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装配式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作者

姚丽玲

山东鲁桥建设有限公司 山东烟台 264008

引言

相比于传统建筑模式耗能较大、污染较重,如粉尘和噪声污染及生产效率低下等弊端,装配式建筑模式能大幅压缩施工周期、削减建筑废弃物产生量、提高施工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需求高度契合。近年来,住房城乡建设部陆续颁布《“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及一系列技术标准等政策,大力扶持其发展,为其广泛普及筑牢根基。

1 装配式房屋建筑的定义与特点

装配式房屋建筑是指将房屋的部分或全部构件在工厂进行预制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将预制构件组装而成的房屋建筑。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装配式房屋建筑具有诸多显著特点。在生产方式上,它实现了建筑工业化,像制造汽车一样建造房屋。预制构件在工厂内标准化生产,能够保证构件质量的稳定性和精确性,减少人为因素导致的质量差异。在施工效率方面,由于大量的构件在工厂预制,现场只需进行组装,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同时,施工现场的湿作业减少,受天气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小,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工期。此外,装配式房屋建筑还具有环保节能的特点,工厂化生产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建筑垃圾和扬尘污染,并且在建筑使用过程中,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材料选用,能够提高建筑的保温、隔热性能,降低能源消耗。

2 装配式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应用

2.1 现场准备

为确保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能够在建筑工程项目中得到充分利用,在正式施工之前需做好现场准备。(1)硬化处理。装配式施工期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预制构件的运输作业,为规避扬尘污染,需对施工道路进行硬化,完善现场,并为后续预制构件的高质量安装奠定环境基础。(2)责任分配。以班组结构及施工方案为依据进行责任分配,逐级明确责任,确保各班组、各施工人员均可在责任驱动下高质量完成施工。(3)测量放线。基于装配式施工方案进行轴线放样,复核各平面控制点,确认复核结果符合要求后于建筑体周边布设水平控制网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平面轴线环向设置控制网点,明确构件标高。

2.2 预制构件生产技术

预制构件生产以工厂化生产模式实现构件高效制造,其生产流程涵盖设计、模具制作、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及养护等步骤。其中,设计是确保构件尺寸精度和安装适配性、保障施工质量的关键环节;模具制作要求高精度和良好的重复使用性以保障构件标准化生产;钢筋绑扎和混凝土浇筑由自动化机械完成从而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与精准度;养护阶段采用蒸汽养护等技术促使构件强度快速达到设计要求。预制构件生产涉及多项关键技术,即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精确设计构件,实现与现场施工高度匹配的数字化建模与设计,为精准制造和高效施工提供数据支持;借助自动钢筋加工机、自动浇筑机等智能化设备实现自动化生产,降低人工干预,提升生产效率与精度,这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关键途径;采用全流程质量监控体系,严格管控混凝土强度、尺寸偏差等,确保构件符合设计要求,为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提供坚实保障。

2.3 构件运输与吊装技术

装配式建筑构件运输与吊装技术的效率和安全性对整个工程的进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运输方面,预制构件生产完成后需要通过平板车或专用运输车辆运至施工现场,考虑到运输途中震动或冲击易使构件受损,必须进行科学的堆放与固定,特别是大型构件运输,需要提前规划路线并挑选合适时间段以减少干扰交通;吊装时,依据构件重量、施工现场条件及施工进度要求,从塔吊、履带吊或轮胎吊等大型起重设备中选取合适的设备;

而在精度控制环节,吊装过程中借助全站仪等测量设备实时监测构件的位置和高度,以此确保安装精度。同时,通过设置临时支撑或调节装配连接点,进一步保障构件的稳定性和结构整体性。

2.4 现场安装与连接技术

现场安装作为装配式房屋建筑施工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关乎整个建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安装前期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需对施工现场进行全面清理和平整。杂物和障碍物的清除能为后续安装提供良好的作业条件,同时要严格检测基础的平整度和承载能力,使其符合设计要求。只有基础稳固,才能保证后续构件安装的顺利进行。安装过程中,先进的吊装设备和科学的安装工艺是保障构件精准安装的关键。选用合适的吊装设备,如塔式起重机等,根据构件的重量、尺寸和安装位置进行合理吊装。运用精确的测量工具和定位技术,确保构件的安装位置准确无误,垂直度和平整度严格符合标准。例如,在安装墙体构件时,要保证其垂直度偏差在极小范围内,以保证建筑的整体垂直度和稳定性。构件之间的连接技术对装配式房屋的整体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常见的连接方式包括焊接、螺栓连接、灌浆连接等。焊接适用于一些需要高强度连接的部位,能使构件形成牢固的整体,但要严格控制焊缝质量,避免出现虚焊、裂缝等问题。螺栓连接具有安装方便、可拆卸的特点,常用于一些需要临时固定或便于维修的部位,要确保螺栓的拧紧力矩达到设计要求,防止松动。灌浆连接则多用于预制构件的竖向连接,能使构件之间实现有效的传力,要保证灌浆的饱满度,避免出现空洞等缺陷。施工人员需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情况,审慎选择合适的连接方式,并在连接过程中严格把控质量,从而确保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装配式房屋的质量和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2.5 接缝防水密封技术

接缝防水密封技术是保障装配式房屋建筑使用性能和耐久性的重要技术,对于提高建筑物的气密性、水密性和抗渗性能具有直接作用。装配式建筑中的接缝主要包括叠合板间接缝、叠合板与墙板接缝、外墙板间接缝等,接缝形式包括平接缝、企口接缝和阶梯形接缝等。防水密封的关键在于接缝处的防水构造设计和密封材料的合理选择。防水构造设计应遵循“内外兼顾、分层设防”的原则,在接缝内侧设置防水卷材或密封胶作为第一道防线,在接缝外侧设置嵌缝密封胶或密封条作为第二道防线。防水卷材宜选用厚度不小于 1.5mm 的 SBS 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或厚度不小于 1.2mm 的 TPO 热塑性聚烯烃防水卷材,与基层的粘结强度不小于 0.5MPa 。密封胶宜选用中性硅酮结构密封胶或聚氨酯建筑密封胶,其 shoreA 硬度在 30~ 50 之间,断裂伸长率不小于 200% ,与基层的粘结强度不小于 0.5MPa 。密封条材料建议为 EPDM 橡胶或聚氯乙烯塑料,满足拉伸强度至少 8MPa ,断裂伸长率至少 200% 的要求。

结语

展望未来,随着技术持续创新、行业不断发展,装配式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必将日臻完善,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筑牢根基,引领建筑行业向着更高水平、更优质量的新阶段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1]梁华安.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住宅设施,2025,(04):208-210.

[2]李林峰.建筑工程施工中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散装水泥,2025,(02):115-117.

[3]陈自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装配式技术探究[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8):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