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新,思变,践行:小学数学新教材的分析与使用
胡思琦
蚌埠市凤阳路第一小学 233000
引言:
新教材既承载了全新的教学理念,也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地探索、创新,把课程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富有实效的教学策略。但新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也面临着不少挑战。为此,本研究以探究小学数学新教材的使用情况为目的,对新教材推动下教学策略的探究,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及新教材使用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对教学实践有所帮助。
一、新课标深度解读
新课标,作为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对它的深度解读对教育工作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既承载了教育改革的本质,又为今后的教学指明方向。就小学数学而言,新课标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和创新能力。一是新课标确定小学数学教学核心目标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这一目标是数学学科本质的反映,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而提出。为达到这一目的,新课标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上进行全面改革与创新。二是新课标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个性化发展。其要求教师要注意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同的需要与学习特点,并采取多样化教学策略与方法来适应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这一学生主体教学理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育人方式
(一)“三有”与“三会”
小学数学教学的育人方式是非常关键的,其不仅关系到知识的教学,还关系到学生能力发展与素质提高。其中“三有”和“三会”这两个重要教学理念对小学数学教学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三有”指的是“有兴趣、有方法、有习惯”。有兴趣是数学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可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好数学。掌握正确的方法是学习数学的核心,教师应该重视教授学生科学的解题技巧,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有习惯就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保证,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三会”则是指“会思考、会交流、会应用”。会思考是数学学习的核心所在,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创新与批判性思维。会交流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能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会应用是数学学习的终极目标,教师应指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发展其实践与运用能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
以生为本是指教学活动要围绕着学生的需要、兴趣、能力等方面来进行,不能简单地以教师意志来转移。一是以学生为本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地考虑到学生实际。其中包括对学生知识水平、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了解,从而向学生提供与其认知水平与兴趣相适应的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二是以学生为主也突出了学生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给学生足够的自主学习的时空。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以及其他多样化学习方式能够使教师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以及创新思维。
三、悟新,思变,践行:新教材全面剖析与策略优化
(一)多样化教学策略探索:新教材驱动教育转型路径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新教材是教育转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媒介,对新教材进行全面剖析和策略优化就成了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所在。新教材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抛弃传统填鸭式的授课方式,改用更灵活的教学策略进行授课。如通过情境教学法教师能够创设一个贴近生活的数学场景,带领学生从场景中去发现并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另外,项目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这类新型教学方式还可广泛地应用于新教材教学当中,这类教学方式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程实践智慧融合:新教材有效实施策略剖析
新教材在承载全新教学理念的同时,也需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创新,把课程理论和实践智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实效性较强的教学策略。一是教师需深入了解新教材设计理念和编排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和要求。基于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保证新教材内容能真正为学生吸收并内化。二是有效落实新教材也要求教师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师可利用新教材所提供的大量教学资源来设计小组合作、项目式学习以及其他多样化学习活动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主动探索,从而发展其独立思考、团队协作能力。三是整合课程实践智慧也表现为反思和评价新教材的实施成效。教师要经常回顾总结教学过程,深入分析新教材在实施中存在的利弊得失,并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新教材能持续有效地为教学实践服务。
(三)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新教材使用中的挑战与机遇并存
新教材在带来教学内容和方式上的改革的同时,对教师专业素养、教学能力等都有较高要求。教师在面对新教材时,要适应和把握新知识和新理念。新教材中常常融入最新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地学习和更新知识结构,以便对新教材中所包含的知识进行准确的理解和有效地教学。教师在此过程中要投入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深入细致的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对于教师的专业素养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是,挑战常常与机会相伴而生。新教材的应用,给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全新的平台。教师在新教材教学实践中,能够不断地总结经验,促进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新教材也激励着教师们在教学中不断创新,为教师们提供一个施展才华和聪明才智的平台。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尝试多样化教学方法和途径,摸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以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艺术和魅力。
(四)新教材应用效果评估:构建反馈机制,促进持续优化
要想对新教材应用效果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评价新教材应用效果要涉及学生学习成效、教师教学体验和教材适应性几个层面。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及课堂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从学生、教师及教材编写者各方面搜集反馈信息,以保证评估结果全面客观。二是反馈机制的建构需关注时效性与有效性。及时的反馈可以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新教材不断优化教学过程。同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应具有可操作性,能指导教师依据反馈结果有的放矢地加以改进,促进新教材教学效果的提高。
总结:
总之,新教材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是个不断摸索和优化的过程。新教材经过多样化教学策略探索、课程实践智慧整合和教师专业成长持续促进、教学实践效果明显。与此同时,建构一套完整的反馈机制对新教材应用效果进行全面,客观,及时、有效地评价,对新教材不断优化和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新教材研究和实践,在促进教学质量、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唐佳丽,李勇."统计与概率"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编排分析[J].数学教育学报,2022,31(1):59-63.
[2]欧阳伯祥.关注变化 建构新知——如何分析和应用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和习题[J].现代中小学教育,2023,39(8):27-30.
[3]任晓霞.对比分析视域下的小学数学教材解读[J].小学数学教育,2024(2):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