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煤矿机械零部件国产化趋势分析

作者

刘庆高

山西天地煤机装备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6

引言

煤炭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煤矿机械作为煤炭开采、运输、加工等环节的关键装备,其性能与质量直接影响煤炭生产的效率、安全与成本。过去,我国煤矿机械部分高端零部件依赖进口,在技术更新、设备维护、成本控制等方面面临诸多限制。近年来,随着国内制造业水平的提升、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市场需求的驱动,煤矿机械零部件国产化进程加速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深入研究这一趋势,对于提升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保障能源安全、推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煤矿机械零部件国产化现状剖析

(一)部分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取得突破

在煤矿开采设备中,一些关键零部件如刮板输送机的刮板、链条,部分型号采煤机的截齿等,国内企业已掌握核心制造技术,实现国产化生产。这些零部件在性能上逐渐接近甚至超越进口产品,能够满足国内煤矿企业的基本需求,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份额。例如,在刮板输送机领域,国产刮板与链条通过采用先进的材料与制造工艺,其强度、耐磨性等关键指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保障了设备的稳定运行,减少了因零部件故障导致的停机时间。

(二)国产化率存在差异

不同类型的煤矿机械零部件国产化率参差不齐。对于技术相对成熟、结构较为简单的零部件,如普通的连接螺栓、部分机械密封件等,国产化率较高,基本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然而,在高端液压元件、高精度传感器、先进的电控系统等技术含量高、制造难度大的零部件方面,国产化率较低,仍需大量进口。像高端液压支架的关键液压阀组,其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国内企业在相关技术研发与产品制造上虽有进展,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二、煤矿机械零部件国产化的驱动因素

(一)政策支持与引导

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煤炭产业的稳定发展以及装备制造业的自主可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煤矿机械零部件国产化的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科研项目支持等。例如,对从事煤矿机械零部件国产化研发与生产的企业给予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专项科研资金补助等政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提高企业积极性。同时,在政府采购、重大项目招标等方面,优先考虑国产设备与零部件,为国产化产品提供市场空间,引导资源向国产化方向配置。

(二)市场需求推动

随着国内煤炭行业的规模化、现代化发展,对煤矿机械的需求持续增长且对设备性能、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进口零部件在供货周期、售后服务、适配性等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难以完全满足国内煤矿企业的多样化需求。国内煤矿企业为了保障生产的连续性、降低设备全生命周期成本,更倾向于选择能够提供快速响应、定制化服务的国产零部件供应商。这种市场需求的变化,促使国内零部件制造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与性能,以满足市场需求,推动国产化进程。

(三)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需求

国内制造业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为煤矿机械零部件国产化奠定了坚实基础。材料科学、制造工艺、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为煤矿机械零部件的国产化研发提供了技术支撑。例如,新型高强度、耐磨材料的研发成功,使得国产零部件在使用寿命与性能上得到显著提升。同时,煤炭行业自身面临着产业升级与智能化转型的迫切需求,需要煤矿机械具备更高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这也倒逼零部件制造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实现国产化替代,以适应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三、煤矿机械零部件国产化的优势与挑战

(一)国产化带来的优势

成本优势显著:国产零部件省去了进口环节的高额关税、运输费用以及中间贸易商的利润加成,其采购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国内企业能够更灵活地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规模,通过规模化生产进一步降低成本。此外,国产零部件在本地生产,供应渠道便捷,维修更换成本也大幅降低,有效减轻了煤矿企业的设备采购与运营负担。

技术创新与适配性提升:国内零部件制造企业更贴近国内煤矿的实际工况与使用需求,能够根据不同煤矿的地质条件、开采工艺等进行定制化研发与生产,使零部件与煤矿机械的适配性更好,从而提升设备整体性能与运行稳定性。同时,国产化过程中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动国内煤矿机械零部件技术水平向国际先进水平迈进,促进了行业整体技术升级。

(二)面临的挑战

技术瓶颈制约:尽管国内在部分煤矿机械零部件技术上取得了进展,但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如高端液压系统的精密制造技术、先进传感器的高灵敏度与可靠性技术等,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这些技术瓶颈限制了国产化零部件在高端市场的应用,使得部分高端设备仍需依赖进口零部件,影响了国产化率的进一步提升。

人才短缺问题突出:煤矿机械零部件制造涉及多学科交叉领域,需要具备机械设计、材料科学、电子控制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当前国内相关专业人才储备不足,尤其是既懂理论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端人才稀缺。人才短缺导致企业研发创新能力受限,技术攻关难度加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产化进程。

结束语

煤矿机械零部件国产化是我国煤炭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政策支持、市场需求与技术进步的多重驱动下,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成本控制、技术适配性以及产业带动等方面展现出诸多优势。随着国产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煤矿机械零部件制造行业必将在国际舞台上占据更重要的地位,为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参考文献

[1]吴炜. 煤矿机械零部件国产化趋势分析[J]. 冶金与材料, 2023, 43 (03): 97-99.

[2]闫伟. 煤矿机械零部件国产化[J]. 机械管理开发, 2022, 37 (05):206-207+213.

[3]金媛媛, 梁艳艳. 煤矿机械零部件思考[J]. 石河子科技, 2021, (04):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