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解析
张青
浙江诸暨永宁环境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 312000
1 防水防渗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
1.1 保护建筑结构
防水防渗漏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保护建筑结构方面。建筑物在其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受到雨水、地下水及其他外部环境因素的侵袭,导致结构材料受潮、腐蚀,甚至出现裂缝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还可能威胁到建筑的整体安全性。通过有效的防水防渗措施,可以有效阻止水分的渗入,保持建筑材料的干燥,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例如,在屋面和外墙的设计中,合理的防水层和防渗处理能够防止雨水的侵入,减少水对混凝土和钢筋的腐蚀。在地下室施工中,采用高性能的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不仅可以有效隔绝地下水的侵入,还能降低因水分引发的霉菌滋生和结构损伤的风险。因此,科学合理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不仅是建筑结构保护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建筑使用安全、降低维护成本的关键所在[1]。
1.2 保障建筑安全
建筑安全是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核心目标之一,有效的防水防渗措施能够减少水分对建筑结构的侵害,降低由此引发的安全隐患。例如,水分渗入建筑内部可能导致混凝土的碱-硅反应、钢筋锈蚀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导致结构强度的下降,甚至引发重大安全事故。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的防水防渗设计和施工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在防水防渗施工中,需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环境条件以及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与此同时,定期的维护和检查也是保障建筑安全的重要环节,通过及时发现和修复潜在的防水缺陷,可以有效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并确保使用者的安全。
1.3 降低维护成本
在建筑工程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有效实施不仅保障了建筑物的安全性与耐用性,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后期维护成本。传统上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防水措施不到位,常常会出现漏水、潮湿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频繁的维修和保养,进而增加了经济负担。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水防渗施工,能够显著减少这些潜在的维护需求[2]。
采用高性能的防水材料和先进的施工工艺,能够有效延长防水层的使用寿命,降低因材料老化或施工缺陷导致的修复频率。例如, 使用聚氨 改性沥青等优质防水材料,可以确保其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从而减 导致的返修次数。定期的维护和检查也能为建筑物节省大量的维护费用。通过建立完善的 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防水缺陷,可以有效避免小问题演变为大隐患,节省了大规模 高昂成本。因此,防水防渗施工技术的有效应用不仅提升了建筑物的使用效益,更为业主带来了长期的经济利益,体现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 建筑工程渗漏的原因
2.1 材料选择不当
在建筑工程防水防渗施工中,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防水效果和结构安全性。选择不当的防水材料,可能导致防水系统的失效,进而造成严重的渗漏问题。例如,某些低质量的防水涂料在耐水性和耐老化性上表现不佳,容易在短时间内出现开裂、脱落等现象,无法有效阻止水分的渗入。此外,不同的建筑环境和使用条件需要不同类型的防水材料,若未能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材,将可能导致材料性能与实际需求不匹配,进一步降低防水效果。
例如,在地下室施工中,需选用具有高抗渗性能的防水材料,如聚氨酯涂料或改性沥青卷材,而非一般的水泥基材料。否则,无法抵御地下水的持续侵袭,导致墙体潮湿及霉菌滋生。同时,材料的耐久性也是一个重要考量因素,若所选材料在气候变化或环境影响下易于退化,将直接影响到防水层的使用寿命[3]。
2.2 施工工艺不规范
施工工艺的规范性在防水防渗施工中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防水效果的实现和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施工工艺的不规范可能导致防水层的质量下降,从而造成漏水、潮湿等问题。例如,在施工过程中,如果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材料的铺设,或者接缝处理不当,就可能形成渗水通道,导致水分渗透到建筑结构内部。此外,施工人员在操作时未能严格控制施工环境的条件,如温度和湿度,也会影响防水材料的固化效果,进而降低其防水性能。
2.3 质量控制不到位
在建筑工程的防水防渗施工中,质量控制的不到位是导致施工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应涵盖施工的每一个环节,包括材料的进场检验、施工过程的监督以及最终的验收检查。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许多项目因缺乏系统的质量管理,往往导致防水层的性能无法得到充分保障。首先,材料的质量检查是防水施工的第一步,若未能严格把关,使用劣质材料将直接影响防水效果。例如,部分施工单位因成本考虑,选择低价材料,结果导致防水层在短时间内出现裂缝和剥落,造成漏水隐患。其次,在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的缺失使得施工人员在操作时可能忽视规范要求,导致接缝处理不当或厚度不足,从而形成渗水通道。最后,施工完成后的质量验收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若缺乏专业的检测手段和合格的验收标准,难以及时发现并纠正施工中的缺陷。
3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
3.1 屋面防水防渗施工要点
屋面防水防渗施工是建筑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耐久性和使用功能。首先,在材料选择上,屋面防水应优先选用性能优良的防水材料,例如聚氨酯防水涂料、改性沥青卷材等。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抗渗透性和耐候性,可以有效抵御雨水的侵袭及紫外线的照射,确保屋面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保持良好的防水效果。其次,在施工工艺方面,规范化的操作至关重要。施工前,应对屋面的基层进行充分处理,包括清理杂物、修复裂缝、确保表面平整等,以提升防水层的附着力。在铺设防水材料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每层材料的厚度符合标准,特别是在屋面的接缝、转角等重点部位,需采用加固措施以防止水分渗漏。最后,施工过程中应避免在潮湿或极端天气条件下进行,以确保防水层的固化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如图 1 所示为屋面防水铺贴施工[4]。
图 1 屋面防水材料铺贴

3.2 外墙防水防渗施工要点
外墙防水防渗施工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在于有效抵御雨水及其他外部水源对建筑物内部的侵害,保障建筑的安全与耐久性。首先,外墙防水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应选用具有优良耐候性和抗渗透能力的材料,如聚氨酯防水涂料或丙烯酸防水涂料。这些材料不仅能在各种气候条件下保持稳定的性能,还能有效阻挡水分渗入墙体,降低因水分引起的结构损坏风险。其次,施工工艺必须遵循严格的规范。在施工前,需要对外墙表面进行彻底清洁,确保无尘土、油污及杂物,提高防水层的附着力。同时,应根据设计要求对防水层进行合理分层施工,确保每层材料的厚度符合标准,特别是在接缝、转角等关键部位,需加设加强处理,以防止水分通过这些薄弱环节渗入。最后,外墙防水施工还需考虑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及风速等,这些都会影响防水材料的固化效果。因此,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应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确保施工质量不受影响。定期的维护与检查同样重要,需建立外墙防水系统的定期巡检机制,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缺陷,确保防水效果的持久性。
3.3 地下室防水防渗施工要点
地下室作为建筑物中最容易受到水分侵袭的区域,其防水防渗施工显得尤为重要。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和外部水源的影响,地下室一旦出现渗漏,不仅会导致结构损坏,还可能引发霉菌滋生,影响室内环境的安全与舒适。因此,在地下室的防水防渗施工中,应重点关注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及后期维护。首先,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应选用具有优良抗渗性能和耐久性的防水材料,如聚氨酯涂料、改性沥青卷材或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这些材料能够有效隔绝地下水的侵入,防止水分渗透到建筑内部,保证地下室的干燥与安全。其次,在施工工艺上,必须严格遵循相关规范。施工前,应对地下室的基层进行充分处理,确保表面平整、干燥,无杂物及油污,以提高防水层的附着力。在铺设防水材料时,需遵循设计要求,特别是在接缝、转角等关键部位,务必加设加强处理,以避免水分通过薄弱环节渗漏。最后,施工过程中应考虑环境因素,如地下水位、气温及湿度等,以确保防水材料的固化效果达到最佳状态[5]。
3.4 卫生间防水防渗施工要点
卫生间作为建筑物内最为潮湿的区域之一,其防水防渗施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效的防水措施不仅能够防止水分渗透到楼下或邻近房间,还能避免因潮湿导致的霉菌滋生和结构损坏。因此,在卫生间的防水防渗施工中,必须关注材料的选用、施工工艺以及后期维护等多个方面。首先,在材料选择上,应优先选用具有优良抗渗透性能和耐腐蚀性的防水材料。例如,聚氨酯防水涂料因其弹性好、附着力强,适合用于卫生间地面和墙面的防水处理。此外,可以考虑使用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这类材料在与水接触后能形成结晶体,有效封闭微小孔隙,从而提升防水效果。其次,施工工艺的规范性至关重要。在进行卫生间防水施工时,应确保基层表面干燥、清洁,并对裂缝及孔洞进行填补。铺设防水材料时,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确保每层材料的厚度达到标准,尤其是在卫生间的淋浴区和马桶周围等重点部位,需加大防水层的厚度。最后,施工时应避免在潮湿天气或温度过低的情况下进行,以确保防水材料的固化效果达到最佳状态。完成施工后,要做好闭水试验,如图 2 所示。
图 2 卫生间闭水试验

3.5 门窗防水防渗施工要点
门窗作为建筑物的重要构件,不仅承担着通风、采光的功能,更是防水防渗施工中的关键环节。有效的门窗防水防渗措施能够有效阻挡雨水、潮湿空气及外部水源的侵入,保障建筑物内部环境的干燥与安全。为此,在门窗的防水防渗施工中,应特别关注材料的选择、施工工艺及后期维护。首先,材料的选用是门窗防水防渗的基础。应优先选择具有优良密封性能和抗水性材料,如高性能的密封胶硅酮密封剂及防水涂料等。这些材料能够在门窗的接缝和边缘形成有效的密封层,防止水分通过缝隙渗入。门窗框架材料应具备良好的防水性能,常用的断桥铝或塑钢框架具有较强的耐候性和抗腐蚀性,能够提升整体的防水效果,如图 3 所示。其次,施工工艺的规范性至关重要。在安装门窗时,应确保框架与墙体之间的连接紧密,避免因间隙过大而导致水分渗透。建议在安装前对门窗洞口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处理,确保其平整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门窗周围的密封材料应均匀涂抹,特别是在接缝处应加厚,以增强防水性能。最后,定期的维护和检查同样不可忽视。应建立门窗防水系统的巡查机制,及时发现并修复潜在的裂缝或老化现象,确保防水效果的持久性。通过科学的材料选择、严格的施工工艺及持续的维护管理,可以有效提升门窗的防水防渗能力,进一步保障建筑物的安全性与使用功能,为居住者提供一个舒适、干燥的生活环境。
图 3 断桥铝门窗示意图

4 结语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防水防渗漏施工技术的重要性愈发显现。确保选用高性能材料、遵循规范施工工艺及加强后期维护,是提高建筑物抗渗能力的关键。通过系统化管理与持续改进,可以实现更高标准的建筑质量,为居住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参考文献:
[1]朱印平,宋芳超,时佳.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J].江苏建材,2022,(06):70-71.
[2]文逸.建筑工程施工中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22,(21):150-15
[3]罗永伟.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应用[J].江苏建材,2022,(05):87-89.
[4] 赵军三, 吕宵璘, 张永宏. 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防水防渗施工技术分析[J]. 工程与建设,2024,38(06):1363-1365.
[5]邱岗.建筑工程施工防水防渗施工浅析[J].四川建材,2024,50(12):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