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浅析恽寿平没骨花鸟画

作者

代举臣

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菊,花之隐逸者也 0 恽寿平一生坎坷,最后在故乡常州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瓯香馆”,在瓯香馆的隐居期间,乡野的环境为恽寿平写生提供了极好的创作素材,作为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的隐逸之士,恽寿平身上反映出当时隐士所普遍具有的隐逸特征,因此他对菊花的喜爱也就不足为奇了。

一、恽寿平赋彩设色菊花技法

南田画跋上记载着恽寿平这样一段话:“菊以黄为尚,而紫次之。故《月令》独称黄华,亦犹牡丹之有姚魏也。九日不见菊,图补之。”以恽寿平创作的设色《菊花图》(图 1)为例,他在画面中绘制了一黄一紫两种不同的菊花,一共大小五朵花头,其中两朵黄菊分部在画面的下方,三朵紫菊在画面的上方从而形成不同的对比关系。中间穿插的枝干和叶片,不仅填补了画面中心的空白,也把黄,紫两种菊花一同连接了起来。图中菊花有的正面盛开,有的侧面待放,仿佛在阳光下轻轻摇曳,逐渐散发出迷人的芬芳。在微风的吹拂下,枝叶纵横交错,轻轻摇曳着翠绿的叶片,给人一种宁静与安详之感。

作者绘制画面下方一大一小两朵黄色菊花时,先用藤黄为主,加硃磦与赭石调和出沉稳的黄色。接着用笔蘸取调好的黄色,勾勒出花瓣的基本造型结构。随后用淡一些的黄色,从花瓣底部往尖部分染,中间的花瓣可多分染几次。再在淡黄色中加赭石,让颜色稍偏红,用此色分染局部偏红的花瓣,分染时注意中间浓、两边淡。之后用勾线笔调合适的白色勾勒花瓣纹理,待其干透后,用之前调和出的黄色从花底往尖部分染,再用淡白粉从花瓣尖部往底部分染。最后用淡胭脂分染一些偏红的细小花瓣。

而紫色花瓣的绘制则是先用花青加胭脂调成紫色后,取笔蘸取调好的紫色,以流畅的笔触勾勒出花瓣的基本轮廓,线条需随花瓣的自然形态起伏。接着用白粉从花瓣尖部向底部分染。待颜色干透后,再用紫色从花瓣的底部往花瓣的尖部分染。随后用紫色提染花瓣,从花瓣的内侧往外分染,染制面积要逐渐缩小以凸显层次。最后用较重的紫色复勾花瓣,注意花瓣内部颜色深,外侧颜色渐浅,尤其着重花瓣尖部。复勾后可取色笔,对需要加深的地方进行局部补染,让花瓣色彩层次更丰富。

在叶子的绘制上菊花的正叶是用花青、藤黄再加少许三绿与淡墨调和成比较沉稳的绿色绘制而成。恽寿平在绘制时注重叶片的虚实深浅与压盖关系。而反叶和叶梗的颜色则是在画正叶颜色的基础上加入大量的清水和少许藤黄绘成。反叶有些偏黄一点有些偏淡一点的轻微变化,这种变化则可以通过调控笔上花青与藤黄的配比来体现。

最后,恽南田在勾勒叶子的叶筋时,并没有如传统花鸟画一样,用笔调墨去进行勾勒,而是在画枝叶颜色的基础上,加入花青或墨,把原本的汁绿色加深,再去勾勒出叶筋。

此幅《菊花图》的跋语中,恽寿平毫不吝惜他对菊花的赞赏之情。菊花盛开于金秋,比起牡丹姚黄和魏紫的雍容华贵也毫不逊色。而在其画跋之后,又有清初四王之一,也是恽寿平的好友王翚的一条题跋:“载酒看南山,种云成五色。霜艳在秋毫,都非造化力。”更是极力的称赞好友之作。恽寿平是在学习前人的绘画基础之上,师法造化进而创新,其作品别开生面,超出陈规,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貌。他的这幅《菊花图》风格清秀,设色淡雅,在工整雅致之上,平添了一份雍容之气。

图 1 菊花图 恽寿平

下图二,同样为恽寿平所创作的一幅设色《菊花图》。此图以竖幅的形式在画面中绘制 5 朵形态各异菊花与两朵含苞待放的小花苞。与图一那幅菊花图不一样的是,赋色形式没有那么复杂而是更显清雅简洁。如画面下方四朵黄色菊花,恽寿平在画法上直接先用藤黄与少许赭石调和出沉稳的黄色沿着花瓣底部在花卉中心铺色,随后用水笔冲花中心往外分染。通过中心颜色重,外部颜色淡的渐变处理,自然晕染出花瓣的层次肌理。若一次分染未达到理想效果,便等底色干透后重复操作,直至色彩过渡自然。待基调色稳固干透后,用笔调和浓白粉勾勒花瓣轮廓,运笔时注重提按转折,让线条随花瓣走势虚实变化,这样既凸显结构又不失灵动。最后待所有花瓣勾勒好后,再用之前调好的黄色逐层分染花瓣,使花瓣更加立体。在逐层分染的时需以“轻笔少水”为要,避免水分过多而导致白粉底色晕化脱落。如此反复叠加,方能让花瓣在明暗交织中呈现立体通透的质感。

画面上方那一朵偏红色的菊花也是用同样的方法绘制而成,但在用色上与下方四朵黄色菊花还是有所区别。其花瓣底部以藤黄调和花青调出草绿色作为花朵的底色,分染的方式与上文所述一致。待颜色干透后,再以淡胭脂逐层分染花瓣左下方区域,通过深浅不一的分染让红色花瓣更显层次变化。

这朵红花与四朵黄花在画面中形成鲜明的呼应,二者通过色彩对比与技法统一达成了某种视觉平衡,五朵主花彼此顾盼、错落有致,加上两朵花苞点缀其间,使整幅画作更显和谐自然。

图 2 菊花图 恽寿平

二、恽寿平墨色菊花技法

再如恽寿平所绘制的这幅《墨菊》(图 3)此图在画面中绘制了七朵形态各异的菊花与三朵含苞待放的小花苞。花瓣不施色彩,直接以墨色双勾,以书入画。待第一遍勾勒花瓣完成后,再用笔调重墨,在中心部位的花瓣尖部复勾,让整体结构层次更显分明。叶子同样也是用墨点写而成,以调和好的深浅不一墨色,画出不同层次的叶片,最后同样以墨色勾出叶脉。值得注意的是,整幅画面并非仅有墨色,还运用了花青色。恽寿平巧妙地在各个菊花花瓣的外轮廓周围用花青进行分染,以花青色衬托出墨菊,使其更显立体。这种以花青衬托物象的技法在恽寿平许多幅“没骨”花鸟画中都能见到。

图 3 墨菊 恽寿平

结语:

本文从恽寿平的“没骨”菊花作品作为出发点,重点分析了恽寿平两种不同风格菊花的绘画技法。从恽寿平绘制的三幅风格不一的菊花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在表现菊花题材时,运用的技法非常丰富。这种技法的丰富性,既体现了恽寿平对传统“没骨”花鸟画技法的继承与突破,又通过笔墨的虚实变化与色彩的巧妙应用,赋予了菊花兼具文人风骨与自然生机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蔡星仪.恽寿平研究[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2]陆抑非.陆抑非花鸟画讲义[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3]恽寿平.南田画跋[M].刘子琪,译.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7.

[4]于非闇.中国画颜色的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9.

[5]沈括.梦溪笔谈[M].北京:中华书局,2016.

[6]恽寿平.恽寿平全集[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