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基于 AI 技术赋能的《保卫黄河》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作者

刘彬斌

醴陵市来龙门街道渌江中学

一、初三学生音乐学习现状:个性鲜明的 “音乐探险家”

初三学生在音乐学习的旅程中,宛如一群个性鲜明的 “音乐探险家”,各自怀揣着独特的技能与梦想,在音乐的海洋里探索前行。经历了小学与初一、初二的音乐学习积累,他们已掌握了模唱、识简谱等基础技能,如同为音乐探险配备了基础 “装备”。但在这看似统一的基础之上,实则暗藏着巨大的差异。有的学生在音准、节奏把控上堪称 “小专家”,演唱时犹如灵动的音符精灵,轻松驾驭旋律;而有的学生则像是在节奏迷宫中迷失方向,音准偏差、节奏不稳,对音乐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技能层面,更反映在学习心态上,积极进取者勇往直前,受挫者则信心受挫,仿佛一艘艘在不同航道上行驶的船只,航向各异。

在情感体验方面,初三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他们渴望在音乐中实现个性化表达。他们就像一群富有创造力的 “情感艺术家”,期望通过音乐抒发独特情感。然而在合唱学习中,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过强,如同在集体舞蹈中过于突出个人舞步,忽视了团队协作,影响了合唱的整体和谐。这一矛盾揭示了他们在情感表达与团队协作间的平衡难题,亟待解决。

在学习方式偏好上,传统填鸭式教学早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更热衷于角色扮演、轮唱游戏等实践性、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如同渴望在音乐冒险中不断体验新鲜刺激的玩法。同时,他们对科技手段的高接受度,也为 AI 技术融入音乐教学创造了绝佳条件,就像为音乐探险之旅引入了高科技装备,让学习变得更加有趣。

团队协作意识在初三学生中逐渐觉醒,如同沉睡的种子开始发芽,但协作能力却尚显稚嫩。在合唱学习里,尽管他们怀揣合作意愿,却因缺乏有效方法和经验,在实际协作中问题频出,就像一支尚未磨合好的乐队,虽有演奏的热情,却难以奏出完美的乐章。

中考压力如同高悬的指挥棒,使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出现分化。一部分学生因热爱音乐,将其视为心灵的避风港,积极投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受考试压力影响,把音乐课当作放松时间,对合唱练习缺乏耐心。这种分化现象提醒我们,在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同时,更要重视他们在音乐学习中的情感需求,帮助他们在音乐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旋律。

二、AI 技术在《保卫黄河》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奏响教学 “新乐章”

(一)课前:知识宝库的智能开启

AI 软件为《保卫黄河》教学打造了一座丰富的知识宝库。教师借助AI 的强大搜索功能,如同拥有一把万能钥匙,轻松获取海量教学素材。从抗战时期黄河周边的详细地图,到冼星海珍贵的手稿影印件,这些资料为学生呈现出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智能乐谱软件更是贴心地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自动生成个性化乐谱,以童趣化的动画形式展示音符时值,让乐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课中:互动式音乐盛宴

1.知识抢答:激发求知热情:

在课堂导入环节,AI 软件组织的音乐知识抢答竞赛,瞬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涵盖歌曲创作背景、词曲作者生平、音乐风格特点等多方面的题目,如同一个个神秘宝藏等待学生挖掘。当学生答对题目,AI 软件即时反馈的虚拟音乐勋章奖励,解锁实用工具和趣味音乐故事的机制,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竞争意识,使课堂变成了充满激情的知识竞技场,学生在欢乐中巩固了知识,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节奏模仿:感受音乐律动:

AI 软件在节奏模仿教学中表现出色。教师利用 AI 下载的演唱视频,展现出《保卫黄河》轮唱的磅礴气势,多元的节奏和丰富的乐器伴奏,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激昂的音乐战场。AI 模拟软件生成的生活节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模仿素材。学生在模仿过程中,如同敏锐的音乐侦探,细心分辨节奏的强弱快慢,锻炼了节奏感知与反应能力,轻松愉悦地提升了对节奏的把握能力。

合唱类型推演:领略合唱魅力:

AI 视频对合唱概念的生动阐述,让学生快速理解合唱的定义、特点以及常用演唱队形和方式。通过观看各类合唱形式的精彩演绎,学生们精准地罗列出多种合唱类型,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绚丽多彩的合唱画面,为合唱实践提供了清晰导向,丰富了音乐审美体验,激发了参与合唱的热情。

创意朗诵:融合艺术之美:

AI 编辑功能在朗诵教学中独具魅力。教师运用 AI 编辑朗诵文字,标出重点,引导学生思考朗诵技巧。学生们巧妙融合语文与音乐知识,通过情感递进、运用音乐表现手法等方式,提升了朗诵感染力,培养了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感受着不同艺术形式交融的独特魅力。

(三)课后:音乐创作的无限延伸

课后,AI 软件为学生开启了音乐创作的大门。教师鼓励学生利用音乐社交类 AI 软件参与创意翻唱挑战,与各地音乐爱好者交流切磋。学生们分享自己对《保卫黄河》的独特演绎,欣赏他人作品,拓宽了音乐视野。结合时代主题创作新歌词的活动,让学生赋予经典歌曲新内涵,如环保主题的歌词,展现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责任感。尝试歌曲旋律创编,学生运用不同音乐风格元素,为《保卫黄河》注入新活力,探索音乐风格融合创新,培养了独特的音乐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反思:在探索中前行

(一)成功之处:点燃音乐学习热情

通过本次教学实践,AI 技术的应用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抢答、节奏模仿游戏等互动环节,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课堂氛围热烈,学生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在音乐素养培养方面,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更加扎实,节奏感知、演唱技巧等能力得到提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理解也更加深入。同时,借助 AI 软件提供的丰富历史资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感受到抗战时期人民的英勇抗争精神,爱国主义情怀得到有效激发,实现了音乐教育与德育的融合。

(二)不足之处:教学细节待打磨

教学过程中,时间把控不够精准,演唱环节时间不足,形式单一,导致学生对音乐和歌词的熟悉度不够,音准、节奏问题未能及时纠正,影响了演唱技能的提升。教学语言与知识传授方面存在瑕疵,如音乐家名字误读、知识讲解重复冗余、重点不突出、导入与讲解衔接不畅等,不利于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课堂拓展和深度挖掘不足,人物介绍、作品赏析和背景阐释不够深入,学生难以从多元视角理解音乐作品,限制了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教学节奏过快,学生缺乏思考时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课程结束环节安排草率,影响了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三)改进措施:优化教学提升质量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合理规划教学时间,增加演唱环节时长,丰富演唱形式,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练习机会,及时纠正问题。提升教学语言表达能力,精心备课,突出重点,注重知识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深入挖掘音乐作品内涵,采用多种拓展策略,引导学生从多元视角剖析作品,提升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放慢教学节奏,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培养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能力。精心设计课程结束环节,保证教学的完整性,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在《保卫黄河》的教学中,AI 技术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但也暴露出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和改进,合理运用 AI 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实现音乐教育的多元目标。在未来音乐教学中,应持续探索教育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音乐教育,让学生在音乐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感受音乐的魅力,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 2024.AI 如何赋能艺术教育[J].24-28.上海出版社.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版)[S].20-50.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