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送教上门“一二四六”教学模式的研究
张茂艳
吉林省柳河县育智学校135300
(一)送教上门“一二四六”教学模式研究的理论基础
1.“零拒绝”的教育思想
送教上门的含义就是由一位教师把对学生制定的学习内容、学习计划带到该学生的家中,并对其实施计划、评估的过程。送教上门的含义已经有了一定的限制,其对象一定是有特殊需要的特殊学生,而对学生们教育、教学是无偿提供的,得到的应该是免费的教育,就是“零拒绝”的思想。
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送教上门不仅为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全覆盖”“零拒绝”,更要实现让每个特殊儿童能成为有生存能力的人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建立良好地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积极、开放地课堂气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断主动地与教师进行心理互动、交流思想和情感。
(二)送教上门“一二四六”教学模式研究的基本内容
1.“一”即“一鉴”,鉴定“送教上门”学生
《残疾人教育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卫生行政部门、民政部门、残疾人联合会,建立由教育、心理、康复、社会工作等方面专家组成的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可以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对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身体状况、接受教育的能力和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能力进行评估,提出入学、转学建议;对残疾人义务教育问题提供咨询,提出建议。所以,我校送教学生要先由柳河县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进行抽查评估,才能确定学生是否进行“送教上门”。
2.“二”即“二评”,对送教学生进行学期初和学期末的两次能力评估。
能力评估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识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分别有 3、2、1、0 的赋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学期初和学期末分别对学生进行评估,最后从分数上的差距,看看学生的进步情况。
3.“四”即“四选”,根据送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四方面内容中选择教学内容。
(1)认知课程教学:生活数学、生活语文、唱游与律动、绘画与手工、运动与保健、信息技术、心理卫生保健等内容。
(2)康复训练:动作(精细动作和粗大动作)、感知觉、沟通交往、情绪行为等。
(3)生活适应能力教学: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自我保护、适应社会的能力。
(4)个性化教学: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如:绘本阅读、积木搭建、手偶游戏、英语等。
对于肢体障碍,智力无大碍的孩子可依据年龄和实际水平发放正常的教育课本,适时进行文化知识传授。对于智力障碍者,可发放玩具、绘本、手工制作材料等,送教时依据具体情况培养孩子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简单家务、自我保护和潜能开发。对于自闭等精神有问题的孩子,可发放读物、绘画与手工等教学材料,送教时注重运动保健、沟通交往、康复训练等方面的训练与培养。 教师在确定送教内容时,“知识”与“康复”会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正确处理二者在残疾儿童发展过程中的地位,适当安排,而不能面对每一个送教的孩子全部实行这四方面的“教育”和“康复”。如:瘫痪的学生,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选三方面,生活适应教学可以不选,因为无法进行。
4.“六”即“六步”,分六个步骤进行教学。
(1)情感沟通
由于送教学生大多数都是极重度残疾儿童,他们各方面能力都较差,智力发育水平也较低,情感薄弱,对教师的感知能力较差,有的比较排斥陌生人,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教学,所以,在送教时,一般都是教师和学生先进行情感沟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好感,为学生更好的学习提供条件。
(2)复习导入
由于学生的记忆存在识记速度慢、遗忘速度快、再现不完整等特点,所以,一般都采用复习导入新课,复习上次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尽量回忆起所学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3)示范讲解
教师的示范讲解很重要,因为模仿教学法、任务分析法等都是对智力障碍儿童较好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先示范讲解,学生直观感受、学习,有利于他们后面更好的进行操作、理解、掌握。
(4)共同探究
教师示范讲解后,学生一般无法马上学会,所以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操作,学生学不会的地方,教师适时引导辅助,使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内容。
(5)独立尝试
经过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共同探究操作后,让学生尝试独立操作,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所学内容。
(6)总结评价
送教上门学生也需要教师的鼓励,才能亲近、喜欢教师,认真学习,所以,学习结束后,教师会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表扬,使学生喜欢学习。
结语:
对于吉林省的特殊教育送教上门工作来说,需要持续不断的实践探索来积累丰富的地方送教经验,培养专业的送教团队,以具有科学性、发展性、可行性的送教计划为准绳,以每一位送教学生为主体,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过程中保证送教上门的质量与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残疾人教育条例.2017,10,01.
[2]陈会云,曹晓君.特殊教育“送教上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17(24):7.
[3]康彩英,农村小学特殊教育中“送教上门”的问题及对策[J].天津教育,2021(10):66.
[4]李科,郭文斌.我国送教上门工作的现状、困境及建议[J].现代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研究),2023(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