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作者

张华涛 何家艳

宜城市郑集镇茅草村小学441421

引言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承载着民族的精神与情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是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的重要内容,更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古诗词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语言的优美、意境的深远以及情感的真挚,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因此,深入研究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目标定位

(一)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是审美教育的首要目标。感知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只有敏锐地感知到古诗词中的美,学生才能进一步欣赏和创造美。古诗词之美体现在多个方面,如语言的韵律美、意象的意境美、情感的真挚美等。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方面入手,培养其感知能力。例如,古诗词的语言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可以感知到这种韵律美。在教学《江雪》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诗中“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静谧与空灵,通过诵读体会其韵律之美。同时,古诗词中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寄托,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意象所蕴含的情感,从而感知意境之美。如“月”这一意象,在不同诗人的笔下有着不同的意境,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感知到这种差异。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情境创设、多媒体辅助等,让学生在直观感受中提升对美的感知力。

(二)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理解能力是审美能力的核心,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至关重要。古诗词的理解并非简单的字词解释,而是要深入到诗词的内涵和情感层面。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诗词的创作背景、诗人的生平经历等方面入手,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例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教师可以介绍王安石的变法经历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思乡之情和对改革的忧虑。同时,古诗词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象征性,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象征意义。如“松”“竹”“梅”等意象,常常象征着高洁、坚韧等品质,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象征意义,从而深入理解诗词的情感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需要教师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思维碰撞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感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审美情感的重要手段。情境创设能够将抽象的诗词内容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场景,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更好地感受诗词中的情感与意境。例如,在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通过画面的动态展示和背景音乐的烘托,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庐山瀑布之前,感受到瀑布的雄伟与壮观。这种情境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共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李白笔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与惊叹。

(二)品味语言,感受审美韵味

首先,古诗词中的字词选择往往精妙绝伦,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体会字词的精准与传神。例如,在教学《春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中的“等闲”一词,通过与“轻易”等词语的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等闲”所蕴含的轻松与自然,以及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其次,古诗词的韵律是其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诵读指导,让学生感受韵律的和谐与优美。例如,在教学《静夜思》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节奏和语调的诵读,体会诗中韵律的变化,感受其节奏的舒缓与韵律的和谐。最后,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丰富多样,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分析,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审美效果。例如,在教学《江雪》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中的对仗和夸张手法,让学生感受到诗中所营造的静谧与孤独的意境。通过品味语言,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古诗词的审美韵味,还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三)拓展延伸,提升审美境界

首先,教师可以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诗词作品,进行比较阅读。例如,在教学《枫桥夜泊》时,教师可以引入《乌衣巷》等描写夜晚景象的诗词,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感受不同诗人笔下的夜晚意境和情感表达,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其次,教师可以结合古诗词的文化背景进行拓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例如,在教学《出塞》时,教师可以介绍唐朝的边塞文化、战争背景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王昌龄的爱国情怀和对战争的深刻思考。最后,教师可以将古诗词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如绘画、音乐、舞蹈等,进行跨学科的拓展延伸。例如,在教学《清明》时,教师可以展示与之相关的绘画作品,让学生从视觉角度感受清明时节的氛围;或者播放与之相关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从听觉角度体会诗词的情感。通过拓展延伸,学生能够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感受古诗词的美,提升自己的审美境界,培养综合素养。

结论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古诗词教学在审美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嘉铭.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审美素养的培养策略[J].品位²经 典,2025,(07):170-172.

[2]杨婧凤.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对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J].教书育人,2024,(01):50-52.

[3]银乐杨.古诗词教学中儿童审美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D].西南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