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文化教学融入高中英语课堂的路径探索

作者

张军

沈阳市私立洪庆中学 辽宁省 沈阳市 110000

引言: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对外交流发展需要更多的英语专业性人才,为我国文化传播、经济发展助力,促进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深厚的文化和综合国力。对此,高中英语课堂开展文化教学,不仅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和经济进步的需要。新课改对英语的考试内容做了较大的调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听写等应用型技能的培养,渗透有效的文化教学,为学生日后跨文化交际夯实基础。

一、文化教学融入高中英语课堂的必要性

高中英语课堂不仅承载着语言知识的传授,更是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阵地。语言本身是文化的载体,二者密不可分。若教学脱离文化背景,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词汇、语法所隐含的社会价值与历史传承,语言运用也会流于表面,缺乏深层次的交际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还能提升他们的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的敏感度与判断力,使语言学习更具深度和实际应用价值。

然而,当前高中英语课堂的文化教学仍存在一定局限性。尽管部分教师尝试在教学中渗透文化元素,但整体来看,文化内容在教材中的呈现较为零散,教学资源相对单一,教师对跨文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尚有提升空间,导致学生在语言学习中难以形成系统的文化认知。优化文化教学,需在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资源拓展等方面进行系统调整,使语言能力培养与文化素养提升相辅相成,真正实现英语学习的实践价值与文化意义的双重深化。

二、文化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实践路径

(一)优化教材内容中文化元素的呈现与扩展

以外研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5 On the road》为例,该单元以旅行探索为主题,包含徒步旅行、自驾游及异国文化碰撞等丰富内容,虽然在教材原有的文化输入上已有所体现,但受篇幅所限,不可避免存在文化元素表面化或不足的问题。教师应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深度梳理教材文化内涵的分布与密度,在讲解过程中围绕具体文本,灵活补充英语国家的历史传统、社会风俗与价值理念等背景知识,比如讲解课文“The Road toFreedom”时,不妨适当补充美国嬉皮士文化、背包客精神及“垮掉的一代”的文学思想背景,使学生能够从课文旅行者的经历中,深入理解其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在教学丝绸之路(Cultural Journeys)相关内容时,也可扩展古丝路沿线国家间商品贸易、宗教交流与文化碰撞的历史内涵,深入描绘历史画卷,以更贴近真实语境的方式丰富学生对文化的感性认识,使学生感受到文化教学的现实意义和知识趣味。

(二)创新教学模式,实现文化体验深度融合

在实际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更加生动而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实现文化元素的生动融入,有助于避免学生对文化知识停留于表面的刻板印象,提升课堂的生动性与体验感。情境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均为有效途径,以《Unit5 On the road》单元的 Listening and Speaking 部分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模拟,如学生扮演旅行顾问和游客,就行前准备、路线规划、文化禁忌及注意事项展开对话,或模拟旅途中的突发情境,如护照遗失、语言误会和文化差异等,使学生以情景再现的形式,亲身感受跨文化沟通的实际挑战与乐趣;课堂活动“旅行故事接龙”也极具操作性,教师可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现在完成时态,依次叙述自己虚构的旅行经历,并借此延伸至不同国家文化风俗和礼仪规范的具体描述,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自然而然感知、理解并运用文化知识。

(三)丰富文化教学资源,利用 DeepSeek 技术辅助实践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教育背景下,优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能够有效地突破传统课堂资源受限的瓶颈。教师在教授 Unit 5 时,可以利用 DeepSeek提供的智能备课功能,快速筛选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纪录片、旅游节目和历史文化影像资料,如纪录片《地球脉动》中关于极地、沙漠探险的片段,引导学生观察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撰写英文影评,从而培养学生在实际语境下对文化现象的敏锐捕捉和深刻反思。此外,借助 DeepSeek 的资源管理功能,教师还可以建立资源共享平台,将世界名胜古迹的 VR 视频、跨文化交流互动平台链接、权威外媒文化报道等优质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形成多样且生动的文化教学资源库,真正实现教学资源的立体化与共享化。

(四)强调文化对比分析,培养批判思维与文化包容意识

文化教学的根本目标在于提升学生跨文化理解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以有效应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交流与碰撞。因此,课堂中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跨文化的对比与分析。比如,结合《Unit5 On the road》中关于旅行经历与文化冲突的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以中外文化对比的视角,就文化冲击(Culture Shock)的具体表现、成因和解决途径进行小组研讨并展开深入的英文辩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敏感度与理性辨析能力;在课堂外,也可安排学生分小组制作文化对比海报(Cultural Contrast Poster),展示不同国家的旅游禁忌、待客礼仪等差异,促进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形成文化包容的心理认同与宽容心态,从而在更深层次上实现文化知识内化与精神价值认同的双重效果。

三、结论

文化教学的融入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方向,其对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跨文化理解能力具有深远意义。通过优化教材文化元素、创新教学模式、借助多媒体资源拓展文化输入渠道,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化思辨能力,可有效增强课堂的文化氛围,使语言学习更加生动、立体。文化教学不仅促进学生在语言学习上的深度拓展,同时培养他们的全球视野与文化包容力。未来,需进一步深化文化教学策略的研究,探索更加高效的实施路径,以适应新时代英语教育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马淑英.简析高中英语文化教学[J].新教育,2020(13):66.

[2]何刚,邓道宣.略论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原则和模式[J].外国语文论丛,2022(2):338-345.

[3]董瑞.浅析文化教学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