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维导图在中考历史复习中的运用
丘嘉雯
清远市佛冈县汤塘中学
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掌握一项好的学习技巧是非常重要的其中,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好的方法。在最近的几年中,思维导图已经成为了大众所熟知的学习工具。无论何时,人们都会首先想到使用这种方式来学习。我们的历史课程包含许多内容,有些章节可能比较复杂和繁琐,而且需要理解更多的知识点,因此利用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来帮助学生处理这些问题。
一、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优点
1.有助于构建知识结构
学生通过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将历史事件、人物和概念进行分类和联系,形成较清晰的知识框架。思维导图的层级结构和分支图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联系,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2.有利于历史事件的联想和记忆
思维导图通过图像和关键词的方式呈现信息,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学生可以通过与已有知识的关联,更好地理解新的历史概念和事件。此外,思维导图也有助于学生整理和复习所学知识,从而增强对知识的记忆和保持。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历史事实,还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探索,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教师能够指导学生进行交流和辩论,以此来提升他们的批判性思考和分析技巧。
二、思维导图在九年级世界史教学中的成功应用案例
刚接触 2024 届这批学生时,帮助他们回顾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的时候,发现他们对于知识点都是处于碎片化记忆,很少同学有把相关的事件构建联系,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机械记忆导致知识记完很快就忘。结合学情,在进行九年级新课教学时,我特别注重单元的脉络梳理,尽量利用大单元教学,最后以思维导图进行阶段的小结,帮助学生巩固知识。通过在近一年的日常教学实践,我利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将复杂繁琐的知识点变成了一张可视化的图片,一图抵千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世界近代史中主线索是十分清晰的,课本内容主要是围绕资本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民族独立解放战争几条主线展开。考虑到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有所欠缺,我在实施思维导图时,将其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确定主线索,接着分化成一个个小网格,最后进行整合总结巩固。现在,我将以九年级世界史中资本主义发展历史为例,分享我对于思维导图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的一些具体做法。在进行教学前,我围绕“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独立地创建关于“资本的产生”至"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到“资本主义进一步拓展”的相关思维导图,以时间为脉络,环环相扣,最后整合,形成一张大的知识网络。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案例分享:
1.记忆九上第五单元走进近代思维导图1(13-16课)

案例 1 说明:本单元是掌握资本主义发展史的重要一环,起到呈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本单元看似在介绍世界史几场重要运动,单独记忆,学生明显记完很快就忘记。所以我在上这一个单元时,围绕“资本主义的萌芽与发展”这一线索将本单元重大事件间的进行联系,带领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图 1)。首先展示本单元第一课时是资本主义产生的经济和阶级基础,接下来的三场重要运动: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早期的殖民扩张则是分别从思想、经济等领域促进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进一步发展,最后引发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最后通过图 1 的展示,学生如壶灌顶,对学习后面的知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后期中考复习阶段对本单元知识进行复习甚至在中考前复习过程中,涉及本单元相关知识点掌握程度明显较牢固。

案例 2: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两次的工业革命和两次的世界大战

图 3:第二次工业革命及第一次世界大战
案例 2 说明:在学习两次工业革命及两次世界大战这些重要知识点前,我首先对这些重大事件的相互联系进行了梳理,围绕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提前设计了以上思维导图,在给学生授课时带着学生一边学习梳理,帮助学生理解以上重大事件联系。如在讲第一次工业革命时,分析背景回顾资本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推动工业革命的开展。通过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分别以美国的独立战争,日本的明治维新,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三大事件表明资本主义的得到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奠定了基础,结合以上建构出图 2 思维导图。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但主要资本资本主义国家呈现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成为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然而一战后的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新秩序并未能解决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构建图 3 思维导图。通过以上两个思维导图的构建,帮助学生掌握了这些事件间的联系。
通过以上的努力,在进行阶段复习时我鼓励大家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梳理回忆,结果事半功倍。以往学生随着知识点越学越多,容易出现时间与空间上的混乱并导致记忆模糊的现象大大减少。最后我引导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以下步骤操作:围绕“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过程”独立地创建关于“从产生”至"初步发展“到“进一步拓展”,并结合发展过程中伴随的"海外殖民扩张"等不同方面的想法再次构建一张更大的知识网络,对各自的内容展开深入探讨及整合(最终成果见图 4)。通过思维导图,围绕某一主题结合主要线索进行发散,知识点层层打开,因此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结构和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理解巩固相关知识。

图 4:资本主义发展史
三、案例反思
经过实际操作,思维导图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不断的将已有和新增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避免因为信息量过大导致混杂不清的情况发生,更可以形成正确的时空概念,站在宏观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同类事件的共性规律。这不仅保障了学生的思路连贯性,也让他们更容易理解并思考历史问题。此外,我还深切感受到,所有的教育策略都必须适应实际情况,无论是在不同的教学主题或类型下,运用精心的思维导图都能有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历史,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这个过程里,我有许多新的想法涌现出来,使得各个知识点之间关联更为清晰,知识结构变得更加完整,激发出更多的教学创意,受益匪浅,真正体验到了教书育人的乐趣所在。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的教学手段,合理的运用对初中历史教学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思维导图的应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促进专业素养发展。我在这一年的教学中做了一系列尝试,但是具体的应用模式以及存在的不足,仍需不断地探索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