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高段中减负增效的实践研究
吴业军
陕西省略阳县硖口驿镇中心小学
一、现代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高段减负增效中的实践意义
现代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实现减负增效具有多维度的实践意义。从 “减负” 角度来看,高段数学知识抽象性强、逻辑严密,传统教学中学生需通过大量重复练习巩固知识,负担较重。现代媒体技术可通过动画演示、互动课件等形式将抽象概念具象化,如用动态图形展示几何图形的变换过程,帮助学生快速理解知识本质,减少无效练习;同时,借助在线作业系统实现自动批改,节省学生机械订正时间,降低学业负担。从“增效” 角度而言,技术支持的个性化学习能精准匹配学生认知水平,如通过智能题库推送分层习题,让学生在适合自己的难度层级中提升,避免 “一刀切” 教学导致的低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创设的沉浸式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专注度,使知识吸收效率显著提高。此外,技术工具能辅助教师快速分析学情数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减少盲目教学带来的时间浪费,实现教与学的双向高效。
二、当前现代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高段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现代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高段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阻碍减负增效目标实现的问题。一是技术应用表面化,部分教师将媒体技术仅作为 “电子黑板” 使用,简单替代板书或播放课件,未能发挥其互动性、个性化优势,导致教学模式未发生本质改变,学生负担未减、效率未升。二是内容与技术融合脱节,课件设计仍沿用传统教学思路,未结合高段数学知识特点(如函数初步、复杂几何)进行针对性开发,动态演示、模拟实验等技术功能与知识点匹配度低,无法有效突破教学难点。三是过度依赖技术工具,忽视师生面对面互动和思维过程的深度引导,如用视频讲解替代教师启发式提问,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机会,反而增加理解负担。四是技术使用缺乏规划,教师对何时用、如何用技术缺乏清晰判断,课堂中频繁切换技术工具,分散学生注意力,破坏教学连贯性,降低课堂效率。五是硬件与技能不匹配,部分学校设备老化、网络不稳定,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无法熟练操作复杂技术工具,影响技术应用效果。
三、基于现代媒体技术的小学数学高段教学内容优化策略
优化教学内容是现代媒体技术实现减负增效的基础,需紧密结合高段数学知识特点与技术优势。对于抽象概念教学,如百分数的实际应用、立体图形的体积推导等,利用动画、微课等技术将知识形成过程可视化,通过分步演示、动态拆解,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逻辑,减少因抽象难懂导致的重复讲解和练习。对于复杂问题解决,借助交互式课件设计分层探究任务,如在 “行程问题” 教学中,学生可通过拖动界面元素调整速度、时间参数,实时观察路程变化,自主发现数量关系,替代传统大量刷题的低效模式。对于知识体系构建,利用思维导图软件、知识图谱工具,引导学生梳理单元知识脉络,如将 “数与代数” 领域的方程、比例等知识点通过可视化图谱呈现关联,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化认知,减少机械记忆负担。同时,整合优质数字资源,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中的专题课程、数学实验动画等,补充教材内容,避免教师重复制作资源造成的时间浪费,提升教学内容的精准性和丰富度。
四、现代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高段教学方法创新策略
创新教学方法是现代媒体技术发挥减负增效作用的关键。采用情境化教学法,利用 VR/AR 技术创设与高段数学知识相关的生活情境,如在 “统计与概率” 教学中,模拟超市购物、彩票抽奖等场景,让学生在沉浸式体验中收集数据、分析规律,将抽象的统计方法与实际问题结合,提升学习兴趣和应用能力,减少被动接受知识的抵触感。推行个性化学习法,借助智能教学平台实现 “学情分析 — 分层推送 — 精准辅导” 闭环,平台通过分析学生作业数据定位知识薄弱点,自动推送针对性微课和习题,如针对 “图形的相似” 掌握不足的学生,推送专项讲解视频和变式练习,避免无差别作业带来的负担,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攻克难点。开展协作探究法,利用在线协作平台组织小组学习,如在 “数学广角” 教学中,学生通过共享文档共同设计解决方案、实时讨论思路,教师通过平台实时查看各组进度,针对性介入指导,提升合作效率,减少无效讨论时间,使课堂探究更聚焦、更深入。
五、现代媒体技术下小学数学高段的评价体系与教师能力提升策略
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是确保减负增效成效的重要环节。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过程性评价,通过在线测评系统记录学生课堂互动、作业完成、知识点掌握等数据,生成个人学习档案,如通过错题归因分析明确学生是计算失误还是逻辑错误,为教师提供精准辅导依据,避免仅凭期末测试判断学情的片面性,减少无效补教补学。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结合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如让学生通过录制视频讲解解题思路进行自评,利用平台展示功能开展互评,教师借助数据报表进行综合评价,全面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和能力发展,替代传统单一分数评价,减轻学生应试压力。在教师能力提升方面,学校应开展针对性培训,内容包括高段数学与媒体技术融合的案例分析、智能平台操作技巧、数据解读方法等,帮助教师掌握 “技术服务教学” 的原则,避免技术滥用;建立校内技术互助团队,由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协助数学教师解决技术应用难题,形成 “技术 + 学科” 协同成长机制,提升教师将技术转化为减负增效工具的能力。
六、现代媒体技术应用的保障机制与结论
完善保障机制是现代媒体技术持续发挥减负增效作用的支撑。学校层面需优化硬件设施,配备适配高段数学教学的多媒体设备、VR 终端等,升级校园网络以保障在线教学平台稳定运行;建立数字资源审核机制,由数学教研组筛选优质资源并进行本土化改造,确保资源与教材、学情匹配。制度层面应制定技术应用规范,明确不同课型(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技术使用标准,避免技术应用形式化;将减负增效成效纳入教学评价,引导教师合理使用技术而非盲目追求技术复杂度。
七、结论
现代媒体技术为小学数学高段减负增效提供了可行路径,其应用能通过具象化抽象知识、实现个性化学习、优化评价方式,有效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升教学效率。当前存在的技术应用表面化、内容融合脱节等问题,需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完善评价体系、提升教师能力及构建保障机制等方式解决。未来教学中,应进一步探索技术与高段数学知识的深度融合模式,在尊重学生认知规律的基础上,让技术真正服务于 “减负” 与 “增效”,推动小学数学高段教学向更优质、更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张景中。小学数学教育中的现代技术应用 [J]. 课程・教材・教法,2021 (04).
[3] 吴正宪。数字化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变革与思考 [J]. 人民教育,2020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