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作者

李敏娟

河间市卧佛堂镇中心小学

一、引言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础学科,阅读教学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思维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如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方法不当等。因此,探索有效的阅读能力培养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激发阅读兴趣

2.1 精选阅读材料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偏好差异较大,为他们挑选适合的阅读材料是激发阅读兴趣的第一步。对于低年级学生,色彩鲜艳、图文并茂且故事简单易懂的绘本是绝佳选择,像《猜猜我有多爱你》,其温馨的画面与充满爱意的文字能迅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让他们沉浸在阅读的乐趣中。随着年级升高,中高年级学生可接触情节更为丰富、富有想象力与深度的作品,如《鲁滨逊漂流记》,曲折的冒险历程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同时帮助他们在阅读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2.2 开展多样化阅读活动

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能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让他们充分感受阅读的魅力。学校可定期组织绘本剧表演,学生将自己喜爱的绘本故事改编成短剧并搬上舞台,在角色扮演过程中深入理解故事内涵,锻炼团队协作与表达能力。举办 “故事大王” 比赛,鼓励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过的精彩故事,在竞争与展示中激发他们阅读更多书籍的热情,提升口头表达能力。亲子阅读也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家长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分享阅读心得,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在家庭中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使孩子在爱的陪伴下逐渐爱上阅读。

三、培养阅读习惯

3.1 制定阅读计划

帮助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阅读计划,是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关键。教师可引导学生根据自身阅读水平与时间安排,确定每天的阅读时间与阅读量。例如,低年级学生每天安排 15 - 20 分钟阅读简单绘本或儿歌,中年级学生每天阅读 30 分钟左右篇幅稍长的童话、寓言故事,高年级学生则可保证每天 45 分钟以上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同时,鼓励学生制定长期阅读目标,如一个月读完一本指定书籍,按计划逐步推进阅读进程,养成定时定量阅读的习惯。

3.2 培养专注阅读习惯

在阅读过程中,教导学生保持专注至关重要。教师可通过设定阅读目标的方式,如在阅读一篇文章前,让学生明确需要从文中找出的关键信息或回答的问题,使学生带着任务阅读,提高注意力。提问引导也是有效的方法,在学生阅读过程中适时提出问题,促使他们深入思考文本内容,避免分心。同时,为学生创造安静、整洁的阅读环境,减少外界干扰因素,帮助他们逐渐养成专注阅读的良好习惯。

四、教授阅读技巧

4.1 识字与词汇积累

识字是阅读的基石,扎实的识字量能为学生的阅读扫除障碍。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识字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如运用象形字、会意字等汉字造字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生字,利用游戏教学法开展 “识字大闯关” 等活动,增强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鼓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生字词主动查阅字典、词典,理解字词含义,并将新学字词记录下来,通过造句、写作等方式加以运用,加深记忆。

4.2 预测与推断

培养学生在阅读中的预测与推断能力,有助于提升他们的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教师可引导学生在阅读前通过观察书籍封面、目录、插图等信息预测文本内容,如看到一本名为《神秘的森林》的书,让学生根据书名与封面插图猜测书中可能会出现的角色、发生的故事。在阅读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前文内容预测情节发展,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含义。例如,当读到 “他在黑暗中摸索着前进,突然,前方出现了一个模糊的身影,他的心猛地一紧,脚步也不自觉地慢了下来。” 引导学生推测接下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及 “模糊” 一词的意思,锻炼其思维能力。

五、开展群文阅读

5.1 选择群文阅读主题

群文阅读以其整合性与拓展性的特点,能有效拓宽学生阅读视野,提升阅读能力。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兴趣与认知水平选择合适的群文阅读主题。例如,以 “动物” 为主题,可选取《松鼠》《白鹅》《猫》等多篇描写不同动物的文章,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感受不同作者描写动物的方法与角度;以 “友情” 为主题,选择《夏洛的网》《我的朋友容容》《一起长大的玩具》等文本,引导学生体会友情的珍贵与多样。

5.2 组织群文阅读教学

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首先,明确阅读任务,如让学生在阅读多篇关于 “四季” 的文章后,找出每篇文章描写四季的独特之处;接着,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交流阅读心得,分享自己的发现与感悟;最后,各小组进行汇报展示,教师给予点评与总结,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化对群文主题的理解,掌握不同文本的阅读方法与技巧,提高阅读速度与理解能力。

六、加强家校合作

6.1 建立家校沟通机制

家庭与学校在学生阅读能力培养中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必不可少。教师可通过家长会、家长微信群、家访等方式,定期与家长沟通学生的阅读情况,包括学生在学校的阅读表现、阅读兴趣点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家长也可向教师反馈学生在家中的阅读状态,双方共同探讨适合学生的阅读策略与方法,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

6.2 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鼓励家长积极参与亲子阅读活动,营造家庭阅读氛围。学校可定期举办亲子阅读分享会,邀请家长与学生共同参加,分享阅读故事与心得,展示亲子阅读成果。家长在家中要以身作则,减少看电视、玩手机等行为,为孩子树立热爱阅读的榜样。每天安排固定的亲子阅读时间,与孩子一起挑选书籍、阅读书籍,在阅读过程中进行互动交流,如提问、讨论故事情节等,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促进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

七、总结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而长期的工程,需要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共同努力。通过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从内心热爱阅读;培养良好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教授实用阅读技巧,提升学生阅读效率与质量;开展群文阅读,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加强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的语文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阅读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阅读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享受乐趣。

参考文献:

[1]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开展路径分析[J]. 吴桂香.华夏教师,2024(24)

[2]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践路径[J]. 崔朦.华夏教师,2024(24)

[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群文阅读意识策略[J]. 魏彩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