天,大学课程也应该跟随时代的发展进行相应的转变,数字化教育的引入为传统水彩风景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也是顺应时代的一个重要趋势。通过与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数字化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还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资源和视野,构建一个全球化的艺术教育环境。然而,我们也应看到,数字化教育的实施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也需要学校和社会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和资源保障。未来,我们期待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找到更加适合当代教育需求的教学模式,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艺术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佳.高校水彩风景写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以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水彩风景写生课程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
[2]周丹妮.跨文化视野下的美术教育探析[J].美与时代,2023.
个人简历:汤澜,教育与艺术学部专任教师,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学水彩画,2023 年校级专科专业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