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P病种成本管理对稳定期肺肾气虚型慢阻肺中医干预的疗效及费用影响
王新民
江苏省沭阳县中医院 江苏宿迁 223600
摘要:目的:探讨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病种成本管理对稳定期肺肾气虚型慢阻肺(COPD)中医干预疗效及费用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62例稳定期肺肾气虚型COPD患者,随机分为非DIP组和DIP中医组,各31例。非DIP组常规采用吸入剂治疗,DIP中医组采用补肺汤加减治疗及DIP病种成本管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肺功能、运动耐力情况,并监测患者慢阻肺症状及生活质量变化,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费用情况。结果:DIP中医组出院时FVC(3.49±0.71L)、FEV1(3.35±0.68L)、PEF(5.53±0.86L/min)指标水平显著优于非DIP组(2.87±0.82L、2.64±0.72L、4.89±0.79L/min)(P<0.05)。DIP中医组出院时6min步行距离(413.26±56.36m)显著高于非DIP组(324.15±49.36m)(P<0.05)。DIP中医组出院时慢阻肺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10.63±2.13分)显著低于非DIP组(23.19±4.15分)(P<0.05)。DIP中医组平均住院时间(10.25±3.52d)显著低于非DIP组(14.02±1.52d)(P<0.05),平均住院费用(5352.67±893.27元)和药品费用(2114.2±415.15元)显著少于非DIP组(6829.25±1024.13、2852.36±395.78元)(P<0.05)。结论:稳定期肺肾气虚型慢阻肺患者中医干预及DIP病种成本管理的效果可靠,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并可提升患者运动耐力,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离院,缩短用药费用及住院总费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关键词:DIP;成本管理;稳定期;肺肾气虚型慢阻肺;中医干预;疗效;费用影响
COPD是高发的呼吸内科疾病,患者可出现持续性呼吸道气流受限表现,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功能;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COPD发病率进一步升高,患者群体庞大,病情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机体机能和生活质量,需积极做好病情控制,减少患者复发风险。稳定期是控制COPD病情的重要时期,做好稳定期治疗可有效减少急性发作风险,但是西医治疗效果欠佳,有必要应用中医治疗,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1]。中医在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可根据患者病情辨证施治,治疗效果可靠。稳定期COPD的中医治疗发现,患者多为肺肾气虚型,应注意补肺益肾,化痰止咳,而补肺汤治疗肾气虚型COPD较为对症,临床应用较为广泛,应用效果可靠[2]。DIP病种成本管理是现代管理体系下建立的标准化病种管理模式,即可规范临床行为,又可减少资源消耗,有助于控制医疗服务项目费用,应用价值较高,但是其应用于稳定期肺肾气虚型慢阻肺中医干预的具体效果尚不明确[3]。为此,本次研究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62例稳定期肺肾气虚型COPD患者,分析了DIP病种成本管理及中医干预对患者疗效及费用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62例稳定期肺肾气虚型COPD患者,随机分为非DIP组和DIP中医组,各31例。62例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4]关于稳定期COPD诊断标准。DIP中医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58~75岁,平均66.42±8.35岁,病程2~6年,平均4.86±2.36年,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9例,肺气肿6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者6例。非DIP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57~75岁,平均65.93±8.83岁,病程2~6年,平均4.72±2.21年,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8例,肺气肿7例,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者6例。两组一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经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5]关于肾气虚型慢阻肺诊断标准;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COPD急性发作患者;近3个月内糖皮质激素治疗者;合并其他严重疾病者;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者;合并精神、意识障碍;治疗期间转院或失访者;严重营养不良者等。
1.3方法
非DIP组常规采用吸入剂治疗: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规格:18ug*30粒,国药准字H20130110,南昌弘益药业)将药物装进吸入装置,每日1次/d。同时,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实施低流量吸氧、促排痰、解痉平喘等治疗。
DIP中医组采用补肺汤加减治疗及DIP病种成本管理,补肺汤方剂组成为:黄芪30g;丹参、补骨脂各15g;陈皮、百部、党参,各10g;黄痰者,加黄芩、浙贝母各10g;咳嗽严重者,加枳壳、桔梗、苦杏仁各10g;气喘者,加葶苈子与紫苏子,各10g;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口服,持续治疗2~3周。DIP病种成本管理主要包括病情评估、实验室检查、药物合理使用(用药时机、适应症、用法用量等)、住院后病情严重程度再评估、及时评估是否符合出院标准、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干预,说明患者疾病发展过程,讲解COPD治疗要点与难点,介绍中医干预优势,说明用药方法,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指导患者学习家庭护理知识等。
1.4观察指标
1.4.1肺功能评估
两组出院时及出院时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呼气峰值流速(PEF),对比两组肺功能变化。
1.4.2运动耐力评估
采用6min步行试验(6MWT)[6]测评患者运动耐力情况,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分别进行运动耐力评估,对比两组数据差异。
1.4.3慢阻肺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估
采用慢阻肺评估测试(CAT)问卷评估患者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问卷共8个问题(咳嗽频率、肺部痰量、胸闷感觉、爬坡或者爬楼梯时喘不过气、家中活动受慢阻肺的影响程度、肺病对外出的影响、睡眠质量、精力情况),各问题评分1~5分(总分8~40分),评分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性,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性[7]。统计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评分情况。
1.4.4住院时间及费用统计
统计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并统计患者住院费用,计算人均住院费用,并统计平均药品费用。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功能比较
DIP中医组出院时肺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优于非DIP组(P<0.05)。见表1。
2.2运动耐力比较
DIP中医组出院时6min步行距离(413.26±56.36m)显著高于非DIP组(324.15±49.36m)(P<0.05)。见表2。
2.3慢阻肺症状及生活质量评估
DIP中医组出院时慢阻肺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10.63±2.13分)显著低于非DIP组(23.19±4.15分)(P<0.05)。见表3。
2.4住院时间及费用比较
DIP中医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非DIP组(P<0.05),平均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显著少于非DIP组(P<0.05)。见表4。
3讨论
COPD是临床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患者具有气流阻塞特征,其一方面机制复杂,有害气体颗粒吸入,肺部炎症等因素密切相关,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COPD患者群体,以老年人为主,患者处于慢性炎症反应状态,炎症反应加强,可导致气流阻塞加重,引起急性发作,随着发作次数逐渐增多,气流受限进行性发展,可发展为肺心病及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率较高,因此要控制好患者疾病进展,避免累及其他系统及器官,增加患者死亡风险[8]。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相对稳定,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可,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降低急性发作风险。但是西药治疗稳定期COPD的方法相对较少,治疗效果有限,需积极改善临床治疗方法,探讨高效安全的治疗途径[9]。
中医对于COPD的研究历史深远,其认为稳定期COPD为本虚标实之证,气阳虚弱为本虚,痰瘀伏肺为标实,稳定期COPD患者以肺肾气虚型为主,治宜补虚泻实,应补肺益肾、化痰止咳[10]。补肺汤是治疗咳喘的经典方剂,具有补肺益肾、健脾益肺、化瘀祛痰、止咳平喘之效,而稳定期COPD患者以肺肾气虚型为主,应用补肺汤治疗较为对症,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为稳定期COPD患者提供了重要治疗途径。补肺汤方剂中,黄芪为君药,以健脾补气见长,可益肺补气;丹参臣药,可活血化瘀,君臣佐使可发挥补肺健脾、益气化瘀之效;方中补骨脂可补肾壮阳、补脾健胃;党参可具养血生津、健脾益肺;百部可润肺祛痰、止咳祛湿;陈皮可理气健脾;诸药合用,可强化补脾益肺、补气补虚之效,同时也具有化瘀止咳的功用,可有效患者气喘、咳嗽等症状,治疗稳定期肺肾气虚型COPD的疗效可靠。此外,应注意,COPD为慢性病程,患者反复住院,也可增加经济负担,因此有必要做好相关成本管理工作,减少相关费用支出,减轻患者家庭负担。DIP是一个按病种分值付费的管理系统,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了不同病种的共性特征,并根据疾病特征性进行分类管理,可建立疾病与治疗方式组合的标化定位,从而科学化管理不同类型的疾病[11]。DIP将疾病的成本管理“由繁化简”,建立了医疗行为与费用的平衡状态,在总额预算机制下,建立基于病种分值和分值点值形成支付标准,形成了高效的DIP病种成本管理模式[12]。DIP病种成本管理,可根据年度医保支付总额、医保支付比例及各医疗机构病例的总分值情况,完成具体病例的标准化支付,有效控制了医疗服务费用,有助于减轻慢性病患者的经济负担,但是其应用于稳定期肺肾气虚型COPD中医干预的具有效果尚不明确[13]。为此,本次研究在稳定期肺肾气虚型慢阻肺患者治疗中应用了中医干预及DIP病种成本管理措施,对比分析患者病情控制情况显示,DIP中医组出院时肺功能指标水平显著优于非DIP组(P<0.05),且DIP中医组出院时6min步行距离(413.26±56.36m)显著高于非DIP组(324.15±49.36m)(P<0.05),可知中医干预及DIP病种成本管理,可有效提升患者肺功能,有助于患者恢复运动能力,提高了患者运动能力,治疗效果良好。同时,本次研究还发现,DIP中医组出院时慢阻肺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低于非DIP组(P<0.05),提示中医干预及DIP病种成本管理有助于控制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病情转归,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在成本控制方面,中医干预及DIP病种成本管理的效果显著,本次研究发现,DIP中医组平均住院时间(10.25±3.52d)显著低于非DIP组(14.02±1.52d)(P<0.05),平均住院费用(5352.67±893.27元)和药品费用(2114.2±415.15元)显著少于非DIP组(6829.25±1024.13、2852.36±395.78元),可知DIP中医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低于非DIP组,且平均住院费用和药品费用显著少于非DIP组,提示中医干预及DIP病种成本管理可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并可减少住院费用,药品费用大幅度下降,有助于缓解家庭就医的经济压力,同时有助于节约医疗资源,应用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稳定期肺肾气虚型慢阻肺患者中医干预及DIP病种成本管理的效果可靠,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并可提升患者运动耐力,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离院,缩短用药费用及住院总费用,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冯大伟,韩瑞,李妍.实施单病种质量管理对医院医疗质量的影响分析[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34(11):1519-1522+1530.
[2]史树勋,高翔,张大涛.FOCUS-PDCA加单病种管理模式在预防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中的应用[J].甘肃医药,2023,42(11):1030-1032+1037.
[3]乔嘉慧,鲁贝,杨辰啸,等.我国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政策量化评价——基于PMC指数模型[J].现代预防医学,2023,50(21):3947-3952.
[4]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工作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1,44(3):36
[5]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指南(2011版)[J].中医杂志,2012,53(1):5.
[6]陈璐,丁强,吴莉琴,等.固本祛痰化瘀汤治疗慢阻肺稳定期肺肾气虚兼瘀证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23,38(19):3751-3753.
[7]李淑艳,张红,苏凌璎等.基于DIP下医院病种管理的现状及新型病种管理策略[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3,14(18):45-49.
[8]乔诗凝,谭旭,吕鸿轩,等.病种绩效测评在深圳市公立医院单病种质量管理的实施效果[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33(13):125-130.
[9]蔡丛青.DIP付费模式下多维度病种成本控制的实践研究[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23,34(05):656-659.
[10]李磊磊,敖晔,刘培艳,等.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医院成本管理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23,40(05):10-12+55.
[11]孙晓妮.补肺汤加减联合穴位贴敷对稳定期慢阻肺肺肾气虚证的防治效果及对炎症损伤和气道重塑的影响分析[J].贵州医药,2021,45(06):910-911.
[12]刘雅娟.基于CCR模型的病种成本管理体系构建及管理机制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21,41(06):49-54.
[13]姚玲玲,徐元元.以DIP为基础的病种成本管理实践研究——以深圳市某三甲医院为例[J].中国医疗保险,2023,(10):96-100.
作者简介:王新民,1972年2月,男,籍贯(省市):江苏宿迁人,学历:本科,职称: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呼吸和危重症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