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环境监测在水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作者

吕修花

身份证号码:320382198412178123

引言

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持续增长以及工业和农业领域的迅猛发展,大量废水未经充分处理或处理标准未能达到应有的要求,对水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这一问题已经对饮用水的安全性和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水环境污染是目前全球面临的一大难题,急需采取切实的对策。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关键环节,科学、系统、连续地收集和分析环境数据是实现水环境污染问题精确辨识、有效管理和有效管理的基础。

1.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利用科学的手段和技术,对环境中各种污染物进行连续、系统的监测、分析与评估。通过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获取污染物的来源和环境效应,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应的调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环境监测可以全面准确地反映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污染状况,为识别环境问题、评估污染程度和演化趋势等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持。通过对环境要素的实时监测,可以有效地发现环境风险,并对其进行早期预警,对于我国的生态环境与公众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环境监测不但能获得详细的污染源信息,而且能为制定和实施污染控制和制定相应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与实测数据的比较,可以对污染控制措施的成效进行实时评估,并判定其实现目标,从而指导下一阶段的治理工作。

2.水环境污染治理中环境监测的要求

2.1.对监测能力的要求

在制定和实施水质环境监测、管理流程和仪器选择标准的同时,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还应为监测能力项目建立一定的标准体系。只有通过充分可持续和及时的监测,利益相关者才能确保首次获得并整合水质环境要素的变化。因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应具备快速识别水质环境中具体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确保有效的分析和决策,并不断完善和丰富相关资源配置基础,从而全面加强监测执行能力。

2.2.对监测管理的要求

在我国,要实现对水环境污染的监测和控制,需要对水体的相关数据进行更全面、深入的调查。科学、精确、参考性的水质监测数据,是其相关属性的主要部分。因此,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要深刻认识到水质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科学性和严谨性,对不同部门、岗位和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合理的分工,实施更为标准化的管理流程,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在未来的水环境保护工作中发挥更为重要和显著的作用。

2.3.对环境监测标准的要求

就水环境监测而言,相关单位与工作人员应以科学性和时效性为基础,对监测工作的执行体系进行完善,以提升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建立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要求的水环境监测指标,保证采样数据的采集、分析,为我国水环境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3.环境监测在水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3.1.数据采集

在处理水环境污染问题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收集数据,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决策。采用水温、pH、溶氧、浊度和重金属离子等水质传感器,实现水环境中各种指标的实时连续采集。本研究不仅可以全面地揭示当前的水环境状况,还可以通过对水环境的长时间动态监控来掌握水环境的演化规律,为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对采样点布置和采样次数的优化,避免了数据泄漏和多次收集;利用先进的滤波校正方法,克服了由于传感器的老化和外部原因引起的检测误差。

3.2.数据处理

系统采用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和算法,对大量数据进行清洗、整合、分析与挖掘,提取出所需的信息和模式。在此基础上,数据清洗即去除噪声、异常和多余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设置适当的阈值和选择条件,对实测数据进行筛选,去除偏离标准差或与现实不符的数据,保证真实有效。数据整合是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分类、整合和统一的形式。针对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其所具有的数据结构及单元是不一样的,要想对其进行分析和对比,就需要将其融合起来。这样能够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处理速度和准确性,为进一步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决策奠定基础。在数据处理上,采用统计学、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方法对融合后的数据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和变动趋势的研究,发现了它们的变动规律和问题。通过对典型污染物的分类、聚类与预测,识别其来源、分布路径和潜在暴露区,达到精确控制污染物的目的。

3.3.决策支持与预警

环境监测系统是为企业提供科学、及时和有效的决策支持。全面准确的水质数据和分析,将为相关部门制定更为精准、高效的水环境污染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 GIS 技术的综合评估方法。该系统可向有关部门提供水质状况地图,识别污染区域,并对污染扩散进行模拟和预警。研究成果可帮助政策制定者迅速认识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掌握其时空演变规律,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在预警机制上,根据历史数据、实时监测结果和预报模式,确定预警临界值。预警信息既包括费用支出的具体指标,又包括潜在的污染原因、影响范围及应急处置对策,对于控制污染的蔓延、减轻环境损害具有重要意义。

3.4.污染源识别与定位

在水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中,污染源识别与定位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环境监测技术,我们可以精确地确定污染物的来源,为后续的治理工作提供明确的方向。污染源可能来自工业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等多个方面,而环境监测技术,如同位素示踪、遥感监测等,能够帮助我们准确地识别出主要的污染源。同时,借助先进的定位技术,可以精确地确定污染源的空间位置,这对于制定针对性的治理措施、提高治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污染源识别与定位,可以更加科学地规划治理方案,确保治理工作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从而推动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监测对于水环境污染的预防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既能对水体的污染进行及时的识别与评估,又能为水污染的治理、提高水环境质量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应加强对水环境的监测力度,完善监测手段,提升监测效能。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充分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强化对水环境污染的监测,为治理水环境污染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参考文献

[1]朱梅娟.水质监测与水环境污染治理技术应用探讨[J].生态与资源,2024(8):123-125.

[2]马丽萍.环境监测技术与污染治理在水处理中的应用[J].黑龙江环境通报,2024(02):66-68.

[3]杨海波,张会兴,何祥华.试析地表水污染环境监测要点[J].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2023,4(18):179-181.

[4]付乔乔.水环境监测技术及其在水污染治理工作中的应用[J].环境与生活,2023(11):78-80.

[5]朱明阳,于东召.环境监测工作中水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探析[J].魅力中国,2021(7):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