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教学评一体的初中语文单元写作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作者

蒋来宾

广西柳州市铁五中学 545007

初中阶段的语文写作教学,作为语文课程的核心环节,对于塑造学生的语言表达、逻辑思维以及创新意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尽管如此,当前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依旧面临着不少挑战,例如教学内容与实际教学之间存在差距、教学过程中对目标的实现存在偏颇、以及评价机制的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显著影响了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成效,并对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研究并实践融入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单元写作教学策略,对于摆脱传统评价模式的限制、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以及提高教育质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基于教学评一体的初中语文单元写作课堂教学现状

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正逐步引入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策略,尤其在单元写作课堂中表现得尤为显著。这一模式注重教学、学习和评价的紧密结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优化课堂教学的架构。

目前,初中语文单元写作课堂对教学评一体化的实践已取得一定成效。教师们正尝试将评价机制融入教学过程,通过确立具体的教学目标,挑选与目标相符的教学内容,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中实时进行评价和反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写作技能,提高写作素养。尽管如此,实践中仍面临一些挑战。有些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未充分考虑评价的必要性,导致目标模糊不清,难以进行有效的过程评价。同时,在教学执行过程中,有时学习活动与教学目标之间存在偏差,未能充分体现教学评一体化的理念。在评价方法上,部分教师依旧依赖传统的评价手段,如单一的教师评分,既缺乏客观性也难以全面展示学生的写作能力。

为解决这些问题,教师们需深化对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理解和运用。在设定教学目标时,应确保目标既切合学生需求又便于评价。在教学活动中,应紧扣教学目标设计相关活动,保证活动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评价阶段,应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手段,比如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等,以更全面、客观地学生的写作能力,并为课堂教学提供具体的改进建议。总之,基于教学评一体的初中语文单元写作课堂教学还在不断探索与改进中。

二、基于教学评一体开展初中语文单元写作课堂教学实践的意义

实施融合教学评价的初中语文单元写作教学策略,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唤起学生写作热情以及塑造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基于教学评一体开展初中语文单元写作课堂教学实践能优化教学流程。通过在教学各阶段融入评价机制,教师能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展,据此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教学活动更符合学生的具体需求。这种灵活的教学调整有助于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效率,从而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另一方面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传统的写作教学多关注技巧的传授与成果的评估,而整合教学评价则更强调过程反馈和多样性评价。这种评价模式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进步和优点,进而点燃他们的写作热情,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参与写作学习。

此外,开展写作课堂教学实践还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写作活动中,学生需运用语言、思维、审美等多种能力。整合教学评价通过全面、公正的评价,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这些能力,从而塑造全面的核心素养。这种素养的增强不仅有助于学生面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挑战,也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基于教学评一体的初中语文单元写作课堂教学实践,不仅能够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能有效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这一教学实践对于推动初中语文教学的革新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广泛推广。

三、基于教学评一体的初中语文单元写作课堂教学实践策(一)明确教学目标,制定评价标准

在融合教学评价的初中语文单元写作教学过程中,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关键步骤。这些目标需要具体而可量化,紧密关联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此外,确立明确的评价准则对于在教学活动中实时搜集学习成果,客观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效至关重要。以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教学为例,此单元聚焦于“说明文撰写”。教师可以规划以下教学目标:首先是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基础架构及其特性;其次是培养学生使用适当的说明技巧,以清晰、精确的方式表达事物;最后是增强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技巧。根据这些目标,可以设立评价准则,例如说明文的逻辑性、条理性、准确性和语言的生动性等。在教学实施阶段,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业的完成状况以及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来搜集学习成果,从而对学生说明文写作能力进行客观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优化教学方案。

(二)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构建接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写作场景,是提高学生写作热情的重要手段。利用情境引导,带领学生进入特定的写作背景,唤起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进而积极投身于写作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布置一个“我心中的英雄”写作任务。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英雄人物的故事,例如消防员、医生、科研工作者等,让学生体验英雄的精神风貌。老师也需要鼓励学生讲述自己心中的英雄,对象可以是身边的人,也可以是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在分享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外貌、举止、言语、表情以及内心世界等细节,为后续的写作做好铺垫。最后老师要学生根据分享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心中英雄的文章。这种情境化的写作任务,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还能锻炼他们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三)搭建写作支架,指导写作技巧

在指导学生提升写作技能的过程中,构建写作支架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优秀文章、提供写作范式、指导写作流程等手段,为学生搭建必要的写作辅助,减轻写作难度,帮助他们逐渐习得写作技能。以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议论文写作”为例,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要巧妙运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构建起有效的写作框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突出文章的核心观点——即中心论点,并指导学生领悟其在全文中的统领作用。接下来,教师应深入解析分论点的作用,它们是支撑中心论点的基石,使文章结构更加坚固。在论据的选择上,教师不仅需介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这两种基本形式,还需借助思维导图呈现它们的具体内容,例如历史事实、典型实例、名人引语等,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同时,教师可传授多样的论证方法,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及对比论证,并对其效果进行逐一分析,如提升说服力、增强论证的生动性等。除此之外,教师还需关注议论文的架构和语言特征,例如层进式、并列式等结构,以及语言的鲜明性、准确性等要求。凭借这些细致的指导和高效的思维导图,学生不仅能掌握写作技巧,还能在写作实践中灵活应用,逐步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如下文的思维导图:

(四)实施多元化评价,促进全面发展

在初中语文单元写作课堂教学实践中,实施多元化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比如,可以从学生、老师和课堂三个角度进行评价。

站在学生的立场,老师要倡导他们开展自我反思和同伴间的相互评价。在自我评价阶段,学生能够回顾自己的创作过程,对素材的选用适宜性、篇章结构的合理性、语言的精确度以及情感的充盈度进行评判。而同伴间的互评则构建了一个互相学习的场域,学生们在此过程中能通过观察他人的作品来识别不同的写作手法和技巧,同时提供有益的反馈,比如明确表述不清晰的点或提出改进意见。此类互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间的合作与沟通,也可以锻炼他们的批判性思考和审美鉴赏能力。

教师在评价过程中的角色是引导者,应当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应贯穿于写作的全程,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创作进度,及时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校正写作方向,增强写作能力。总结性评价则在作品完成之后进行,教师对学生的整体表现进行总结性的评估,认可其优点,指出待改进之处,并提供进一步的发展建议。同时,教师可以采用量表评价,确立明确的评价标准,使评价更加公正和客观。

此外,在课堂教学层面,打造一个开放和包容的评价环境极为关键。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立作品展示区域,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并邀请同学和老师给予评价。这种公开的评价机制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和表述能力,同时推动班级内的交流与知识分享。

四、结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单元写作教学,融合教学评于一体的模式,尚处于深入研究的阶段,并具备巨大的实践潜力。我们热切盼望有更多的教育同人投身于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实践中,共同发掘更高效、更合理的写作指导方法,助力学生的全面成长。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期望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能在更广的范围内得以应用和传播,为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水平注入新的生机与动力。

参考文献

[1]石申杰.统编版初中语文写作大单元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23.DOI:10.27114/d.cnki.ghnau.2023.000177.

[2]马晓梅.“教—学—评”一体化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J].中小学班主任,2024,(18):59-61.

[3]郑慧.“教学评一体化”导向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设计策略研究[J].求知导刊,2024,(17):20 -22.DOI:10.14161/j.cnki.qzdk.2024.17.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