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创设与作业实践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应对两极分化优化策略研究
潘恒秀
冠县清泉街道联合校代屯小学 山东省聊城市 252500
引言:小学时期是学生数学学习打基础的阶段,学生在这一阶段养成的数学学习习惯以及形成的思维模式,会对其一生产生影响。但在实际教学中,普遍存在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问题。有些学生数学根基不牢,学习积极性不高,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而有些学生则能力较强,缺少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此背景下,对小学数学教学应对两极分化的策略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数学课堂以创设多元情境应对两极分化优化的策略
(一)生活情境,激发兴趣促参与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可通过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熟知的生活场景相结合,创设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景,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领略数学的魅力[1]。
以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校园中的测量——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为例,教师可创设“校园测量员”这样的生活情景。课前准备好测量工具,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测量校园内不同物体的长度。基础任务涵盖测量课桌的长与宽、黑板的高度、走廊的长度等;进阶任务则是测量操场的周长、教学楼的高度等。在测量过程中,学生要挑选合适的单位(毫米、分米、米),记录数据并且进行单位换算。教师来回巡视指导,协助基础较差的学生掌握测量方法,鼓励能力较强的学生尝试更复杂的测量任务。课后,各个小组展示测量结果,分享测量体会,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不同长度单位的适用场景。借由这种贴近生活的测量活动,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抽象的长度概念,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获得成功的体验,有效地缓解因兴趣缺乏而引发的两极分化。
(二)游戏情境,互动竞争提动力
游戏情境教学理论主张将学习内容融入游戏元素,借由互动竞赛的形式,来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动力以及参与的热情。在游戏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竞争意识,还有团队协作的精神,也有助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彼此相互学习[2]。
就拿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快乐的农场——运算律”来讲,教师可以构建“农场大亨”这样的游戏情境。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代表一个农场,各小组需要依靠计算农场面积、产量等相关数据来“经营”农场。该游戏设置多个关卡,每一个关卡都与不同的运算律应用相对应。譬如,基础关卡设定为“面积计算”,学生需要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去计算不规则农场的总面积;而进阶关卡为“产量预测”,学生则需要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不同作物组合的预期产量。在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设定积分制度,小组通过合作完成计算任务。类似这样的游戏化运算练习,学生们能够在竞争中掌握运算律的运用方式,不同水平的学生也都可以借助团队合作收获成就感,从而达成均衡发展的目标。
二、小学数学课堂以优化作业实践应对两极分化的优化策略
(一)分层设计,强调因材施教
分层作业设计,基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任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自身能力范围内获得适当挑战,从而缩小因作业难度不适导致的学习差距[3]。
以青岛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今天我当家——小数乘法”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三个层级的作业任务。基础层级的作业是:设计“家庭购物清单”,学生要计算购买 3.5 千克单价为 8 元/千克的苹果、2.8 千克单价为 6 元/千克的香蕉以及 1.2 千克单价为 9 元/千克的橙子,这几种水果的总花费,以此巩固小数乘法的基本计算办法;提高层级的作业是:设计“家庭预算表”,学生要依据家庭月收入 5000 元,去规划一个月饮食支出(占比 40% )、交通支出(占比 15% )、娱乐支出(占比 10% )以及其他支出(占比 35% ),进而计算出各项支出的具体金额,运用小数乘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拓展层级的作业是:设计“家庭理财计划”,学生需要比较不同购物方案的经济性,比如批量购买和单次购买之间的差别,计算出最优购买策略,以此培养小数乘法的综合应用能力。教师依据学生平常的表现,向学生推荐不同层次的作业,同时也允许学生自行选择挑战更高层次的任务,这样一来,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可以获得与之相符的练习机会。
(二)实践探索,实现学以致用
实践作业理念倡导设计具备实践性质的作业任务,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于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开展实际操作与探究,将数学知识切实运用到解决现实问题当中,以此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考模式,推动数学知识的吸收转化及实际运用。
以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我家买新房子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为例,教师可策划“家庭装修规划”这一实践作业。学生需对自家客厅、卧室等房间的长度与宽度予以测量,算出各房间的面积,并构思一个简易的装修方案。其中,基础任务为:对家中房间的长和宽(以米为计量标准)进行测量,算出各房间面积,并填写测量记录表;提升任务是:依据房间面积,规划家具摆放位置,计算家具占地面积和房间面积的比例关系,评估空间利用效率;拓展任务为:设计一份简易的装修预算表,结合房间面积以及装修材料单价(例如地板、壁纸等),算出装修费用,并且比较不同装修方案的经济可行性。作业完成后,学生需提交测量数据、装修方案和预算表,并在班级分享会上展示自身的“家庭装修规划”。通过此类实践性作业,所有学生均能在活动里取得进步与提升,学习差距逐渐缩小,实现学习两极分化的有效改善。
结语
总体而言,小学数学课堂里的两极分化问题,需借助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加以应对。情景创设与作业实践作为优化教学的关键方式,能够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提高课堂参与程度,推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特点和教材内容,灵活运用这些策略,不断探索和创新,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秦泽梅.情景创设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4,41(01):87-88.
[2]张彦秋.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创新构建方法[J].中国标准化,2023,(10):202-204.
[3]王立.小学中年级数学分层作业设计与管理的有效策略[J].林区教学,2025,(08):121-124.
课题项目:2023 年度山东省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自筹课题“情境创设作业实践:小学课堂教学应对两极分化的双轨策略实践研究”之阶段性成果,批准号:2023ZC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