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在公路养护作业中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唐兴云

青海省祁连公路段 身份证号码:632121199504180015

1 引言

公路养护作业涉及路面修复、桥梁维修、边坡治理等多个方面,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作。由于作业环境复杂多变,加之车流量大、作业周期长等因素,给作业人员造成的安全隐患较多,给作业人员造成了较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安全技术交底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就显得特别重要。安全技术交底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也是确保作业质量和进度的重要保障,安全技术交底是安全技术交底的有效手段,是确保作业质量和进度的重要保证。但在实际操作中,安全技术交底系统经常会出现交底内容不全面、形式过于简单等直接影响交底效果的问题。为此,本文旨在为提高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管理水平,通过对当前安全技术交底体系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

2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概述

2.1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的定义与目的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是指在公路养护作业开始前,将施工方案、安全操作规程、风险隐患和应急措施等关键信息,通过正规程序传递给

全体作业人员的一种管理制度,是指在公路养护作业开始前,对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是为了保证每一位作业人员都能全面

了解作业内容和有关安全要求,掌握必要的安全技能,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从而做到防患于未然,使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工程质量得到应有

的保障。通过交底流程的系统化、标准化,为作业现场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基础,有效减少因信息不对称或理解偏差而造成的安全隐患。2.2 安全技术交底的法律法规与标准

安全技术交底的法律法规与标准要求在生产作业前,必须对直接参与生产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危害预知训练和安全作业注意事项的告知与确认。依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企业需严格执行安全技术交底,确保作业人员知晓作业区域的危险源及相应安全操作规程。《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 30-2015)作为行业标准,特别强调了公路养护作业中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明确了作业前的信息发布、作业人员着装、交通引导、作业控制区布置等内容,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可控。这些法律和标准的实施,旨在通过规范化的交底流程,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预防事故的发生。

2.3 实施步骤与流程

为了有效提升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因违规操作引发的事故风险,安全技术交底的实施步骤与流程如图 1 所示。

图1 安全技术交底的实施步流程

在作业前准备阶段,应针对作业项目的具体特点和可能产生的危险源,进行详细的辨识和评估,并将作业内容、作业环境、危险因素、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措施等关键信息编写成相应的安全技术交底书。生产负责人或安全管理人员在召开交底会议时,对参加作业的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讲解,确保每一位职工对交底内容特别是安全措施的认识和掌握,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数。要求全体参会人员必须在交底记录表上签字确认,以证明对交底内容的采信和了解。要鼓励交底过程中的互动交流,让作业人员有问必答,有议必议,使质疑得到及时澄清,交底效果得到加强。交底材料也需要定期复习更新,以体现安全的最新要求和技术的变革。对每一次的交底活动都建立了交底档案,记录存档,便于日后查阅,有据可查。安全技术交底通过这样一个系统化、标准化的流程,可以有效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降低作业人员因违章操作而导致的事故风险。

3 公路养护作业的安全管理现状

3.1 公路养护作业的主要安全风险

公路养护作业面临的主要安全风险包括人为因素、道路因素和环境因素。在人为因素上,施工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作业不规范,教育培训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致使违章作业现象多发,事故发生几率增大。公路养护作业区内的交通安全隐患也因机动车驾驶人判断失误、操作失误、疲劳驾驶、违规超车甚至酒后驾驶而大大增加。在道路因素上,由于道路本身存在急弯、陡坡、视线不良等局限性和设计不合理,增加了维修作业的难度和危险性。在环境因素方面,噪音干扰、高温酷暑、恶劣天气(如暴雨、大雾、冰雪)、空气质量差等都会对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造成不利影响,从而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3.2 现行安全管理措施的缺点

现行公路养护作业安全管理办法,使作业安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也存在不少缺点:(1)部分养护单位在执行安全技术交底时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和互动性,导致作业人员对安全细节掌握不足;(2)安全管理体系中职责划分不明晰,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交底责任不清、重复交底或漏交底的情况;(3)养护作业现场的动态安全管理机制尚不完善,对于突发情况的响应能力和实时监控力度有待加强。因此,尽管现行的安全管理措施在理论上较为完备,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4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在公路养护作业中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1 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不全

在公路养护作业中,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不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缺少交底资料,不细致等问题。有的单位在进行安全技术交底时,只是泛泛地提醒作业人员注意安全,而对具体作业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相应的防范措施、突发事件时的应急处理办法等,却没有详细说明。对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动态不安全因素的识别和控制,往往在交底过程中被忽视,造成作业人员在面对突发状况时,缺乏必要的应对性知识和技能,从而给作业现场增加了安全隐患。这种内容上的不全面,深度上的不足,使得安全技术交底的效果大打折扣,不能有效地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4.2 安全技术交底照本宣科

在公路养护作业中,往往会出现安全技术交底走过场、照本宣科的现象。有的单位只是机械地念着安全操作规程,或进行交底时的危险源辨识清单,针对性不强,互动性不强。这样的交底方式,在没有结合实际作业环境具体分析指导的情况下,忽视了养护作业现场的具体情况和特点。交底过程缺乏有效的信息反馈机制,不能保证作业人员对交底内容真正了解和掌握,导致安全技术交底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使安全技术浮出水面,操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得不到有效促进。

4.3 安全技术交底责任不清

在公路养护作业中,主要表现在责任划分不清、交底具体要求不清等方面,存在安全技术交底责任不清的问题。有的单位对交底应由谁负责、何时交底、交底应达到的标准等没有明确规定,造成有的作业项目实际操作中无人交底,有的重复交底。部门之间交底信息重叠,协调衔接不够,容易产生错漏信息传递。这种职责不清的状态使交底效力减弱,使操作员在操作过程中不能得到安全指导的准确和统一,增加了安全隐患。

4.4 公路养护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技术交底形式简单

在公路养护作业过程中,安全技术交底形式简单的问题表现为专业性不强,交底作业不系统。交底往往流于表面,使用单一的口头通知或简单的书面传达,缺乏互动和实际演练,无法有效保证操作人员对安全要点的真正了解和掌握。养护作业的具体环境、任务特点没有与交底内容紧密结合,造成针对性不强,安全隐患难以全部覆盖。这种交底的简单形式,使作业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感得不到充分的调动,使作业实际效果降低,安全隐患增大。

5 改进措施与建议

5.1 加强交底内容的针对性与实用性

针对具体养护作业项目,对作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安全风险点进行详细识别,将这些风险点纳入交底内容,确保交底材料覆盖全部安全隐患,从而加强安全技术交底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制定具体的安全操作指南,结合实际操作环境和条件,对每一步操作的安全要求、注意事项等进行明确,使操作人员按《指南》规范操作,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作业类型、工种的特点,量身定制开发交底材料,确保交底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工作,增强作业人员的接受能力和执行能力。同时,引入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加深作业人员对安全风险的认识,教会作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各种突发事件时,应该怎样处理。对交底内容进行定期更新,对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进行跟踪,确保交底信息始终与时代同步,与不断变化的运营需求相适应,从而使安全技术交底的实用价值和有效性得到全面提升。

5.2 提升交底过程的互动性和有效性

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式交底方式,引入问答环节,鼓励作业人员提出疑问并与交底人员充分沟通,确保每一个疑点都能得到解答,以增强安全技术交底过程的互动性和有效性。利用 动画模拟等多媒体技术, 将复杂的操作流程和紧急情况处理方法以直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帮助操作人员更好地进行理解和记忆。 组织实操演练,模拟真实作业环境中常见的情景,通过反复练习,使作业人员掌握正确的安全操作技能,并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反复练习, 。同时,建立反馈机制,定期收集作业人员对交底内容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对交底材料进行调整完善,使交底材料与实际需求更加贴近。在交底过程中采取分组讨论、发挥作用等方式加大参与度,激发作业人员主动学习、相互监督的热情,确保在作业过程中真正把交底内容学透,切实转化为自觉行动。

5.3 明确交底责任,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为了确保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的落实与执行效果,必须明确交底责任并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制定详细的交底责任分配表,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交底工作中的具体职责,对每一项交底工作有专人负责,避免责任模糊带来的管理漏洞,建立完善的多层次监督体系,即:一线工区安全员、工区负责人、段安全员及段安全生产作业负责人的安全技术交底监督体系,对交底工作形成闭环管理,确保交底工作按计划按标准执行,从而做到万无一失;对各层级管理人员在交底工作中的职责,通过交底责任分配表予以明确规定;同时,为确保交底工作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建立了多层次的监督制度。例如,可以设立一个监督系数,公式如下:

其中,NW 表示已完成交底的数量,NJ 表示计划进行交底的数量,CZ 则代表交底的质量系数(根据交底后的反馈和实际效果评估),以此公式量化监督效果,作为考核各级管理人员的重要指标。定期开展交底工作的自查与互查活动,强化内部监督,同时引入上级总段机关或外部专家进行不定期抽查,确保交底内容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

5.4 采用多样化的交底形式

为使安全技术交底效果得到提高,可采取现场演示与实操演练相结合的办法,对作业流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进行直观展示,从而促使作业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正确的安全技能。可运用多媒体技术,如在视频或动画等形式上,对交底材料进行生动形象的呈现,使作业人员对安全要点有更深入的认识和记忆。为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还可开展经常性的安全培训讲座,并邀请业内专家做深入讲解。可结合小组讨论与角色扮演等形式,使作业人员在互动中学习分享经验,在互动中提高自己的参与度和热情。通过将电子手册以手机 APP或网上平台的方式推送到每个作业人员的手中,使安全指南随时可查阅,做到心中有数。

6 案例分析

6.1 案例概况

在近几年的公路养护作业中 交底要求中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的要求进行养护作业,时常导致作业人员对作业现 对不同类型养护作业的正确理解和应对措施,一线工人在未受到充分指导的情况下进入 擦伤、临崖机械养护作业时,养护机械被边坡滑落的石头击中、使用小型机具开展养护作业时手指划破等各种轻微作业事故,尽管后果较轻,但暴露出了严重的安全问题。

6.2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改进方案

针对养护作业中的安全问题,单位组织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计划,确保每个作业人员都接受到关于作业

现场危险源的全面培训;采用表格化的交底形式,结合现场演示、实操演练及安全知识问答等方法,增强了交底的互动性和实用性;明确

交底责任,建立监督机制,确保交底内容得到有效执行,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潜在的安全隐患,杜绝类似事故再次发生。6.3 改善效果分析

通过实施改进方案,在近期公路养护作业的安全管理效能取得了显著的改善,具体如表 1 所示。安全技术交底覆盖率从 60%提升至 100%,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评分从 65/100 提高到 90/100,轻伤事故次数由每月 0.5 次降至零,安全隐患发现与整改率从70%上升到95%。改善后的安全技术交底表格如表2 所示。

表1 改善效果

表2 应用成果

海省祁连公路段安全技术交底表

安全员:工区长: 制表人:唐兴云

7 结语

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在公路养护作业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应积极加强交底内容针对性与实用性、提升交底过程互动性和有效性、明确交底责任并建立监督机制以及采用多样化交底形式。通过持续改进和完善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可以有效提升公路养护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为创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作业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赞平,金明新.《高速公路养护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修订综述[J].现代交通技术,2019,16(04):7-11.

[2]陶明,岳佳全,张海波,等.如何做好施工项目的安全技术交底[J].电力安全技术,2020,22(01):15-18.

[3]许社满.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管理策略分析[J].智能城市,2020,6(17):63-64.

[4]朱子翔.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安全管理系统在公路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建筑,2022,21(11):13-16.

[5]任万鹏,王会芳,朱其涛.公路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