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工程造价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模式

作者

霍瑞芬

山西智渊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引言

在建筑工程领域,造价风险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贯穿于项目策划、设计、招投标、施工直至结算的全过程。随着建筑市场的日益繁荣和竞争加剧,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和降低风险已成为工程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建筑工程项目的造价风险管理不仅关乎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且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以及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笔者深入分析建筑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风险管理并构建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保障工程质量、控制工程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1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的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

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展过程中,包含众多环节与内容。每个环节的工程造价管理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和资金规划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工程造价分析与规划,以确保资金和成本的良好实施,为后续施工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作为建筑工程项目中的重要内容,全过程工程造价的应用和实施通常根据项目的施工过程进行。在每个阶段,依据实际条件和内容,基于工程量清单计价法编制动态造价方案,并依托 BIM 技术实现成本动态模拟与预警,从而有效保障建筑工程的成本预算规划和后期的经济效益增长。通常,在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工程造价时,建筑企业要首先对涉及全过程的工程量进行清单计价计算,同时分析图纸设计和工程合同任务,以完成工程造价的基本计算和预估分析。另外,在全过程工程造价的过程中,建筑企业造价部门需全面核算和分析施工环节,确保将人力、物力等关键因素纳入考虑。除了对可见的施工成本进行核算外,还要对施工中的各种工艺进行核算和分析,从而制定出准确且符合当前建筑工程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工程造价方案。

2 工程造价全过程标准化管理模式

2.1 投资决策

在整个建筑项目实施阶段,采取有效的资金投入决策尤为重要。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强化在各阶段对工程造价的精细管理。首先,在筹备建筑项目时,应开展彻底的市场研究,综合项目的规模、标准和预定用途,全方位考虑市场情况、环境因素、人力、设备及技术条件,全面评估潜在的建筑风险,并实施初步的成本控制。其次,应详尽监控整个建设周期内的成本消耗,为建筑资金的有效使用提供指导。在评估了风险和初步成本后,公司应优化资金分配,如合理安排材料采购、人工及设备维护的费用,设定资金的最高和最低限额,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最后,精细化资金使用计划的制定,成本预算及其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完成建筑工程的按期施工和达到既定标准,同时在不超过预算的前提下,最大化建筑企业的经济收益。因此,在设定好成本预算和资金分配后,建筑公司需要针对实际施工的需求进行周密的资金使用安排。例如,在建筑材料的购买方面,应比较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与标准价格的差异,确保资金在满足建筑标准的前提下得到合理配置。此外,公司应对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支出进行科学评估,控制成本在合理范围内,使建筑资金的利用效率最大化,进而提高工程建设质量。

2.2 项目设计管理

确定建筑项目决策后,施工设计环节在遵循以往投资估算原则的基础上,将建筑项目的工程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并将具体投资额度分配至建设项目的各个环节。同时,建筑企业还应进行与图纸招标等形式活动相关的项目设计环节,并通过评审多个设计方案来选择满足安全性、合理性和经济性设计方案。施工企业还应针对建筑工程开展相关的价值活动,完善优化工程设计方案以有效降低工程造价水平。在项目设计阶段还需重点关注安全生产管理,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稳定。同时,在图纸招标等活动中甄选最佳方案时,需全面考量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的合理性以及后期运营与维护的便捷性。在推进相关价值活动时,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模式,以提升整体效能,并持续调整工程设计方案,确保其紧密贴合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

2.3 招投标阶段

在招投标阶段,造价控制的核心在于合理编制招标文件、科学评标及签订严密的合同条款。招标文件的编制应明确工程范围、技术标准、质量要求和工期安排等内容,避免条款模糊导致后期变更和索赔;招标控制价设定应基于市场调研和成本分析,确保价格合理且具有竞争力。在评标过程中,招标人员应注重投标单位的资质、技术能力和报价合理性,避免低价中标带来的质量隐患或后期成本增加;评标委员应严格按照评标标准进行打分,保证中标单位的综合实力与项目需求相匹配。此外,合同中还应明确工程价款、付款方式、变更处理、索赔机制等内容,以便为后续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提供法律依据,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纠纷和额外支出。

2.4 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建筑工程项目造价风险管理的关键阶段,此阶段的风险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成本控制、进度控制及最终的经济效益。在施工阶段,造价风险主要来源于材料价格波动、工程变更、施工进度延误以及合同管理不善等多个方面。在施工阶段的造价风险管理中,首先,需要密切关注材料价格市场动态,制定合理的材料采购计划,并在合同中约定价格调整机制,以降低材料价格风险。其次,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确保施工人员充分理解设计意图,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变更。最后,建立完善的变更管理制度,对变更进行严格的审批和控制,保证招投标双方可以从容应对市场波动导致的价格变化。在变更管理中,合同管理也是施工阶段造价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其中的合同是双方权利和义务的约定,也是控制造价的重要依据。因此,企业应加强对合同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合同条款的履行和变更的合规性,共同建立完善的索赔和反索赔机制,及时处理合同纠纷,以降低造价风险。

2.5 竣工结算阶段

在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体系中,竣工结算阶段需构建多维度协同治理机制:首先,提取施工日志、变更签证、材料进场记录等全量数据构建结算数据库,运用区块链技术固化各参与方的工程量确认节点,降低隐蔽工程计量争议发生率。其次,对设计变更引发的增量成本需经监理、造价咨询、法律顾问三方参与的合规性审查,重点核查变更指令的时效性、工程量清单的完整性及市场价波动补偿条款的适用性;在竣工验收后 180日内完成工程结算审计报告并附质量缺陷整改清单,依托智能合约设置分阶段释放质保金的比例触发条件,同时建立涵盖结构安全、防水工程等关键部位的全生命周期责任追溯机制;业主单位须组建由注册造价师、律师、技术专家构成的联合验收组,系统性消除因施工缺陷导致的返工风险,最终形成具备法律效力的结算文件并同步上传至住建部门智慧监管平台,实现工程项目从资金流到责任流的全要素可追溯管理。

结语

全过程造价管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全过程造价管理方法,建筑工程企业不仅能够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还能有效降低建设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齐亚军.全过程造价控制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141-142.

[2]胡敏,熊宇璟.全过程造价咨询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9(12):104.

[3]区启健.全过程管理模式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9(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