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机电工程项目中电缆敷设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作者

王洪良

身份证号:210221197009160697

引言

在机电工程项目中,电缆作为电力传输和信号传递的重要载体,其敷设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随着机电工程规模不断扩大、系统日益复杂,对电缆敷设技术和质量控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合理的电缆敷设技术能够确保电缆在敷设过程中不受损伤,保证电缆的电气性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则可以避免因敷设不当引发的短路、漏电、信号干扰等问题,减少设备故障和安全隐患。因此,深入研究机电工程项目中电缆敷设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对于提高机电工程建设水平、保障工程顺利交付和长期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一、机电工程项目电缆敷设的基本原则

(一)安全可靠原则

安全可靠是电缆敷设的首要原则。在电缆敷设过程中,需充分考虑电缆运行时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如机械损伤、电气故障、火灾隐患等。通过选择合适的电缆型号和规格,确保其能承受预期的电流、电压和环境条件;合理规划电缆敷设路径,避免与高温管道、腐蚀性介质管道近距离并行或交叉;采用可靠的防护措施,如穿管保护、桥架敷设等,防止电缆受到外力破坏,保障电缆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安全稳定运行,为机电系统的可靠供电和信号传输奠定基础。

(二)规范有序原则

电缆敷设必须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规范和设计要求,确保施工过程规范有序。从电缆的选型、采购,到敷设施工、验收,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标准和流程。在敷设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保证电缆的排列整齐、固定牢固,弯曲半径符合规定要求;规范电缆接头和终端头的制作工艺,确保电气连接可靠;做好电缆标识工作,便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通过规范施工,提高电缆敷设的标准化程度,保证工程质量的一致性和可追溯性。

(三)经济合理原则

在满足电缆敷设安全可靠和规范有序的前提下,应遵循经济合理原则。综合考虑电缆的采购成本、敷设施工成本以及后期的维护成本,选择性价比高的电缆和敷设方案。例如,在满足电气性能要求的情况下,合理选择电缆的截面尺寸,避免过度选型造成成本浪费;优化电缆敷设路径,减少不必要的电缆长度和敷设难度,降低施工成本;采用耐用、维护方便的电缆和敷设方式,降低后期维护费用,实现经济效益与工程质量的平衡。

二、机电工程项目电缆敷设核心技术要点

(一)电缆选型与前期准备技术

电缆选型是电缆敷设的基础环节,需根据机电工程的具体需求,综合考虑电缆的用途、额定电压、额定电流、敷设环境、防护等级等因素。对于电力电缆,要根据负载大小和供电距离确定合适的电缆截面;对于控制电缆和通信电缆,需考虑信号传输的准确性和抗干扰能力。在前期准备阶段,要对电缆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检查电缆的外观、规格型号、绝缘电阻等指标是否符合要求;做好电缆敷设路径的勘察工作,清理障碍物,确保敷设通道畅通;准备好所需的施工工具和材料,如电缆放线架、滑轮、扎带等,为电缆敷设施工做好充分准备。

(二)不同敷设方式的施工技术

电缆敷设方式主要包括直埋敷设、电缆沟敷设、电缆桥架敷设和穿管敷设等,每种方式都有其独特的施工技术要求。直埋敷设时,要控制好电缆的埋设深度,保证电缆周围有足够的保护土层,并做好防腐处理;电缆沟敷设需注意电缆沟的排水和防水,合理安排电缆支架的间距,确保电缆整齐排列;电缆桥架敷设要保证桥架的安装牢固、连接紧密,电缆在桥架内均匀分布,避免相互挤压;穿管敷设时,要选择合适的管材,确保管道内壁光滑,电缆穿管过程中不受损伤,同时做好管口的封堵工作,防止杂物进入。

(三)电缆接头与终端头制作技术

电缆接头和终端头作为电缆线路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制作质量对电缆的整体电气性能和运行安全至关重要。在制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工艺标准,确保每一步操作都精准无误。这包括剥切尺寸的精确控制,导体连接的紧密性,以及绝缘处理的完善。选择合适的绝缘材料和密封材料是保障接头和终端头绝缘性能和防水性能的关键。同时,对屏蔽层和接地处理的精心设计,可以有效防止局部放电和电磁干扰,保障电缆系统的稳定运行。此外,施工环境的清洁和干燥同样不可忽视,任何杂质和水分的侵入都可能严重影响接头和终端头的性能,甚至缩短其使用寿命。因此,从材料选择到施工环境的管理,每一个环节都需严格把控,以确保电缆接头和终端头的质量达到高标准。

三、机电工程项目电缆敷设质量控制与问题应对

(一)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确保电缆敷设质量的关键。在电缆敷设过程中,要加强对各工序的监督和检查。电缆放线时,要防止电缆扭曲、打结,控制好放线速度;电缆敷设过程中,及时调整电缆的位置和排列,保证电缆的间距符合要求;对于电缆的固定和绑扎,要确保牢固可靠,避免电缆松动。同时,做好施工记录,详细记录电缆的规格型号、敷设路径、接头位置等信息,便于后期的验收和维护。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确保施工过程规范、标准。

(二)常见质量问题分析

电缆敷设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包括电缆损伤、排列混乱、接头接触不良、接地不规范等。电缆损伤可能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外力拉扯、挤压或工具划伤导致,会降低电缆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电缆排列混乱会影响散热和后期维护,还可能因相互摩擦造成电缆损坏;接头接触不良会引起局部发热,严重时可能导致电缆烧毁;接地不规范则无法有效保护电缆和设备,增加安全隐患。这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将对机电系统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影响。

(三)质量问题解决与预防策略

针对常见的质量问题,应采取有效的解决和预防措施。对于电缆损伤,要加强施工过程管理,规范操作流程,使用合适的施工工具,避免电缆受到外力破坏;发现电缆损伤后,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为防止电缆排列混乱,在敷设前要做好规划,采用合适的固定和分隔措施;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调整和整理。对于接头接触不良问题,严格控制接头制作工艺,加强质量检验;定期对电缆接头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接地规范,要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安装接地装置,保证接地电阻符合标准;加强对接地系统的检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接地故障。通过这些措施,提高电缆敷设质量,保障机电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

结束语

机电工程项目中电缆敷设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在电缆敷设过程中,严格遵循安全可靠、规范有序、经济合理的原则,准确把握电缆选型、不同敷设方式施工、接头与终端头制作等核心技术要点,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针对常见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和预防策略,能够确保电缆敷设质量,保障机电系统的稳定、安全运行。随着机电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电缆敷设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也将持续创新和完善,为机电工程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冯朝辉.机电工程项目中电缆敷设技术及其质量控制[J].产品可靠性报告,2025,(01):120-122.

[2]张飞,曹美光,唐毅,崔洪义,李彦.长距离狭小空间内大截面电缆敷设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24,55(21):2669-2672.

[3]裴以军,李永峰.建筑机电工程电缆自动敷设关键技术及应用[J].安装,2024,(S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