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及实施策略

作者

康凤玺

理县中学校 623100

引言

历史学科因其内在的育人属性,在塑造青少年价值观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明确要求历史课程需将正确的思想导向和价值判断融入历史叙述与评判之中,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与历史观。随着“互联网 + ”时代的到来,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深刻影响着教育领域。海量信息、多元观念的涌现,既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对价值教育的有效实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深入研究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并探索与时俱进的实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这包括教育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科学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理解历史事件的偶然性与必然性,辨析历史现象的本质与表象。学生应能在纷繁复杂的历史叙事中,把握历史发展的主流与趋势,从而形成对国家、民族历史的科学认知与深厚情感。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与社会责任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在当代依然闪耀着时代光辉。通过学习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决心,抑或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而奋斗的史实,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强化其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进而内化为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责任与使命。例如,在讲授“抗日战争”时,展示相关影像资料与英雄事迹,能让学生深刻体会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3.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与信息素养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 + ”时代,学生面临着信息过载、虚假信息传播等挑战。历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辨别真伪的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史料的来源、立场与可靠性,探讨历史事件的多面性与复杂性,从而使学生学会在众说纷纭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形成客观、理性的判断。

4.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与人文素养

历史学习不仅是对过往事实的认知,更是与历史人物、历史精神的对话。通过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拓展视野,涵养同情心、正义感等优良品质,从而促进个体人格的全面发展。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情境体验

教师应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将抽象的历史知识具象化。例如,在讲授“甲午中日战争”时,可以引导学生课前搜集整理战争前后中日两国状况的资料,利用图片、视频、纪录片片段等再现历史场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播放与战争相关的口述回忆、新闻报道、影像资料等,或展示日军暴行的历史图片与文字记录,如美国记者克里曼关于旅顺大屠杀的通讯,能够强烈冲击学生的情感,使其对战争的残酷性和侵略者的非正义性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激发爱国情感与珍爱和平的意识。

(二)创新教学方法,引导主动探究

传统的知识讲授模式应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转变。教师可以结合时事热点进行价值观引导,例如,针对一些缺乏真实性的古装电视剧,可以引导学生探讨其与真实历史的差异,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辨别能力。采用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的历史场景中扮演不同角色,亲身“经历”历史事件,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与价值观。例如,在讨论甲午战争爆发时中国的胜算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立场的人物进行辩论,如引用学生搜集到的关于清军与日军实力对比的资料进行分析。这种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能使其在思辨中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三)强化教师引导,促进价值内化

在价值教育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通过自身的言行和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历史素养和教育理念,能够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在讨论敏感或易引发情绪化表达的历史问题时,如甲午战争对中日双方的影响,当学生出现偏激言论,例如认为日本遭受损失是“活该”时,教师需及时介入,引导学生理性、客观看待历史事件,认识到战争对双方人民都可能带来灾难,即使是侵略国,其普通民众也可能成为战争的受害者。这种引导有助于学生形成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知,避免狭隘民族主义的滋生。

(四)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关注素养发展

传统的以知识点掌握为核心的评价方式已不适应价值教育的需求,应建立更为全面的评价体系,既关注知识掌握,也关注学生的价值观表现。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设计记录和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价值观表现的体系。例如,可以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批判性思维、诚信精神等纳入评价维度,通过设计相应的任务和活动,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这种评价方式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价值观教育的深入理解和内化。

三、结语

历史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价值观的培育与人格的塑造。在信息爆炸与多元文化碰撞的当下,高中历史教学需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导向,将价值教育贯穿于课堂内外。通过明确价值教育的核心目标——以唯物史观为根基培养科学历史观,以历史叙事激发家国情怀,以信息辨析提升思维能力,以人文浸润塑造健全人格,构建“知识传授—情感体验—价值内化”的立体化育人体系。同时,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方法、整合资源、优化评价,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复杂历史语境中保持理性判断,在多元价值观冲击下坚守正确立场。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彰显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为培养具有家国担当、国际视野与理性精神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杰.“互联网 + ”语境下价值观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渗透[J].中国新通信,2024,26(13):212-214

[2]严骏.润物无声:历史教学价值观念教育实践探索[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4(27):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