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离心机振动值高原因分析与处理

作者

刘林洋

辽阳信诺制药设备开发有限公司

一、引言

离心机作为化工、制药、食品等行业固液分离、液液分离的核心设备,其运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振动是离心机运行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但当振动值超出正常范围时,不仅会加速设备部件磨损,缩短设备使用寿命,还可能引发机械故障、物料泄漏甚至安全事故。据行业统计,因振动异常导致的离心机停机维修占比达 30%以上 ,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的连续性。因此,深入分析离心机振动值高的原因并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对保障设备安全稳定运行、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离心机振动值高的原因分析

(一)机械结构问题

1. 转鼓不平衡

转鼓是离心机产生离心力的核心部件,其质量分布不均是导致振动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一方面,制造过程中若加工精度不足(同轴度超差),或焊接工艺缺陷,会使转鼓在高速旋转时产生偏心质量,引发不平衡振动。另一方面,运行过程中转鼓内壁物料黏附、结垢或滤网堵塞,会破坏转鼓原有的动平衡状态,随着黏附物累积,振动幅值将持续增大。所以在加工制造时转鼓的剩余不平衡量需在 GB/T 28696-2012 的要求范围之内。

2. 轴承磨损与故障

轴承作为支撑转鼓系统的关键部件,长期动静载荷的作用下易出现磨损、疲劳剥落(点蚀)等问题。润滑不足或润滑油污染会加剧轴承摩擦,导致滚珠、滚道表面产生点蚀。此外,轴承安装过紧或过松、同轴度偏差,也会造成局部应力集中,加速轴承失效,引发异常振动。

3. 主轴弯曲与变形

主轴承受着转鼓传递的离心力与扭矩,若材料强度不足、热处理不当或长期超负荷运行,可能发生弯曲变形。轻微弯曲会导致主轴与轴承配合间隙不均,产生周期性振动;严重弯曲则会引发轴系共振,使振动值急剧上升。此外,频繁启停、瞬间过载等操作也会对主轴造成疲劳损伤,加剧变形程度。

4. 主轴与转鼓配合锥面过小

锥体部分需与相配轴套配研,其接触率:大端母线全长大于 90% ,周线全长大于 85% ;小端母线全长大于 85% ,周线全长大于 75% 。若小端的接触率大于大段,使得“小端实”、“大端虚”就会产生振动。

(二)安装与调试问题

1. 基础安装不牢固

离心机基础是设备稳定运行的关键支撑。若基础混凝土强度不足、地脚螺栓松动或预埋螺栓位置偏差,会导致设备运行时产生晃动。基础平面不水平(水平度偏差超过 0.1mm/m )会使离心机重心偏移,引发偏心振动;基础刚度不足则无法有效吸收振动能量,导致振动通过基础传递至周边设备或建筑结构。

2. 设备对中不良

离心机与电机、联轴器等部件的对中精度直接影响轴系运行稳定性。若安装时未严格控制同轴度(允许偏差 ≤0.02mm ),会使联轴器承受额外的径向与轴向力,产生异常振动与噪声。长期不对中运行还会导致联轴器橡胶元件老化、轴承损坏,进一步恶化振动状态。

(三)运行操作因素

1. 物料分布不均

进料过程中透水性好的物料加料转速过快易造成局部堆积,会使转鼓在旋转时产生不平衡力;透水性差的物料加料转速过慢,因液体未能及时分离出去,在转鼓内形成波涌,导致转鼓振动。

2. 运行参数异常

超速运行是引发振动异常的常见原因。当离心机转速超过额定值时,转鼓离心力急剧增大,若设备固有频率与激振频率接近,易发生共振现象。此外,运行过程中频繁调整转速或突然停机,会使轴系产生惯性冲击,加剧振动。

(四)物料与环境因素

1. 物料特性影响

物料的粘度、颗粒度及腐蚀性会间接影响离心机振动。高粘度物料易黏附在转鼓内壁使透水性下降,导致质量分布不均;透水性好的物料在分离过程中可能产生局部堆积,引发不平衡。此外,腐蚀性物料对转鼓、滤网的侵蚀会造成结构损坏,破坏设备动平衡。

2. 环境振动干扰

若离心机周边存在大型设备(如压缩机、破碎机)运行,其产生的振动会通过地面传递至离心机基础,引发共振。环境温度骤变、强风等因素

也可能影响设备稳定性,尤其在户外安装的离心机,极端天气条件下振动值易出现波动。

三、离心机振动值高的处理措施

(一)机械结构修复与优化

1. 转鼓动平衡校正

对不平衡的转鼓进行动平衡检测,通过去除配重或添加平衡块的方式调整质量分布。对于因物料黏附导致的不平衡,需彻底清洗转鼓内壁,必要时采用高压水射流或化学清洗方法去除顽固结垢。定期对转鼓进行无损检测(如超声波探伤),及时发现并修复裂纹等结构缺陷。

2. 轴承更换与维护

选用高精度、高承载能力的轴承,并严格按照安装规范控制预紧力与同轴度。建立定期润滑制度,根据设备工况选择合适的润滑油(如高温工况使用锂基润滑脂),定期检测油质并更换。当轴承出现磨损、游隙超标时,及时更换同型号轴承,并对轴颈、轴承座进行精度修复。

3. 主轴修复与更换

对轻微弯曲的主轴可采用校直工艺(如热校直、机械校直)进行修复,但需确保校直后同轴度满足要求。若主轴变形严重或存在裂纹,必须更换新轴,并对轴系进行整体动平衡调试。

(二)安装与调试改进

1. 基础加固与水平调整

对松动的地脚螺栓进行紧固,重新浇筑基础时确保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 C30,并预留减震垫安装空间。使用高精度水平仪对设备基础进行多次找平,水平度误差控制在 0.05mm/m 以内。在基础与设备之间加装橡胶减震垫或弹簧减震器,降低振动传递。

2. 精确对中与校准

安装过程中采用激光对中仪对离心机与电机、联轴器进行同轴度校准,确保轴向与径向偏差 ≤0.02mm 。对联轴器橡胶元件定期检查,发现老化、破损及时更换,保证传动系统的稳定性。

(三)运行操作优化

1. 规范进料与卸料

采用对称进料方式,控制进料速度均匀稳定,避免瞬间冲击。在进料口加装导流装置,确保物料在转鼓内均匀分布。卸料时彻底清除残留物料,必要时采用水洗或反吹工艺清理滤网与转鼓内壁。

2. 合理设定运行参数

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设定转速与运行时间,禁止超速、超载运行。在启动与停机过程中采用软启动、变频调速等技术,避免转速突变。建立运行参数监控机制,实时记录振动值、转速、电流等数据,设置振动阈值报警功能(如振动值超过 5mm/s 时自动停机)。

(四)预防性维护与监测

1. 建立振动监测系统

安装在线振动监测装置,实时采集设备振动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参数。利用频谱分析技术对振动信号进行处理,通过对比正常运行状态下的频谱特征,判断故障类型与严重程度。定期生成振动趋势报告,预测设备故障发展趋势。

2. 完善设备维护制度

制定离心机定期维护计划,包括每月一次的常规检查(如螺栓紧固、润滑状态检测)、每季度一次的深度检查(如轴承游隙测量、转鼓腐蚀检测)以及每年一次的全面检修(包括动平衡测试、轴系校准)。建立设备维护档案,详细记录故障处理过程与维护措施。

四、结论

离心机振动值过高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涉及机械结构、安装调试、运行操作及外部环境等多个方面。解决振动问题需从故障根源入手,通过机械修复、安装优化、操作规范及监测维护等系统性措施,消除不平衡源、增强设备稳定性。对于化工、制药等行业,建立科学的振动监测与预防性维护体系,可有效降低设备故障率,保障生产连续性与安全性。未来,随着智能监测技术与故障诊断算法的发展,离心机振动控制将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进一步升级,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可靠的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程殿良.卧式螺旋沉降离心机故障分析及对策[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2):82-84.

[2]卞新亮,张述洪.焦油超级离心机控制故障分析与改进[J].山东冶金,2021,(3):67-68

[3]肖龙林.卧螺离心机的可靠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