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火力发电厂汽轮机调速系统的摆动原因
罗浩
国电投河南工程运维有限公司 475000
引言
在火力发电厂中,汽轮机是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核心设备之一,其调速系统通过实时调节蒸汽阀门开度,承担转速控制、功率调节及一次调频等关键功能,是确保汽轮机稳定运行的关键系统。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调速系统可能会发生摆动现象,即转速或负荷出现不规则波动。这种摆动不仅会降低发电效率,增加燃料消耗,严重时还可能导致设备损坏甚至全厂停电事故,对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构成威胁。研究汽轮机调速系统摆动的原因,可以帮助电厂技术人员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减少因调速系统不稳定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摆动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能够显著提升汽轮机乃至整个发电厂的运行可靠性。基于此,本文从汽轮机调速系统的结构功能出发,分析其摆动现象背后的原因,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为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益参考,共同推动火力发电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
1 调速系统摆动现象的危害
调速系统摆动对汽轮机本体及其所在电网均存在多重负面影响。对于汽轮机而言,持续的摆动会导致机械部件承受额外的动态应力,从而加剧振动水平。长期暴露于这种环境下,关键组件如轴系、轴承等将面临过度磨损的风险,严重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此外,摆动还可能导致密封件失效,增加润滑油泄漏的可能性,进一步威胁设备的安全运行。从电网稳定性角度来看,汽轮机作为重要电源点之一,其输出功率的不稳定直接干扰了电网的频率控制,降低了整个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频繁的负荷波动增加了电网调度的复杂性,限制了电厂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最终对电厂的经济效益产生不利影响。
2 调速系统摆动原因分析
2.1 机械因素引起的摆动
汽轮机调速系统的机械部件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可能因磨损、疲劳或装配不良等原因产生故障,从而引发系统摆动。其中,阀门卡涩是常见的问题之一,表现为调节阀在开度变化时动作不灵活,导致蒸汽流量无法按照控制指令精确调整,进而引起转速波动。连杆松动则会破坏调速机构的传动刚性,造成执行机构响应滞后或误动,形成反馈偏差并诱发振荡。此外,轴承磨损不仅影响转子的动态平衡,还可能导致调速器驱动部件工作不稳定,进一步加剧系统的动态扰动。
2.2 液压系统异常导致的摆动
液压系统作为调速系统的重要执行环节,油压不稳是最常见的液压系统问题之一,可能由油泵输出压力波动、蓄能器失效或管路节流不均等因素引起,导致伺服执行机构动作不连续,从而引发系统振荡。油质劣化则会影响液压元件的工作性能,如杂质沉积可能堵塞伺服阀节流孔,降低其控制精度;水分侵入也可能造成金属部件腐蚀,进一步加剧系统动态不稳定。伺服阀本身作为关键控制元件,一旦出现内部泄漏、死区偏移或零点漂移等故障,也会直接导致执行机构输出力矩失衡,引发调速系统的周期性摆动。
2.3 控制系统问题引发的摆动
控制系统是调速系统实现自动调节的核心部分,控制参数设置不当,特别是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的参数未进行合理整定,容易导致系统出现过调或震荡现象。例如,积分增益过高可能引起系统响应迟滞并伴随持续振荡,而微分作用过强则可能放大噪声信号,造成不必要的调节动作。传感器误差也是引发摆动的重要因素之一,位置传感器或转速传感器的测量偏差会导致反馈信号失真,使控制器做出错误判断并频繁调整执行机构。此外,控制器自身若存在振荡源,如软件算法不稳定或硬件抗干扰能力不足,也可能成为系统摆动的根源。
2.4 外部扰动影响
负荷突变是一种典型的外部扰动形式,当电网负荷短时间内发生剧烈变化时,汽轮机需要迅速调整输出功率以维持频率稳定,若调速系统响应能力不足或调节速率不匹配,则可能引发过渡过程中的振荡现象。蒸汽参数波动同样会对调速系统造成影响,主蒸汽压力或温度的非计划性变化会改变蒸汽做功能力,进而影响机组的功率输出特性。此外,电网频率的变化也会通过反馈机制影响调速系统的控制逻辑,特别是在孤网运行或频率调节要求较高的工况下,系统更容易因频率偏差而产生周期性摆动。
3 摆动问题的预防与治理措施
3.1 设备维护与优化建议
预防汽轮机调速系统摆动需构建科学的设备维护体系。定期检修应结合设备运行状态与制造商周期建议,对调节阀、连杆机构、轴承及液压执行元件开展拆解检查与性能评估,及时消除部件磨损、松动等潜在故障隐患。润滑管理环节中,合理选择适配油品、规范更换周期并监测油质,可有效降低运动副摩擦,避免因卡涩、磨损导致的控制迟滞或响应失稳。针对易损部件,通过寿命预测与状态评估制定更换策略,可规避因老化、疲劳引发的突发性故障,系统性提升调速系统的运行可靠性。
3.2 控制系统优化调整
控制系统性能直接决定调速系统的动态响应与稳定性。参数整定是提升控制品质的核心,需结合机组实际工况,运用 Ziegler-Nichols 法等工程整定手段或基于模型的优化算法,精准设定 PID 控制器比例、积分、微分参数,平衡系统响应速度与阻尼特性。同时,引入非线性补偿、前馈控制等策略优化 PID 控制逻辑,增强系统对复杂工况的适应性。此外,采用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或模型预测控制(MPC)等先进算法,可依据实时运行数据动态调整控制策略,有效提升系统对外部扰动和参数漂移的抗干扰能力,抑制摆动现象发生。
3.3 运行操作规范与培训
人为因素对调速系统稳定性影响显著,需通过规范操作与技能提升降低摆动风险。建立标准化操作规程,明确机组启动、变负荷、停机等工况下的控制逻辑、操作流程及参数调整原则,避免因操作不当引发系统异常。定期开展技术培训与模拟演练,深化运行人员对调速系统结构原理的理解,强化异常信号识别、故障预判及应急处置能力。同时,完善交接班制度与运行日志记录体系,确保运行信息连续传递,便于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实现预防性管控。
结语
综上所述,导致火力发电厂汽轮机调速系统摆动现象的原因包括机械因素、液压系统异常、控制系统问题以及外部扰动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设备维护优化、控制系统调整、操作规范建立及人员培训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预防与治理措施。通过建立科学的设备维护机制,可有效降低机械故障风险;优化控制系统参数、引入先进控制算法,能显著提升系统的抗干扰能力;规范运行操作与强化人员培训,可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异常;这些措施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治理方案,对提升汽轮机调速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向杰,刘晓艳.发电厂汽轮机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集成电路应用,2020,37(06):70-71.
[2]姜玉英.火力发电厂汽轮机调速系统摆动的原因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9,(24):145-146.
[3]陈喜庆,张德君,宋华,等.电厂汽轮机运行中的常见故障及应对策略[J].工程技术研究,2017,(11):116-117.
作者简介:罗浩(1995.07),男,河南省开封市通许县,本科,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火力发电汽轮机调速系统检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