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在财务核算自动化中的实践路径与风险防控
张超文
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00080
引言
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工智能逐步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尤其在财务核算领域呈现出深远影响。传统财务核算流程依赖人工操作,数据流转效率低、出错率高,难以满足当前高频交易与多维分析的管理需求。随着财务信息系统逐步与AI 技术融合,财务自动化在数据录入、凭证生成、费用报销、财务报表编制等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推动了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重构与价值重塑。在此基础上,企业也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如数据安全、算法偏差、系统稳定性等。因此,厘清人工智能在财务核算中的应用机理、路径逻辑与风险防控机制,已成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本文以实践视角出发,系统探讨AI 技术在财务自动化中的应用实践与潜在风险,为企业建立科学的智能财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一、人工智能推动财务核算模式的转型升级
人工智能的核心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数据处理、模式识别和预测分析能力,在财务核算场景中具备天然的适用性。通过对大量历史数据的学习,AI 算法能够自动识别财务凭证模式,实现自动化的记账与分类,大幅降低人力成本和操作风险。在企业日常财务活动中,如发票识别、费用报销审核、应收账款匹配等环节,AI 系统均能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图像识别与规则匹配技术实现精准高效的处理。此外,财务数据的结构化处理能力也显著提升了信息分析的深度与广度,支持财务从“核算型”向“决策支持型”转型。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具不断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AI 不仅改变了财务部门的工作方式,也促进了其在企业战略制定、风险控制、投资分析等方面的参与程度。系统性的数据分析与预测能力,使财务部门逐步成为企业运行态势感知的关键节点。而在实际操作中,AI 技术的引入还带来了财务制度流程再造,使传统的分工结构向流程闭环结构转型,推动企业管理体系的高度协同与响应能力提升。
二、数据治理体系对财务自动化的支撑作用
实现人工智能财务核算的核心基础在于数据治理能力的强弱。高质量的数据是 AI算法训练与推理的前提,但目前许多企业在数据采集、存储、清洗与使用方面尚存在明显短板,直接影响了智能财务系统的运行效果。基于数据治理现状的分析发现,缺乏敏捷数据捕获和处理能力的企业,在业务管理时容易处于被动状态。一方面,数据源头不统一、数据标准不规范将导致财务系统在执行过程中频繁出错,甚至出现决策偏差;另一方面,缺乏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理念的企业,很难实现对历史财务信息的有效挖掘与重构,削弱了AI 模型的学习深度与应用广度。
从技术路径来看,企业需建立清晰的数据分类机制、权限管理体系与标准化格式规范,确保数据在采集、存储、传输、分析各阶段具备一致性与可追溯性。同时,推动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融合,是构建智能核算平台的关键举措。只有打破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形成全流程、一体化的数据流转通道,才能实现AI 辅助核算的高效执行与智能决策支持。
三、风险识别与防控:人工智能财务系统的现实挑战
尽管人工智能技术为财务核算带来了显著的效率提升,但其在落地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潜在风险。从技术维度看,算法模型对输入数据的依赖极强,一旦数据存在偏差或被恶意篡改,将导致输出结果严重失真,进而影响企业财务判断与战略部署。此外,AI 系统本身的“黑箱”属性也使得财务活动的透明度降低,部分决策过程难以审计与追责,从而在监管层面造成困扰。
如何让管理决策具有预见性,如何实现数据的治理与运用,已成为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当前,大多数企业在部署AI 财务系统时缺乏风险评估与应急机制,对数据异常、系统宕机、模型退化等问题的反应迟缓,增加了运营不确定性。与此同时,财务自动化系统常涉及大量敏感数据,如客户信息、合同条款、交易记录等,若未配置足够的安全防护措施,将容易成为网络攻击的目标,造成数据泄露与法律风险。此外,部分企业由于过度依赖技术工具,忽视了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力,也会导致财务核算失衡与责任界定模糊,削弱财务体系的稳健性。
因此,应构建基于“人机协同”的财务治理机制,明确人工智能系统的辅助性质,确保关键决策环节仍由人类财务人员主导。同时,制定覆盖算法开发、系统运行、安全防护等全过程的风险管控体系,增强对模型风险、操作风险与法律风险的综合防控能力,实现“技术赋能—机制兜底—制度保障”的闭环式风险治理模式。
四、推进智能财务的战略路径与未来展望
面对财务核算智能化趋势,企业需将 AI 系统建设纳入整体战略布局之中,打通技术研发、制度优化与组织转型之间的壁垒。从组织管理层面出发,应设立专门的智能财务推进团队,统筹规划系统选型、人才引进、制度设计等关键要素,确保AI 项目在财务场景中具备高效落地能力。同时,还应强化员工培训与职业再塑能力,避免“技术换人”的单一逻辑,促进“技术辅人”“人管技术”的协同机制构建。
在技术路径方面,可通过引入云计算、边缘计算与区块链等新兴技术,进一步增强财务系统的处理能力与安全等级。例如,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机制可为AI 核算结果提供可溯源保障,有效提升财务数据的可信度与审计性。未来,随着AI 能力边界不断拓展,财务系统将不仅限于“算账”功能,还将承担预算预测、财务风控、绩效评估等更高维度任务,为企业提供前瞻性与战略性的价值服务。
此外,政策引导也将在推动智能财务普及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政府应加强对财务AI 系统的标准制定与监管框架建设,明确系统适用边界、数据合规底线与审计追责机制,避免技术滥用与风险外溢。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则应协同推进核心算法的优化与开放,实现知识共享与技术联动,为中小企业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财务解决方案。
结论
人工智能技术为财务核算带来了深刻变革,重塑了核算逻辑、流程模式与组织结构。本文指出,在智能化财务系统构建过程中,企业应关注数据治理能力、算法可信度与风险防控机制的协同建设。只有在制度与技术之间建立良性互动,才能确保 AI财务系统既能提升效率、释放人力,又不失控于技术黑箱与安全风险。未来,财务自动化将在政策、技术与管理多元驱动下逐步迈向成熟,成为企业数字化战略中的关键支柱,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智能动能。
参考文献:
[1] 鞠刚,宋雯倩,姜蒙,等.关于财务共享数据中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能源化工财经与管理 2023,2(01);55–60+75 .
[2] 王帆.数智技术对高耗能企业绿色转型绩效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24.
[3] 李清蕾.基于数字孪生的智能制造产品设计与定价决策[D].沈阳工业大学,2024.
[4] 徐悦.D 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保费管理智能化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