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赋能下县域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
陈锐
砚山县教育体育局 云南文山 663100
教育信息化进程加速推进,人工智能正重塑教育生态格局。县域教师身处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其数字素养水平直接影响乡村教育质量跃升。当前,AI 技术为破解县域教师培训资源分散、实效性不足等难题提供创新解法。通过智能诊断精准定位能力缺口、构建自适应学习路径,借助算法推荐匹配优质资源、打造个性化成长方案,依托大数据动态监测培训成效、形成持续改进闭环,正成为重构县域教师数字素养培育体系的核心路径,助力教育新基建在基层落地生根。
一、AI 赋能下县域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的现状分析
当下县域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构建与提升面临多重挑战。在培训内容上,对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等核心场景的数字技能覆盖不足,内容设计脱离一线教学实际需求,导致知识转化率低下。培训模式仍以单向灌输为主,缺乏基于AI 技术的智能交互设计,难以调动教师主动探索热情,更无法模拟真实课堂环境进行实践演练。资源分配呈现显著地域鸿沟,优质数字课程、智能教学工具等资源集中在少数区域,多数县域面临设备陈旧、平台功能单一等困境,加之跨区域资源协同机制缺失,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数字教育差距。这种供需错位、模式滞后、配置失衡的现状,迫切需要引入AI 技术重构培训生态,通过智能学情分析、个性化资源推送、虚拟教研共同体等创新路径,推动县域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向精准化、场景化、协同化方向升级。
二、AI 赋能下县域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构建与提升的实践策略
(一)构建多元化的培训内容体系
在AI 赋能县域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构建与提升的进程中,构建多元化培训内容体系是破解当前培训内容单一问题的关键突破口。当下县域教师数字素养培育需突破传统技术操作层面的局限,转向“技术-教学-管理”三维融合的立体化框架。在信息技术应用维度,应聚焦智能教学工具的深度整合,如通过AI 算法优化课件制作流程,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实现作业批改自动化,借助智能学情分析系统动态调整教学策略。同时,需强化数据安全与伦理意识培养,确保技术应用的合规性。教育教学维度需构建“AI+ 学科”双师培训模式,通过智能诊断系统定位教师学科教学与数字技术融合的薄弱环节,定制跨学科案例库与模拟教学场景。例如,利用AI 生成个性化教学方案,结合学科特点设计数字化实验、跨媒介阅读等创新课型,推动教学模式向智能化、个性化转型。教育管理维度应引入智能治理工具,培训教师掌握校园安全监控、学生行为分析、资源智能调配等管理技能。通过AI 驱动的决策支持系统,帮助教师从经验管理转向数据驱动的科学管理。为满足教师个性化发展需求,可搭建智能推荐引擎,基于教师画像动态匹配培训资源。例如,新手教师侧重基础技能实训,骨干教师强化创新应用研修,管理者侧重数字治理能力提升。同时,建立“学分银行”制度,允许教师自主组合模块化课程,形成差异化成长路径,最终实现县域教师数字素养的全面提升与体系化进阶。
(二)创新培训方式,提高互动性和实践性
AI 赋能县域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构建,需以技术革新突破传统模式局限,重点强化互动性与实践性。可搭建智能交互式培训平台,集成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技术,实现培训场景的实时互动。例如,通过AI语音助手模拟师生对话,让教师在虚拟课堂环境中练习智能问答系统应用;利用图像识别技术分析教师课件设计,即时反馈布局优化建议,提升数字化教学材料制作能力。实践环节可引入“AI+场景化”训练模式,开发智能教学沙盘系统,模拟智慧课堂、在线教研等真实场景。教师通过操作智能终端调用资源库,AI 系统根据教学行为数据生成改进报告,如课堂互动频次、资源使用效率等维度分析,帮助教师精准定位数字技能短板。同时,构建区域教师数字素养实践共同体,借助 AI 匹配算法组建跨校研修小组,开展线上协同备课、智能作业设计等任务,在协作中强化技术应用能力。为增强培训持续性,可开发AI 导师系统,基于教师学习轨迹推荐个性化实践任务,如根据教学风格推荐适合的智能工具组合,通过渐进式挑战推动能力进阶。这种技术驱动的互动实践体系,能有效破解县域教师培训中“学用脱节”难题,加速数字素养向教学效能的转化。
(三)加强培训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AI 赋能县域教师数字素养培训体系构建,需以资源建设为支撑,通过技术融合与机制创新打破资源壁垒。可搭建智能资源中枢平台,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海量数字教育资源进行标签化分类,结合教师画像实现精准推荐。例如,根据教师所授学科、教龄、技术基础等维度,自动匹配微课制作模板、智能教学工具使用指南等适配资源,提升资源获取效率。为促进优质资源流通,可构建“AI+区块链”资源共享网络,将各地开发的特色课程、典型案例等资源上链存证,确保版权可溯的同时实现跨区域调用。通过智能合约技术设定资源使用规则,如边远地区教师可优先获取高级别培训资源,形成差异化共享机制。鼓励县域间开展“AI 双师资源共创”计划,由发达地区骨干教师与县域教师组队,利用AI 协作工具联合开发数字化课例。平台通过语义分析技术自动提取教学策略、技术融合点等关键要素,生成可复用的资源模块,既降低创作门槛,又促进经验流动。这种技术驱动的资源建设模式,能有效缩小城乡数字鸿沟,为县域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提供可持续的养分供给。
三、结语
AI 赋能正重塑县域教师数字素养培育格局,其体系构建与提升对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培训内容体系、创新培训方式,提高互动性和实践性、加强培训资源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已形成初步路径。但需持续迭代升级,动态适配教育信息化新场景,方能释放长效赋能价值。
参考文献:
[1]黄欣欣.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欠发达地区小学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4(16):93-96.
[2]王磊,张静.人工智能赋能乡村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路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23(8):4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