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

蔡美旋

厦门市育才中学

一、引言

初中语文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的基础课程。统编教材以 “人文主题” 与 “语文要素” 双线组织单元的特点,为大单元教学提供了天然的载体。传统教学中,教师常以单篇课文为单位进行教学,逐篇讲解分析,忽视了单元内文本之间的内在关联,导致学生难以形成系统的语文能力,核心素养的培育也难以落到实处。大单元教学强调以单元为整体,立足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设计连贯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完成真实任务的过程中实现知识的结构化与能力的综合化。本文聚焦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探索如何通过有效的设计与实施,充分发挥统编教材的编排优势,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内涵与现状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指教师依据统编教材的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将单元内的课文、习题、综合性学习等资源整合为一个具有育人价值的学习整体,通过明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进阶任务、开展持续评价,引导学生在探究、实践、反思中掌握语文知识、提升语文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在于 “统整” 与 “进阶”,既强调单元内文本、任务、评价的有机统一,又注重学生认知过程的梯度上升。当前,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对单元整合的理解片面,部分教师将 “大单元” 等同于 “多篇课文的集中教学”,缺乏对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的深度挖掘,未能建立文本间的意义关联;二是学习任务设计脱离学生实际,任务与单元目标的契合度不高,且缺乏情境性和挑战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评价方式与单元目标脱节,仍以单篇测试为主,侧重知识记忆与技能模仿,无法全面反映学生的素养发展水平,导致大单元教学的效果大打折扣。这些问题使得统编教材的编排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核心素养的培育仍停留在口号层面。

三、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核心价值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核心价值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整合度,通过单元内文本的互文阅读与比较分析,学生能够把握不同文本在表达技巧、情感内涵上的共性与差异,形成系统的阅读策略,同时在完成单元写作任务时,能综合运用单元所学的表达方式,提升写作的逻辑性与感染力。其次,能促进语文核心素养的协同发展,大单元教学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素养维度融入单元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在解读文本时既锻炼语言能力,又发展思维品质,在感受文本美感时增强文化自信,实现素养的整体培育。再次,可增强语文学习的现实意义,大单元教学注重将单元主题与学生生活、社会现实相联系,通过设计具有真实情境的任务,如 “为社区撰写宣传文稿”“策划班级读书分享会” 等,让学生在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提升学习的主动性与责任感。此外,大单元教学还能推动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从 “教课文” 转向 “教语文”,提升课程整合与教学设计能力,更好地适应统编教材的教学要求。

四、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策略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施,需遵循 “目标引领 — 任务驱动 — 活动支撑 — 评价保障” 的逻辑框架。首先,精准定位单元目标,依据课程标准和统编教材的单元提示,明确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将其分解为具体可测的学习目标,确保目标既涵盖知识技能,又关注素养发展,如某单元以 “亲情” 为主题,可将目标设定为 “通过品读文本把握抒情方式,体会亲情的多样内涵,并运用细节描写创作亲情故事”。其次,设计情境化学习任务,围绕单元目标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提出具有挑战性的核心任务,再将核心任务分解为若干子任务,形成梯度分明的任务链,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达成单元目标,任务设计需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如 “编辑家庭故事集”“撰写亲情主题的演讲稿” 等。再次,开展整合性学习活动,基于单元内的文本特点,设计朗读感悟、比较阅读、小组研讨、成果展示等活动,活动需服务于任务的完成,如在学习抒情类文本时,可开展 “寻找最动人的细节” 批注活动、“不同抒情方式的表达效果” 辩论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掌握表达技巧。然后,搭建差异化学习支架,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提供思维导图、写作模板、资料包等支持工具,如为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抒情句子范例,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拓展阅读材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基础上获得发展。最后,实施过程性评价,结合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活动参与表现、成果质量等进行综合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评价的诊断与激励功能,如通过分析学生的写作草稿与修改稿,评估其语言运用能力的进步。

五、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反思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在实践中需关注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处理好 “整体” 与 “局部” 的关系,既要强调单元的整体性,避免单篇教学的孤立化,又要重视单篇文本的独特价值,在整体把握单元主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每篇文本的个性特点,实现整体与局部的相互促进。二是平衡 “语文要素” 与 “人文主题” 的关系,大单元教学需将二者有机融合,既不能脱离人文主题空谈语文要素,也不能忽视语文要素的训练片面强调情感熏陶,要让学生在理解文本思想内涵的同时,扎实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三是协调 “教师引导” 与 “学生自主” 的关系,教师需在单元设计中发挥主导作用,明确学习方向、提供必要支持,同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避免教师过度掌控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此外,还需注意大单元教学的节奏把控,根据单元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分配课时,避免因任务过多或过难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影响教学效果。

六、总结

初中语文大单元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发挥统编教材优势的有效路径。它通过单元整体设计,打破了单篇教学的局限,实现了文本、任务、评价的有机统一,为学生提供了更具挑战性和意义感的学习体验。当前实践中存在的整合片面、任务脱节、评价单一等问题,需要通过精准定位目标、设计情境任务、开展整合活动、实施过程评价等策略加以解决。同时,在实践中需处理好整体与局部、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的关系,确保大单元教学的科学性与实效性。未来,初中语文教师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统编教材的单元编排逻辑,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创新教学方法,使大单元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的有力抓手,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 [J]. 课程・教材・教法,2016 (11):3-11.

[3] 王宁。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 [J]. 全球教育展望,2016(5):6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