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Education and Training

小学班主任以活动为载体深化德育实践的策略研究

作者

邹东霞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漳溪畲族乡中心小学 517000

引言

在小学教育阶段,班主任肩负着塑造学生品格、引导其健康成长的重要使命。随着教育理念不断更新,人们愈发意识到,单一的说教式德育难以触及学生内心,难以在他们心中种下善良、责任与担当的种子。而活动,作为一种生动、鲜活的教育形式,拥有独特魅力与强大效能,能够为德育实践开辟全新路径。小学班主任唯有巧妙运用各类活动,将德育目标巧妙融入其中,方能让学生在亲身参与、深度体验过程中领悟道德内涵、践行道德规范,实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转变。

一、活动设计:依据学生需求与成长目标的精准定位

(一)洞察学情:挖掘学生兴趣点与德育契合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呈现出显著的个体差异。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核心力量,需深入观察与细致调研学生特点,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例如,部分学生热衷于绘画创作,而有的学生则对科普故事表现出浓厚兴趣,还有学生酷爱体育运动。这些差异化的兴趣点为德育活动设计提供了丰富的切入点。班主任可基于学生的兴趣偏好,设计相应的活动项目,并巧妙地将德育元素融入其中。以绘画活动为例,组织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绘画大赛,让学生通过画笔描绘父母日常关爱的瞬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还能在创作过程中深刻体会父母的付出与关爱,从而实现德育目标与学生兴趣的有效结合,使德育内容更具吸引力与感染力,为后续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设定:依据学生成长需求构建分层德育目标体系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教育大纲的要求,构建分层递进的德育目标体系是实现有效德育的关键环节。对于低年级学生,德育重点应聚焦于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按时上学、礼貌待人等基础素养。对于中年级学生,德育目标则应逐步引导其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团队协作意识与分享精神。而对于高年级学生,德育内容可进一步拓展至社会责任感以及道德判断力的培养。在活动设计过程中,班主任应紧密结合这些分层德育目标。以“小组合作大冒险”游戏为例,通过设置一系列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完成的任务,锻炼中年级学生的协作能力。在游戏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沟通、协调行动,共同克服困难,完成挑战,从而在实践中深化对合作与分享价值的理解,使德育目标在活动中得以有效落实,实现德育内容与学生成长需求的精准对接,提升德育活动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二、活动实施:多维度互动与参与的深度优化

(一)过程把控:营造宽松氛围与适时引导相结合

活动开展过程中,营造宽松、自由且积极向上的氛围是确保活动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思维活跃但尚未成熟,行为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在活动场景中,班主任需构建一个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观点、大胆尝试新事物且包容试错的环境。当学生在表达个人见解或进行创作时,无论内容是否恰当或存在偏差,班主任都应给予充分的尊重与耐心倾听,避免轻易否定,以此培育学生的表达自信与探索精

神。

与此同时,在宽松氛围的基础上,班主任需具备敏锐的观察力与精准的引导能力。在活动推进过程中,某些特定时刻可能蕴含着重要的教育契机,班主任需及时捕捉并加以利用。例如在以“校园环保卫士”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中,当学生提出创新性地利用废旧物品制作校园装饰品的构想时,班主任可顺势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优化设计方案以实现更好的环保效果。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如“我们的设计如何最大程度减少废弃物产生?”或“这样的装饰品是否便于后续回收利用?”等,促使学生从多维度审视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深化对环保理念的理解,更能在思维碰撞中提升自身的辩证思考能力与问题解决技巧,从而实现德育目标的有效渗透与内化。

(二)多方协同:整合家庭、学校与社会资源

小学班主任在德育实践中,通过有效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资源,能够为学生活动提供更为丰富多元的内涵与实践场景,进而拓展德育的空间与深度。在家庭层面,班主任可设计并组织系列亲子互动活动,将德育元素巧妙融入其中。例如,“亲子阅读马拉松”活动,班主任精心挑选涵盖道德经典、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等主题的书目,制定阅读计划,引导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设置“道德感悟分享会”环节,家长与孩子围绕书中人物的道德抉择、价值观念等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心得体会。这种方式不仅强化了家庭作为孩子品德养成重要阵地的作用,还能在亲子互动中促进孩子对道德规范的深入理解与情感认同。

在学校范围内,班主任联合各学科教师以及校园管理机构,打造跨领域、综合性的德育活动项目。例如携手美术教师开展“校园文明风尚绘画创作展”,以校园内的文明行为与不文明现象为主题,组织学生进行绘画创作,随后在校园内举办展览。在创作与观赏过程中,学生对校园文明规范形成更直观且深刻的认知。

结论

小学班主任以活动为载体深化德育实践,是契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提升德育实效性的关键路径。通过精心设计贴合学生需求的活动,精准定位德育目标;优化活动实施过程,整合多方资源,营造互动氛围;构建多元动态评价体系,全面反馈学生成长态势,能够使德育从抽象说教走向具象体验,从单向灌输转向多维参与。这一策略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德育的认同感与参与度,更能助力其在生动活泼的活动场景中逐步塑造健全人格、养成优良品德。

参考文献

[1]梁宝玉.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深化激励策略的探究[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2024 数字化教育教学交流会论文集(上)。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第九中学;2024:278-279.

[2]张发.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小学深化德育实践厚植家国情怀[J].中国民族教育,2024,(05):65.

[3]熊伟.情在左爱在右——深化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