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钢结构整体起吊关键工艺参数优化与应用研究
周庆徽
江苏建科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本文以红山新城科研A1地块新建项目中6号楼和7号楼钢结构工程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大跨度钢结构整体起吊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与应用。详细阐述了整体起吊工艺原理、特点及应用场景,分析了吊装设备选型、吊点设置、起拱等关键工艺参数,并提出基于结构受力分析、考虑施工安全与效率、结合现场实际条件的优化策略。通过实际应用,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有效保障了施工安全与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成本,为大跨度钢结构整体起吊施工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大跨度钢结构;整体起吊;工艺参数优化;结构受力分析
一、引言
大跨度钢结构在现代建筑领域应用广泛,如体育场馆、展览馆、大型厂房等。其整体起吊施工工艺复杂,涉及众多关键工艺参数,这些参数的优化与否直接关系到施工的安全性、高效性以及结构的稳定性。以红山新城科研A1地块新建项目为例,6号楼和7号楼钢结构工程中,桁架跨度大、高度高、单体构件重,对整体起吊工艺提出了极高要求。通过对该项目的研究,深入分析大跨度钢结构整体起吊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与应用,对推动钢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跨度钢结构整体起吊工艺概述
(一)整体起吊工艺原理
大跨度钢结构整体起吊工艺旨在借助特定机械设备与技术,将地面拼装好的钢结构整体提升至设计位置。红山新城科研项目的6号楼采用液压千斤顶提升方式,运用液压同步提升技术,以液压提升器为提升机具,柔性钢绞线作为承重索具。通过计算机同步控制系统,精准调控提升过程,保障结构在提升时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此技术利用液压提升器两端楔型锚具的单向自锁作用,在提升器动作时,锚具自动锁紧或放开钢绞线,使重物逐步上升。其工作流程为一个提升器行程250mm,通过周期重复动作实现结构提升。
(二)工艺特点及应用场景
整体起吊工艺具备施工速度快、能大幅减少高空作业量、有效保证结构整体性等优势。在大型建筑项目中,当钢结构构件规格大、数量多,且现场施工场地和条件允许时,该工艺优势显著。红山新城科研项目场地虽存在一定局限性,但通过合理规划施工平面布置,设置临时施工道路、明确汽车吊行驶路线和站位、规划钢构件拼装场等,为6号楼钢结构整体起吊工艺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三、关键工艺参数分析
(一)吊装设备选型参数
1.起重能力
6号楼钢柱吊装时,塔吊最大作业半径40米,理论吊重2.8吨,单个钢柱构件最大重量≤2吨,满足吊装要求。在钢桁架提升作业中,选用的液压提升器型号为TJJ-1100型、TJJ-2000型和TJJ-3500型,额定提升能力分别达110t、200t及350t,根据不同吊点的反力值合理配置,确保提升作业安全可靠。
2.作业半径与起升高度
6号楼钢桁架提升高度约21m,在确定作业半径和起升高度时,需综合考虑钢结构的布局和高度要求,确保钢桁架能准确安装到设计位置。同时,要确保吊装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的稳定性,避免因作业半径和起升高度不当引发安全事故。
(二)吊点设置参数
1.吊点数量与位置
6号楼钢桁架提升共布置6个吊点,5轴布置TJJ-2000型提升器,7轴布置TJJ-3500型提升器,8轴布置TJJ-1100型提升器。这些吊点的布置是根据钢桁架的结构特点和重心分布精心设计的,能确保起吊过程中钢桁架的平衡和稳定。
2.吊点反力计算
通过对6号楼钢结构进行分阶段建模分析,精确计算出各提升吊点的提升反力值。如吊点1反力标准值为1345kN,吊点2为1683kN等。这些数据为选择合适的提升设备和设计提升支架提供了关键依据,确保提升过程中各吊点的受力在设备和结构的承载范围内。
(三)起拱参数
1.起拱目的与意义
6号楼对18m钢次梁GCL1在不同楼层设置不同的预起拱值,6-8层预起拱35mm,9层(屋面)预起拱50mm。设置起拱是为了抵消大跨度钢结构在自重和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保证结构在使用阶段的安全性和外观效果,使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能满足设计要求。
2.起拱值的确定方法
起拱值的确定综合考虑了结构的跨度、荷载、材料特性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通过结构分析软件进行模拟计算,并结合以往工程经验,最终确定合理的起拱值。在实际施工中,还会根据现场监测数据对起拱值进行实时调整,确保结构的变形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四、工艺参数优化策略
(一)基于结构受力分析的优化
1.有限元模拟分析
在6号楼钢结构施工中,借助专业结构分析软件sap2000进行模拟分析是优化工艺参数的关键环节。在提升阶段,软件能够精确模拟钢桁架各杆件在不同提升步骤下的内力分布情况。通过模拟可以清晰地看到,哪些杆件承受较大的拉力或压力,以及节点处的应力集中情况。这对于判断结构在提升过程中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如果发现某些杆件内力过大或应力集中严重,就需要及时调整施工方案或对结构进行加强。在补杆阶段,模拟分析能够呈现补杆前后结构内力的变化。通过对比,可以直观地判断补杆是否有效改善了结构的受力状况,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果补杆后结构内力分布更加合理,应力集中现象得到缓解,那么说明补杆措施是成功的;反之,则需要进一步优化补杆方案。在卸载阶段,模拟可获取结构在卸载过程中的变形趋势。通过预测结构可能出现的变形情况,提前制定相应的措施,如调整卸载顺序、增加临时支撑等,以确保结构在卸载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这些模拟分析所获取的结构变形和应力分布数据,为后续工艺参数的优化提供了科学且精确的依据,使施工团队能够有针对性地调整施工方案,保障施工的安全与质量。
2.优化参数调整
依据有限元模拟结果,当发现结构某部位应力集中严重或变形过大时,施工团队会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若模拟显示结构的某些节点处应力超出允许范围,增加吊点数量是常用的方法之一。增加吊点可以使结构的受力更加分散,降低局部应力集中的程度。通过合理增加吊点,将原本集中在少数节点上的力分散到更多的吊点上,从而减轻这些节点的负担,提高结构的安全性。调整吊点位置也是优化结构受力状态的有效手段。改变吊点位置可以改变力的传递路径,使结构的受力更加均匀。通过精确计算和分析,找到最合适的吊点位置,确保结构在起吊过程中能够保持平衡,减少变形的发生。对于起拱参数,如果模拟发现结构在自重或荷载作用下变形过大,就需要对起拱值进行优化。适当增大起拱值可以抵消部分变形,确保结构在使用阶段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在实际施工中,施工团队会根据模拟结果,结合工程经验,精确调整起拱值,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二)考虑施工安全与效率的优化
1.安全因素考量
6号楼钢结构施工严守安全第一原则。施工前,对液压提升器等吊装设备展开严格性能检测,涵盖起吊能力、部件可靠性与稳定性,只有指标达标,才能确保设备正常运行,避免因设备故障引发安全事故。同时,着重强化施工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定期开展知识讲座与实操演练,提升安全意识。还规范操作流程,制定详尽手册,像液压提升器操作,明确各环节安全要点,以此减少人为失误,全方位筑牢施工安全防线。
2.效率提升措施
合理安排6号楼钢结构施工顺序和流水段划分是提高施工效率的关键。施工团队会根据钢柱、钢梁和桁架的安装特点,制定详细且科学的施工进度计划。先进行钢柱的吊装和固定,为后续钢梁和桁架的安装提供稳定的支撑。在钢柱安装完成后,依次进行钢梁和桁架的安装,使各工序紧密衔接,避免出现施工延误。在进行某一层的钢结构安装时,合理安排钢柱、钢梁和桁架的吊装顺序,确保各构件能够高效、有序地安装到位。积极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也是提高施工效率的重要手段。如使用高效的焊接设备,可以缩短焊接时间,提高焊接质量;采用先进的测量仪器,能够更精确地测量构件的位置和尺寸,减少安装过程中的调整时间,从而提高整体施工效率。
(三)结合现场实际条件的优化
1.场地条件利用
在6号楼钢结构施工中,充分利用项目现场已施工完成的环形道路作为汽车吊行驶至地下室顶板的路线,具有诸多优势。这样既能保证汽车吊的顺利通行,又避免了重新开辟道路带来的成本增加和时间浪费。针对地下室顶板需承受汽车吊和钢构件临时堆场荷载的情况,施工团队在地下室采用了48系列承插型盘扣式模架体系作为回顶支撑方案。通过精确计算和设计,确定了回顶支撑的合理布局和参数。根据地下室顶板的承载能力和汽车吊、钢构件的荷载分布情况,计算出立杆的间距、步距以及横杆、斜杆的布置方式,确保回顶支撑的强度和稳定性满足要求。通过这些措施,实现了场地的有效利用,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保障。
2.气候条件适应性
根据气候条件的变化调整施工安排。在风力较大时,若风速超过规定的安全限值,停止吊装作业或采取增加防风措施,如设置防风缆绳。合理调整吊装顺序,选择在风力较小的时段进行关键构件的吊装,避免在恶劣天气条件下进行关键施工工序,如雨天避免焊接作业,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五、关键工艺参数优化的应用实例
(一)红山新城科研项目6号楼应用
1.提升工艺参数优化实施
在6号楼钢结构提升过程中,提升支架的稳定性是确保施工安全的关键。施工团队对提升支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验算,采用铰接支座作为提升支架根部的连接方式。这种连接方式能够有效地传递荷载,同时允许支架在一定范围内转动,适应结构在提升过程中的变形。根据计算所得的荷载组合,对支架的强度、稳定性以及变形进行了全面分析。在强度方面,通过计算不同工况下支架各部件所承受的应力,确保其在允许范围内。对于稳定性,考虑了各种不利因素,如风力、振动等对支架的影响,通过增加支撑、加强连接等方式,提高支架的稳定性。在变形分析中,重点关注提升支架吊点处的下挠以及水平位移情况。计算结果显示,提升支架吊点处最大下挠7.9mm,X向最大水平位移4.8mm,Y向最大水平位移6mm,最大应力比0.798,各项指标均满足提升要求,为提升施工的安全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2.效果评估
优化后的工艺参数应用于6号楼钢结构提升施工,取得了显著成效。施工过程顺利完成,结构的各项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在提升过程中,结构的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最大下挠值在允许范围内,这不仅保证了结构在施工阶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也为后续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施工过程的顺利推进,施工效率得到显著提高,原本可能需要较长时间完成的提升工作,在优化工艺参数后得以缩短,从而缩短了施工周期,减少了工程成本,提高了项目的整体经济效益。
(二)红山新城科研项目7号楼应用
本部分内容聚焦7号楼钢结构施工,阐述工艺参数优化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估。与6号楼不同,7号楼采用300t汽车吊进行桁架吊装,在施工过程中针对汽车吊站位、吊点设置、起拱值确定及悬挑端胎架等方面进行关键工艺参数优化。通过这些优化措施,7号楼施工在质量、安全和效率上取得显著成效,同时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借鉴。
1.吊装工艺参数优化实施
7号楼钢结构吊装施工采用300t汽车吊,与6号楼液压提升工艺不同。施工团队详细开展汽车吊站位工作,勘查场地并运用软件模拟,综合起吊半径、高度等因素确定最佳站位,核算加固地基保障吊车稳定。吊点设置依据设计与力学模型,考虑多因素精确计算,经多次模拟确定合理吊点并加强局部结构。设置桁架起拱值时,利用软件模拟各阶段受力,考虑多种荷载影响得出合理值,精准控制大跨度桁架起拱。同时,对悬挑端胎架详细验算,模拟不同阶段受力,优化加强不达标部位,确保其稳定支撑悬挑结构。
2.效果评估
优化后的吊装工艺助力7号楼钢结构施工成果斐然。施工质量层面,精准吊点与合理起拱,让构件对接误差微乎其微,减少焊接缺陷,提升结构承载,确保安装精度,降低后期调整量。安全方面,优化汽车吊站位、吊点及起拱值,吊装全程平稳,严格验算悬挑端胎架,杜绝安全事故,营造安全环境。施工效率显著提升,减少就位调整,避免施工中断,工序一次完成,大幅缩短工期,保障项目按时交付。7号楼钢结构性能达标,为后续施工筑牢根基,其成功经验可供类似项目借鉴,结合实际优化工艺,提升建筑行业施工水平。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跨度钢结构整体起吊关键工艺参数的优化对施工意义重大。通过红山新城科研项目6号楼和7号楼的实践,验证了优化策略的有效性。在未来的钢结构施工中,应持续借助先进技术,如有限元模拟分析,不断优化工艺参数。同时,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合理利用现场条件,进一步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杨金雨.大跨度钢结构施工中整体预拼吊装技术[J].四川建材,2024,50(7):144-146
[2]许君辉.大跨度钢桁梁拱桥柔性拱整体提升施工关键技术[J].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25,23(1):86-91
[3]李万润,范博源,赵文海,杜永峰.基于无人机及YOLOX视觉算法的大跨度钢结构吊装过程位移监测[J].振动与冲击,2024,43(17):61-70
[4]李元春,刘朋朋,曹富强,刘垚,赵维维.大跨度钢桁架整体吊装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J].建筑技术,2024,55(4):400-403
[5]孙武.大跨度钢结构首榀桁架吊装施工及数值模拟分析[J].安徽建筑,2024,31(1):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