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大概念统领下九年级化学教学内容整合策略

作者

宋晓勤

河南省郑州市第六十一中 450000

引言

在现代化学教育中,单一的知识点传授已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此,运用大概念进行教学内容的整合成为一种趋势。大概念帮助学生建立知识间的关联,促进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的培养。九年级是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阶段,如何有效整合教学内容以提升学习效果,成为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大概念的定义与特点

1 大概念的定义

大概念是指在特定领域中,具有广泛适用性和高抽象水平的核心观念。它们通常能够连接众多具体知识点,形成系统性的理解框架。在化学教育中,大概念包括质量守恒、能量转化、粒子性等,这些概念不仅涵盖了课程内的知识,还能与其他学科产生联系。大概念的提炼有助于教师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探究和应用中掌握关键知识。通过深化对大概念的理解,学生能够增强综合思考能力,更好地应对实际问题。

2 大概念的特点

大概念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综合性是大概念的核心特征,它能将不同的知识点有效整合,形成一个连贯的知识体系。其次,大概念具备跨学科联系的能力,能够在科学、数学及工程等领域中找到相应的应用示例,促进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最后,大概念具有动态性,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和情境中,其含义和重要性可能会发生变化。

二、九年级化学教学现状分析

1 课程内容的分散性

1.1 知识点之间缺乏联系

知识点之间的缺乏联系,使得学生在面对复杂的化学现象时,无法综合运用不同知识。如在学习反应速率后再学习化学平衡时,学生常常难以将两者关联起来。这种情况限制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系统性思考能力,导致在面对实际问题时无法有效解决。教师在讲授时未能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茫。

1.2 学生学习的疲乏感

由于课程内容的分散性和知识点缺乏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和积极性大大降低。长期以来,这种单一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的学习疲乏感,使得学生对化学学科逐渐失去好奇心与热情。许多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不到成就感,认为化学知识难以应用于实际生活,从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因此,改革教学方法,促进课程内容的整合与大概念的引入显得尤为迫切。

2 教学方法的单一性

2.1 传统灌输式教学

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侧重于教师的讲授与知识的传递,强调课堂上教师的权威和知识的绝对性。这种教学方式通常注重理论学习,多通过课本的讲解来让学生掌握知识点,但很少给予学生机会去实践和探究。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信息状态,难以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见解。此外,灌输式教学往往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未能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造成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失去信心与热情。

2.2 创新教学手段不足

在当今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九年级化学课堂中的创新教学手段明显不足。尽管有多种新兴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可供使用,如实验探究、翻转课堂等,但它们在实际教学中却未能得到广泛应用。这种局面导致教学内容难以丰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也受到限制。有效的创新教学手段能够激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力,促进他们自主学习,而目前的情况则使得化学课堂显得千篇一律,无法有效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大概念统领下的九年级化学教学内容整合策略

1 确定大概念

1.1 基于核心概念的选择

选择适合的核心大概念是教学内容整合的第一步。在九年级化学中,教师应聚焦于一些能够贯穿整堂课乃至整个学年重要的核心概念,如“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反应与变化”、“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等。这些概念互相关联,能够支持学生在不同章节之间建立起逻辑联系。在制定课程目标时,教师应明确每个核心概念希望达成的学习结果,以确保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1.2 考虑学生发展需求

确定大概念时还需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思维逐渐向抽象和综合方向发展。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实际应用和实验探究的兴趣愈加浓厚。因此,教师在选择大概念时,应该注重那些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和实现生活化的概念。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背景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活动和任务,促使学生在大概念的指导下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索。

2 设计综合性课程

2.1 主题项目式学习

主题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实际的项目来引导学生探索特定主题。例如,可以围绕“环境保护”这一大主题,设计与化学相关的项目,如水质检测、空气污染分析等。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提升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项目实施中,学生需要进行资料收集、数据分析和实验操作,实际上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增强了学习的真实感和意义。

2.2 实验与理论的结合

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将实验与理论结合是设计综合性课程的重要方面。实验是化学学科的一部分,通过动手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和验证理论知识。课程中应安排适当的实验活动,以便让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观察化学现象、记录数据,并进行分析与讨论。通过实验,学生不仅能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实验后进行反思,总结出实验结果与理论之间的联系,这样的反思过程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理解并激发他们的学术兴趣。

3 评估与反馈机制

过程性评估强调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持续观察和评价,而不仅仅是期末的考试成绩。这种评估方式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例如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和实验报告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技能掌握情况。通过这些评估,教师可以发现学生的困难,并据此进行相应的教学调整。此外,过程性评估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改进,提升其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除了教师的评估,学生自我反馈在学习过程中同样不可忽视。鼓励学生定期进行自我反思,能够帮助他们识别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可以通过设计反思日志、学习目标设定等方式,让学生记录下自己的学习体验与感受。在反思中,他们可以思考哪些学习策略有效、哪些内容不够明晰,从而针对性地调整学习方法。

四、总结

本文探讨了在大概念统领下,如何有效整合九年级化学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分析当前教学现状,明确了大概念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基于大概念的教学整合策略,包括确定核心概念、设计综合性课程和建立评估机制。合理运用大概念能促进学生的深刻理解,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知识关联性,为未来的化学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参考文献

[1]张兰欢.前置性作业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改进——以人教版化学 九 年级 上 册第 四单 元 “ 自 然 界的 水 ” 为 例 [J]. 中学 课 程辅导,2025,(06):126-128.

[2] 尚晓荣. 微课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 试题与研究,2024,(09):10-12.

[3]李红.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九年级化学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J].新智慧,2024,(03):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