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浅谈城市综合体生态、社交景观空间营造的创新研究

作者

罗建辉

上海千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200437

目前我国城市综合体景观建设虽得到了广泛的重视与关注,但部分景观空间营造没有重点或者主题,商业氛围不连续且打断过多,人行动线不完整以及琐碎凌乱的吸引点分布散乱,没有考虑使用人群对优质商业景观环境的追求。至今仍存在许多问题值得思考与探讨。具体如下:①设计风格不统一,景观元素不协调,建筑和景观缺乏整体规划;②绿量不够,缺乏环保节能的生态设施;③缺乏地域特色和文华内涵,没有将文化元素融入景观。④部分商业综合体没能有效利用中庭来丰富空间环境,而只是单一地利用大面积的铺装来营造交通转换空间。总的来说,我国城市综合体景观打造还需进一步提升。基于此我们在本项目中提出加强城市综合体生态景观的创新理念,创造商业综合体社交景观空间,提升项目高品质,实现其价值最大化。

二、世博 B06 地块概况

世博B06 项目位于上海浦东新区世博板块核心地段,紧邻黄浦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周边集聚众多高端办公、商业、文娱和公共配套资源,是一处融合了现代设计与历史韵味的城市新地标。是上海市“城市更新”与“产业融合”重点推进区域。项目总用地面积约 4.7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逾 32 万平方米。规划功能涵盖 5 万平米(地上5 层,地下3 层)的精品购物中心,5.9 万平米木棉花酒店和汤普森酒店,另有两栋高达 120 米摩天写字楼,总建筑面积约 9.4 万平米。建筑造型为现代简约风格。属于典型的高密度复合的城市综合体。从项目既有条件来看,项目规模较大,功能复杂,如何通过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段,来实现多种城市功能的高效融合,突出生态技术革新与人文体验升级是景观设计考量的问题,也是景观设计巨大的挑战。

该项目是上海世博板块的重要项目,目前已获得“上海市园林绿化优质工程奖”与“绿色建筑二星认证”。

三、景观空间营造策略

3.1 景观理念的创新表达

传统商业景观多以内外有界、动静分区为核心。而 B06 项目打破常规,从自然环境,文化传统以及技术材料入手,以核心特色为主题,生态融合为策略,打造一处全新生态,社交复合型空间的理念。实现了既具社交属性,又兼容商业价值的城市空间。

图1:综合体一层景观设计平面图

3.2 功能空间的创新构建

图2:综合体景观设计分区图

多层次活动空间布局:项目打破传统景观“线性步道+绿地”的单一构型,重点强化各空间特质,创造有趣多样的景观场所,形成“立体式公共空间”。通过场地分区、视线通廊、节点衔接等方式,将场地划分为两个主要的入口广场区、特色酒店区、次入口区、高档办公景观区、商业内街和屋顶花园等区域。满足使用者进行购物、休闲、游乐、观赏、交流等行为功能。通过下沉广场、退台绿化、工业元素转译及生态技术,将 32 万㎡综合体转化为“可游可憩的城市舞台”。

东南商业入口广场: 景观不再是配套和背景,而是项目运营的一部分。东南广场作为主要的入口空间,主要以大型活动空间为主,设计中的“共享草坪”既是市民休憩场地,又预留给市集、品牌快闪等商业活动使用。通过台阶,水景,树阵小广场及钻石铺装增加氛围,是网红打卡,艺术展览主题沙龙集合地。

图 3:综合体东南入口广场

2)西南商业入口广场:使用自由有机的形式组织空间流线,打造悠闲精致的口袋公园,整体氛围放松自然,同时和东南广场形成对比,营造出一种漫步在森林的轻松氛围。下沉庭院地面采用深灰/浅灰色水洗古石,树池采用糖果色水磨石。营造复古、新潮、年轻情调醉人的餐饮庭院。

图 4:综合体西南入口广场 图 5:西南下沉广场铺装图

3)商业内街:内街商业景观是商业综合体景观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聚集人气,影响商业氛围的重要因素。因场地覆土限制,中庭采用叠级几何形座凳花池,营造出绿色商业氛围。商业内接的宽度大于 12m ,可满足人们聚餐,下午茶,逛街等功能。在节点处设计艺术感十足的公共景观特色雕塑,烘托商业气氛,同时为人们所记忆。打造休闲,自然,潮流的公园式商业。

4)办公入口:通过特色 logo 景墙及流畅的动线设计,创造无雨落客的办公入口空间。营造简约大气、高效、便捷的空间,彰显商务气质。

5)木棉花酒店入口:设计概念源自上海海派公馆,借鉴公馆秘园的氛围和布局,打造摩登时尚和海派经典的酒店景观。酒店的边界通过景墙及修剪绿篱塑造洋房般的隐秘感,迎宾区采用木棉花图案装点地面,与酒店主题呼应。入口对景采用叠落式水景活跃氛围。

6)汤普森酒店入口:汤普森酒店景观条件不佳,外场基本被登高场地占据,因此景观通过对入口景墙、车道格栅及对景种植的打造来塑造一种硬质景观,回车动线以移动花钵等软景布置方式围合并强化车行流线。打造雅奢格调 ,彰显品质细节。

7)屋顶花园: 屋顶花园作为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生态功能,更承载着商业、社交、休闲等复合价值。该项目设计中,大面积屋顶空间被规划为立体绿化系统。通过屋顶花园与平台绿化串联起办公、酒店、商业之间的空中通廊。木棉花酒店的屋顶花园作为重点打造区域,主要设置了花园餐饮区,和时尚优雅的露天酒吧区。通过设计特色景观廊架,叠级花池及水景,打造娱乐、有腔调的户外交流空间。

图 6:屋顶花园平面图

3.3 生态与可持续策略的系统融合

3.3.1 B06 项目在景观设计中系统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雨水花园等设施,实现“渗、滞、蓄、净、用、排”的六大雨水管理功能。项目内建有完整的雨水回收与灌溉系统。屋顶、平台及硬质铺装面设置雨水导流槽,经初步沉淀后汇入地下储水池,再经净化处理后用于灌溉与景观水体补给。整个系统通过智能控制阀门进行自动调配,实现雨水资源最大化利用。

3.3.2 植物分区营造:植物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项目根据不同场地功能定位,以多样性与季节性为导向,因地制宜进行种植设计。采用自然式乔木种植结合整齐规则的地被种植方式。乔木选用突出季相变化,多使用色叶树,常绿与落叶树搭配种植。选用易维护、本土生长优势物种。本项目乔木主要分布在以下区域:①地面层入口广场与开放式街区;②二层空中连廊花园; ③ 局部屋顶花园与内庭中庭;④地下车库通风井绿化区上方。主要品种包括香樟、朴树、乌桕、榉树、鸡爪槭、娜塔栎、河桦、油橄榄等。胸径主要集中在 18~35cm 之间,最大树高达 10m,土球重达 5 吨以上。

3.3.3 零硬质边界理念,B06 地块在设计中尽量减少硬质围栏与高差隔离,运用视线模糊等方式替代传统隔段。出地面设备风井采用金属格栅遮挡,地形高差运用垂直绿墙围合,使场地更开放、可渗透,提升生态连通性与人行舒适度。

3.3.4 立体绿化打造:项目中充分利用木棉花的屋顶,地形的高差。设置露天酒吧,花园餐饮,水景,垂直绿墙等,最大化提升绿量,改善微气候和视觉环境。

3.4 文化表达与城市记忆重塑

B06 地块作为原世博园重要组成,其景观设计不仅关注生态与功能,也肩负着世博文化记忆的再表达。东南广场作为城市的重要客厅,景观从文化传统及技术材料等方面入手,通过下沉庭院建立重要的视线通廊,将地标建筑“中国馆”引入下沉庭院,形成对景。地面,台阶整体采用红色水磨石材料,景墙,栏杆采用与中国馆接近的红色系材料,强化视觉效果,营造具有记忆感的空间,形成视觉冲击力强的立体花园。提升人们对城市的归属感和热爱,再现历史文化。导视牌将历史元素,工业元素深度融入景观设计。材料选用镜面玻璃以锈蚀钢铸造,纪念 1958 年厂区自制 28 吨薄板机架的历史事件。文化符号的激活,使历史不再是静态展陈,而是成为可交互、可感知的沉浸式时空剧场。


图 7:综合体东南下沉广场
图 8:综合体导视牌

四、结语

作为未来城市综合体景观营造的重要样本,B06 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景观设计不应仅为“点缀”,而是城市复合系统中的核心支撑,是塑造项目灵魂、驱动价值、连接城市与人的核心引擎。未来的城市景观应更加注重生态与技术融合、文化与商业互动、空间与情感共鸣,从而真正实现城市空间的可持续、宜人、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曾琳. 生态性与城市性融合的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实践研究 [J]. 广东土木与建筑, 2020

[2]王钰方. 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综合体外部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

4.

[3]胡晓娜. 民间艺术符号在济南城市综合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 山东建筑大学, 2014.

[4]王江萍,周利红. 彰显地域特色,突出生态主题的现代景观设计探析——以昆明市五里多片区城市更新为例 [J]. 中外建筑,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