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体现

作者

王刚

江苏云立物联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 苏州 215100

摘要:随着全球资源短缺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各行业发展的核心要求。土木工程作为资源密集型行业,其设计环节对资源利用效率、环境影响和工程寿命起着关键作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根植于行业理念中, 日后从事土木工程建设这样一个能耗惊人、占用资源数量巨大的行业工作时, 心系环境, 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文旨在探讨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具体体现,从资源优化利用、环境友好设计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如何通过设计策略实现土木工程的可持续性,为行业从业者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推动土木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土木工程设计;资源利用;环境友好;全生命周期

0引言

在当今全球化与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土木工程作为支撑社会发展的基础性行业,其建设规模与复杂性不断增加。然而,传统土木工程设计往往忽视了资源利用效率与环境影响,导致资源浪费、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为土木工程设计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它强调在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要求土木工程设计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变革。因此,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土木工程设计,不仅是行业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键举措。

1资源优化利用

1.1材料选择与可持续性

材料是土木工程的基础,选择可持续性材料是实现资源优化的关键。可持续材料应具备可再生性、可回收性和低环境影响等特性。在设计中优先选用绿色建筑材料,如竹材、木材等可再生材料,以及钢材、混凝土等可回收材料,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例如,竹材作为一种快速生长的天然材料,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耐久性,可有效替代部分传统木材。同时,钢材和混凝土的可回收性使其在工程结束后仍能重新利用,大大降低了资源浪费和环境负担。此外,选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建筑材料,不仅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升建筑的健康性能。

1.2资源高效利用策略

在设计阶段,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例如,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减少现场施工中的材料浪费。预制装配式建筑将构件在工厂预制生产,现场装配安装,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损耗和建筑垃圾产生。同时,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精确计算材料用量,避免过度设计和浪费。BIM技术能够实现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管理,通过三维建模和模拟分析,优化设计方案,精确计算材料用量,从而提高设计精度和施工效率。

1.3水资源与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木工程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水资源和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例如,设计雨水收集系统和中水回用系统,减少对市政供水的依赖。雨水收集系统可将屋面雨水收集、储存并净化处理后用于景观灌溉、道路冲洗等非饮用水用途,有效缓解城市用水压力。中水回用系统则通过处理生活污水,将其再生为中水用于冲厕、绿化等,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2环境友好设计

2.1场地设计与生态保护

土木工程设计应从场地规划入手,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在场地选择时,优先考虑利用废弃地或城市空地,避免占用生态敏感区域,如湿地、森林和自然保护区。例如,将废弃工业用地或城市闲置地块改造为建筑用地,既能盘活土地资源,又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的侵占。同时,通过合理的场地布局和植被恢复措施,保护场地内的生态平衡。设计中应保留场地内原有的树木和植被,构建生态廊道,为动植物提供栖息和迁徙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提升场地的生态价值和景观品质。

2.2污染控制与环境质量提升

设计中应注重污染控制,减少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例如,采用低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的建筑材料,减少室内空气污染,保障使用者的健康。同时,优化施工方案,降低施工噪音和扬尘污染。通过设置围挡、洒水降尘、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措施,减少对周边居民生活的干扰,提升周边环境质量。此外,合理规划施工废弃物的处理,避免对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保护施工现场及周边的生态环境,增强项目的社会认可度和环境友好性。

2.3绿色建筑技术的应用

绿色建筑技术是实现环境友好设计的重要手段。在土木工程设计中,应积极引入自然通风、采光、遮阳等被动式设计策略,减少对机械通风和人工照明的依赖。例如,通过合理的建筑朝向和窗墙比设计,实现良好的自然采光和通风效果,降低能耗。同时,结合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如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光伏发电系统等,为建筑提供部分能源,降低建筑的碳排放。这些技术不仅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还能提升建筑的环境性能和经济效益,推动土木工程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3全生命周期设计

3.1全生命周期理念的引入

全生命周期设计强调从项目规划、设计、施工到运营维护的全过程可持续性。在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工程的使用寿命、维护成本和拆除后的资源回收利用,通过优化设计方案,延长工程寿命,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例如,选择耐久性高的材料和结构形式,减少因材料老化导致的频繁维修和更换。同时,结合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对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进行模拟和优化,提前规划运营维护策略,确保工程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

3.2可维护性与可改造性设计

在土木工程设计中,应注重工程的可维护性和可改造性。通过模块化设计和标准化构件的使用,方便工程的维护和改造,减少因维修和改造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影响。例如,采用标准化的预制构件,不仅便于施工,也便于后期更换和维护。同时,预留可改造空间和接口,使建筑能够适应未来功能变化的需求,延长其使用寿命,避免因功能过时而提前拆除造成的资源浪费。

3.3拆除与再利用设计

设计阶段应考虑工程拆除后的资源回收利用。通过采用可拆卸结构设计和标准化构件,提高拆除效率,减少拆除废弃物的产生。例如,采用螺栓连接的钢结构设计,便于拆卸和回收。同时,合理规划拆除后的材料回收利用路径,将废弃材料分类回收,用于新的建设项目或再加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4结语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是实现行业转型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资源优化利用、环境友好设计和全生命周期管理三个维度,探讨了可持续理念在土木工程设计中的具体体现。通过合理选择材料、优化场地规划、引入绿色建筑技术和注重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策略,可以显著提高土木工程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延长工程使用寿命。这些设计策略不仅有助于降低工程成本,还能提升工程的社会和环境效益。未来,土木工程行业应进一步深化可持续设计理论研究,加强技术应用与实践,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为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苗凯雄.高性能绿色建筑材料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J].建材发展导向,2025,23(04):46.

[2]孟宪宏,姜楠,苏玥名.新工科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迭代发展及路径探索[J].秦智,2025,(02):8890.D

[3]周科峰,李宇峙.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概论”课程教学初探[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4,26(04):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