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推动祥云县物流高质量发展路径初探

作者

王宇亮

祥云县委党校

进入新时代之后,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赛道上,现代物流正日益凸显其不可替代的“加速器”作用。它不仅是企业降本增效的“第三利润源”,更是撬动产业优化升级的核心杠杆。

祥云县交通便捷,境内楚大高速公路、楚大高速公路复线、宾南高速、广大铁路、广大铁路复线、320 国道、214 国道等穿境而过,是通往滇西八地州的重要交通枢纽,是桥头堡建设中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的重要中转站。基于此,近年来祥云县全力推进大理(祥云)物流枢纽建设,培育千亿级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建成了祥云经开区铁路专线和经开区站场货场建设项目,2023 年大理(祥云)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纳入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名单。可以说祥云县现代物流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但由产业基础等因素所导致的物流产业散、弱、小等问题依然存在,物流业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与云南省及大理州的发展战略目标仍有较大的差距。

一、祥云县现代物流业发展困境分析

(一)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现代物流基础薄弱

“十三五期间”祥云县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地区生产总值接近 200 亿元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 11 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突破 130 亿元,三次产业占比 24:29:47。但是全县的经济生产总值与人均经济产值与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经济格局整体呈现出规模小,经济体量不足等特点;产业结构表现出以有色金属、金属零配件加工、生物资源加工、硅片占据主体,其他产业的产值规模偏小的特点。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一定程度限制了祥云县资源和产品的流通数量和流通范围,使得县域现代物流业的需求整体较弱。同时也由于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有限,大大制约了祥云县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二)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物流发展模式较为粗放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公路、铁路、货运场站、物流园区、仓储运输、物流信息平台等基础设施的综合支撑。目前祥云县现有的交通运输方式仍以公路运输为主,铁路运输为辅,航空等运输方式不发达,依托现有交通网络不能有效发挥公铁联运优势;路网规划,国道、省道、县乡道路的有效衔接不畅,未形成高效便捷的交通网络,县市路网建设情况参差不齐,特别在偏远的山区乡镇,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成为制约物流发展的瓶颈。此外,虽然祥云县近年来大力推进三级物流体系建设,已建成水目山公铁联运物流园、紫辰智慧物流园、方达滇西物流仓库、恒信物资仓库等一批综合性物流仓库,但县域物流枢纽中心、冷链仓库、冷链运输、物流信息化、智能物流的话基础设施的建设还未到位,致使特色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上行的物流基础设施服务水平亟待提升。由此可见祥云县物流业发展相对粗放,物流基础设施存在体系不完善、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不平衡等供给性问题。

(三)物流业集聚效应不足,与其他产业发展缺乏协同性。

当前,祥云县物流业仍处在自发的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缺乏系统规划和整体协调。现有物流企业以中小型物流企业为主,且分散地参与传统仓储、运输等部分传统物流业环节,物流企业的技术、资金、信息等实力相对弱小,龙头企业的带动力不足。传统运输、仓储、初加工等初级物流市场供给过剩,中高端服务供给不足,物流资源整体呈现出分布分散、规模较小、功能单调、技术有待升级等特征,且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相对缺乏,导致县域物流资源缺乏统筹整合,未发挥出物流的集聚效应,难以形成现代物流业与祥云县其他产业发展的协同性,现代物流业对全县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商贸业等实体产业的支撑作用需进一步提升。

(四)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尚需加大,现代物流产业管理机制有待提升。

虽然祥云县重视现代物流业发展,逐渐布局相关产业重点项目,但与大理市相比,针对祥云县物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物流企业招商吸引力和营商环境竞争力有待增强。此外,由于物流业的功能范围较广,诸多政府职能部门均与物流产业发展息息相关,而目前祥云化县物流业发展规模较小,相关部门对于物流业的管理职能较为模糊且存在条块化分割现象,各有关部门之间有效合作和协同发展的管理机制尚需完善,不能为现代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二、祥云县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

(一)注重联动融合,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一是围绕将大理建设成为“面向印度洋大通道国际陆港”目标定位,主动对接成渝、攀枝花等周边地区,深化与通道沿线省市区的全方位多领域深度合作,促进激发业务协同效应。不断完善与省内临边口岸城市的工作协同机制,积极推动与昆明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磨憨、德宏(瑞丽)临沧(清水河)保山(猴桥)陆上边境口岸型物流枢纽联动发展。二是加强与水富酒联系,争取签订合作协议,构建“公铁水”联运体系,直达长三角经济圈;加强与成都、重庆、贵阳、昆明、拉萨、西安海关和铁路部门联合,发展集拼集运更好融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重大国家战略。三是加快完善地方配套政策,出台一批外贸贡献、口岸代理、高原特色农产品物流、路线开通、枢纽经济企业等相关方面的专项政策,全力保障大理枢纽最快速度、最大限度释放效应。

(二)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物流新业态

依托祥云县交通区位优势,不断物流交通网络建设,推动铁水、公铁、公水、空陆等多种运输方式发展,逐步提高区域内物流整体效率;加快国家物流枢纽申报和建设,加强物流项目的统筹布局按照“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五链并举,推动物流、商贸、工业、信息、文化、旅游、农业等产业园区化发展,稳步推进重点物流产业园区建设,同时以规划物流园区及配套项目为基础,加快中小商品交易中心、快递物流中心、冷链物流中心等专业市场交易平台建设;加快建设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大力推动公铁联运、多式联运发展,重点推进祥云西站、水目山、财富工业园区大宗物资集散中心建设。

(三)加快现代物流业与优势产业融合协同发展,发挥物流业集聚效应

基于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按照“产业+物流”的发展思路,围绕祥云县新型装备制造、新型建材、商贸服务、现代果业、现代畜牧业、食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链,整体规划、科学布局仓储、加工、运输、信息、智慧物流等物流业项目。以优势产业链驱动现代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打造祥云县核心物流集聚区,培育物流龙头企业,发挥现代物流业集聚效应,延伸优势产业的产业链条,促进现代物流业和优势产业的协同联动和跨界融合,形成优势产业集聚区和物流基地,从而充分发挥现代物流业和优势产业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作用。

(四)建立健全物流业管理机制,优化产业营商环境

相关部门应该从政府宏观层面切实加强对祥云县现代物流业的管理和组织,健全产业管理机制。建立现代物流业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各单位工作职责,强化组织协调和服务能力,重点抓好和推进祥云县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工作。同时,优化现代物流业营商环境,探索物流业用地供应保障模式,支持重点项目建设用地。简化物流企业行政审批手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政银企”合作,综合运用各类融资保障方式,引导和支持资金投入现代物流业。制定落实人才保障措施,支持物流企业引进物流业领军人才和专门人才,建设祥云县物流业人才库,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祥云县人民政府.《祥云县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2.03.10

【2】祥云县人民政府.《中共祥云委关于制定大理白族自治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 О 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祥发〔2021〕2 号),2021.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