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大数据的风力发电场运营维护效率提升研究
孙威
国信临海风力发电有限公司 江苏省盐城市 224000
一、引言
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在“双碳”目标背景下发展迅猛,陆上与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持续攀升,风电场数量与分布也日益多元化。风力发电设备运行环境复杂,受气候、负荷变化与机械磨损等多因素影响,故障率易上升且维护成本高昂。运营维护作为保障风电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环节,其工作效率与决策质量直接关系到能源生产效益与设备全生命周期性能。
传统运维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定期巡检与经验判断,信息孤岛严重、数据利用率低、故障响应滞后,制约了运维工作的精细化与智能化发展。
二、大数据在风电运维中的关键作用机制
(一)多源数据融合与状态识别能力构建
风电场运行过程中,设备状态受环境、结构应力、电气负荷等多因素交互影响,形成多源异构数据结构。要实现风电机组的精细化运维管理,必须将 SCADA 系统数据、气象数据、振动检测信息、电气运行参数、地形环境因子及现场检修记录进行结构化整合。通过构建统一数据融合平台并引入多维标签体系,可实现对设备运行状态的全面感知与分类识别,强化设备异动识别能力。该平台需具备高频数据采集能力与数据标准化功能,为后续异常检测、趋势分析与状态建模提供基础支持,使维护工作由数据孤岛向集中决策转型。
(二)故障预测与健康评估模型应用
设备故障具有多样化表现与时间演化特征,因此需建立基于大数据的健康状态评估机制与故障趋势预测模型。借助运行历史数据与实时状态信息,可构建以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为基础的分类识别模型,并通过 LSTM 等深度学习结构提升预测精度与时序联动分析能力。健康评估模型应融合设备内部参数、环境应力指标与历史维保行为,对风机关键部件如轴承、齿轮箱、发电机进行分区诊断与状态打分。同时,结合预测模型对潜在故障进行概率量化与剩余寿命计算,实现“预测—评估—干预”的智能维保闭环,全面提升故障处置的前瞻性与效率性。
(三)运维资源调度与工作优化机制
风电场运维工作不仅依赖技术方案的精准匹配,还需合理调度维修人员、备件资源与工具配置。大数据平台可通过故障分布分析、任务完成效率统计与维保行为规律挖掘,对运维资源使用频率、人员工作负载与作业绩效进行动态评估,生成资源优化配置方案。基于故障风险等级与作业优先级划分,可实现维修任务自动排程与合理分配,避免资源冗余与任务冲突。同时,通过分析工具使用率与备件需求预测,提升库存管理效率与任务实施精度,构建以数据驱动为核心的高效运维执行体系。
三、风电场大数据运维系统构建路径
(一)运维数据集成平台设计
风电场数据结构复杂,运维平台需具备强大的数据整合与横向拓展能力。通过构建多接口兼容的数据平台,实现SCADA 系统、传感器网络、O&M 系统、远程监控终端与第三方环境平台之间的数据贯通。平台应具备数据清洗、异常剔除与标签化建模功能,对历史数据进行归档管理并支持跨平台数据调用。此外,应建立数据权限分级体系与安全接入机制,规范数据访问与共享流程,确保数据资产安全性与合规性。在可视化能力方面,平台应支持运行状态图谱、故障趋势热力图与维保轨迹分析界面,提升管理人员的分析能力与操作效率。
(二)智能诊断与模型管理模块构建
风电设备关键部件多且故障表现复杂,需配置专用智能诊断模块以实现状态识别与故障推理。诊断模块应支持多模型协同管理机制,能够同时部署规则匹配模型、统计学习模型与深度神经网络,实现不同诊断任务的准确识别与输出。模型应具备在线学习与自适应更新功能,可根据新数据进行参数优化与精度修复,提升长周期运行的稳定性与识别能力。模型管理机制应包括模型版本控制、性能指标评估与适用边界定义,为运维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驱动逻辑支持,实现从识别异常到生成建议的闭环控制流程。
(三)运维策略管理与绩效评价系统设计
为实现运维效率与质量的持续提升,应构建任务驱动的策略管理模块与量化的绩效评价体系。通过整合设备状态信息与作业记录,系统可自动生成维保计划任务与人员派工路径,并支持任务跟踪、反馈登记与问题复盘流程。绩效评价体系应包含任务完成率、维修周期控制、响应时间与故障处理成功率等核心指标,结合 KPI 指标库进行分级考评。评价结果与人员能力等级、岗位适配及激励机制联动运行,形成制度化与数字化融合的运维质量闭环,推动运维管理由过程控制向结果导向优化。
四、运维效率提升的技术路径研究
(一)数据驱动下的维修模式转型
在大数据支持下,传统计划维修模式向基于状态与预测控制的精细化维保模式转型成为可能。通过故障概率建模与设备行为曲线分析,可识别潜在故障源并预先干预,实现按需检修与机会性维护,减少非计划停机事件与无效作业。智能巡检策略结合在线参数监测与移动终端现场打点反馈,可实现设备状态透明化与维修行为最优化。维修任务排程将不再依赖周期计划,而是根据数据实时驱动,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弹性化与高响应维修体系。
(二)边缘计算与实时分析能力强化
风电设备分布广、数据时效要求高,边缘计算成为提升响应效率的重要手段。在风机端部署边缘计算单元,可实现本地运行数据快速处理与初步异常判断,降低传输延迟与平台运算压力。边缘节点配合异常识别算法与故障初判模型,可自主触发故障预警与维保指令传递,构建现场任务闭环。同时,边缘节点可对数据进行预标签化与格式化处理,提高平台后端分析效率与模型精度,建立面向边端协同的分布式智能运维架构。
(三)数字孪生技术支撑智能运维模拟
数字孪生技术通过构建虚拟设备模型对实际风机运行进行映射与仿真,为运维策略制定提供试验验证平台。结合实时运行数据与历史故障行为,孪生模型可模拟设备结构应力分布、热平衡演化与故障扩散趋势,实现运行行为还原与故障演化预测。运维人员可基于孪生模型进行策略演练与风险评估,提高处置预见性与响应效率。数字孪生还可支持多策略比选与优化运算,提高运维决策的科学性与控制行为的稳定性,推动风电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智能化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
在未来,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进一步发展,风电场的运维水平将不断提升。建议风电场管理者加快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推动运维人员的数据分析和智能系统操作技能的培训,为风电场的数字化转型奠定坚实基础。这不仅能够提升风电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将推动清洁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苏连成,朱娇娇,郭高鑫,等. 基于 XGBoost 和 Wasserstein 距离的风电机组塔架振动监测研究[J]. 太阳能学报,2023,44(1):306-312.
[2] 奚瑜,秦超,张国强,等. 陆上风电基地云边协同一体化智慧平台关键技术[Z].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022.
[3] 曾祥军. 数据驱动的风电机组齿轮箱异常检测与故障诊断研究[D].山东:山东大学,2022.
[4] 陈阳. 基于多模态数据融合的风电机组齿轮箱故障预警与诊断方法研究[D]. 华北电力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