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

作者

李仕艳

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第三小学 贵州铜仁 565200

数学文化作为数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科学渗透数学文化,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数学的历史厚重、思想魅力与生活价值。故而,小学数学教师应主动提升自身数学文化素养,深挖教材与生活里的文化元素,创新教法,引领学生畅游数学文化海洋,启迪智慧。

一、创设文化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在新课导入环节,巧妙运用数学文化内容来创设生动且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宛如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数学奇妙世界的大门,能让学生在浓厚的兴趣驱动下迅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以教学“负数”这一内容为例,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声情并茂地讲述中国古代用“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的有趣历史。在讲述过程中,配合展示《九章算术》中关于负数的详细记载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数学的智慧与魅力。随后,教师适时抛出问题:“古人为什么需要区分正负数?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负数?”这些问题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引发他们深入思考。学生们会积极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尝试去探寻答案,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到负数相关知识的学习中。当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可播放精心挑选的动画短片《圆周率的故事》。短片从祖冲之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卓越的智慧,通过艰苦的计算得出较为精确的圆周率,一直讲述到现代计算机运用先进技术对圆周率进行精确计算。生动有趣的画面、跌宕起伏的情节,能够迅速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π”的强烈探究欲望。此时,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开启对圆的周长相关知识的学习,学生便会带着满满的热情和好奇心投入到课堂之中。需要注意的是,情境创设要简洁明了,用时严格控制在 3-5 分钟。教师要精准把握教学节奏,快速聚焦主题,避免因情境创设过于冗长复杂而喧宾夺主,确保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为后续的知识讲解和课堂活动留出充足的时间。

二、融入知识形成过程,渗透思想方法

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时,巧妙且自然地渗透数学思想,犹如为学生点亮了一盏明灯,引领他们深入体会数学的思维方式,让数学思想不再是高悬于理论天空的抽象概念,而是能被学生切实感知、灵活操作的实用思维工具。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从古代数学的智慧故事引入。先绘声绘色地讲述古代数学家在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时,如何独具匠心地运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巧妙地转化为长方形。学生们会被古代数学家的创新思维所吸引,产生浓厚的兴趣。接着,教师为学生提供学具,引导他们亲自动手操作这一“割补”过程。在动手实践中,学生们能直观地看到平行四边形经过割补后变成了熟悉的长方形,从而深刻理解“转化思想”的本质——把未知的、复杂的新问题转化为已知的、简单的旧知识来解决。这种从故事引入到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转化思想”有了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在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时,教师同样可以从古代数学经典入手。先介绍《孙子算经》中的古法解法,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解释“上置头,下置足,半其足,以头除足,以足除头,即得”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背后的逻辑。学生们会惊叹于古人的智慧,同时也可能对这种较为复杂的解法感到困惑。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运用现代的方程解法来解决同一问题,并让学生对比两种解法。在对比过程中,学生们能清晰地感受到数学方法随着时代的变迁在不断传承与发展,进而深刻渗透“算法优化”思想,明白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要不断探索更简便、更高效的方法。

三、设计文化体验活动,深化理解认知

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动手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搭建起一座连接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的桥梁,让他们在亲身体验中真切感受数学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低年级“认识图形”的教学中,开展“拼摆传统图案”活动别具意义。教师为学生准备充足的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学具,鼓励他们发挥创意,用这些图形拼出“福”字、“中国结”等具有浓厚传统文化气息的图案。在拼摆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直观地认识各种图形的特征,还能深刻感受到图形组合所呈现出的独特美学。当一个个寓意吉祥的图案在手中诞生时,学生们会对图形产生更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体会到数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中年级“对称图形”教学中,“剪纸中的数学”活动能让学生收获满满。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对称的知识,剪出各式各样对称的窗花、可爱的动物图案。在剪纸的过程中,学生们仔细观察对称轴的数量和位置,通过亲手操作,深刻理解“对称”这一数学概念。同时,他们也会发现,对称不仅存在于数学世界,更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特征,许多精美的剪纸作品都巧妙地运用了对称原理,从而感受到数学文化的艺术价值。高年级“百分数”教学中,“小小理财师”活动趣味十足且富有现实意义。教师结合银行利率、商品折扣等生活场景,让学生扮演理财师的角色,计算存款收益、购物节省金额等。在计算过程中,学生们体会到百分数在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深刻认识到数学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力工具,进而渗透“数学服务生活”的文化理念,让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价值所在。活动设计必须目标明确,与知识教学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不仅掌握数学知识,更能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四、结语

数学文化的渗透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数学文化渗透的价值,采用有效的渗透策略,将数学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有机融合,让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绽放光彩。

参考文献:

[1]赵秀芳.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读写算,2025,(12):112-114.

[2]柯进.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的渗透策略[J].湖北教育(教育教学),2025,(04):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