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研究

作者

宋凡

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3

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自然资源管理工作面临着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测绘地理信息作为获取和处理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手段,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剖析了两者融合的现状,阐述了融合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探讨了融合带来的优势以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旨在为推动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深度融合,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效能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关键技术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愈发重要。自然资源管理涵盖了土地、矿产、森林、水等多种资源的管理工作,其复杂性和综合性不断增加。测绘地理信息凭借其在地理空间数据获取、分析和应用方面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自然资源管理不可或缺的支撑。通过两者的深度融合,能够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技术保障,促进自然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升级。

二、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融合现状

(一)数据共享方面

测绘地理信息部门与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已实现一定程度的数据共享。测绘部门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支持自然资源管理,同时自然资源管理数据反馈测绘部门,促进数据更新。但数据共享存在问题,如标准和格式差异导致整合困难,坐标系统不一致需转换,以及数据更新不及时影响决策。

(二)业务协同方面

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在某些业务领域协同作业,如土地调查和矿产资源勘查。但业务协同广度和深度不足,业务流程脱节,缺乏统一平台,信息传递不畅,工作效率低。

三、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的关键技术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

GIS 技术能够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管理、分析和可视化表达。在自然资源管理中,通过 GIS 技术可以将土地、矿产、森林等各类自然资源数据进行整合,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管理数据库。利用其空间分析功能,如缓冲区分析、叠加分析等,可以辅助自然资源管理决策。例如,通过缓冲区分析可以确定自然保护区周边一定范围内禁止开发建设的区域;通过叠加分析可以综合评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二)全球定位系统(GPS)与卫星遥感(RS)技术

GPS 技术能够实时、精准地获取地面物体的三维坐标信息,为自然资源管理中的实地调查、监测等工作提供准确的定位服务。卫星遥感技术则可以大面积、快速地获取地球表面的影像信息,通过对不同时期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可以监测自然资源的动态变化,如土地利用变化、森林覆盖变化等。例如,利用卫星遥感影像可以及时发现非法占用耕地、森林砍伐等行为,为自然资源执法监管提供有力证据。

(三)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

大数据技术能够对海量、多源、异构的测绘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数据进行高效处理和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潜在价值。云计算技术则为数据存储和计算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并行计算,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在自然资源管理中,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可以实现对自然资源数据的实时监测与预警。例如,对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分析,预测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并及时发出预警信息。

四、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的优势

(一)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

通过深度融合,能够获取更加全面、准确的自然资源信息,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进行综合分析,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在制定土地利用规划时,结合测绘地理信息和土地资源现状数据,运用空间分析模型,可以制定出更加合理、符合生态保护要求的规划方案,避免盲目开发和资源浪费。

(二)提升资源监管的效率与精准性

借助测绘地理信息的实时监测和定位技术,以及大数据分析能力,能够及时发现自然资源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并精准定位,实现快速响应和处置。例如,利用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设备相结合的方式,对森林资源进行全方位监测,一旦发现火灾、病虫害等异常情况,能够迅速确定位置和范围,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保障。

(三)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深度融合有助于对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分布和变化情况进行全面掌握,从而实现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通过对资源利用的动态监测和评估,能够及时调整开发利用策略,避免过度开发,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例如,在水资源管理中,结合测绘地理信息和水文数据,合理调配水资源,保障生态用水需求,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面临的问题

(一)体制机制障碍

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在管理体制上存在一定差异,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不够清晰,导致在融合过程中出现协调困难、推诿扯皮等现象。同时,缺乏统一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来指导两者的融合工作,使得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等方面缺乏制度保障。

(二)技术人才短缺

实现深度融合需要既懂测绘地理信息技术又熟悉自然资源管理业务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这类人才相对匮乏。一方面,测绘地理信息专业人才对自然资源管理业务了解不足,难以将技术有效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中;另一方面,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对先进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无法充分发挥技术优势。

(三)安全风险问题

融合过程中涉及大量敏感的自然资源数据和地理信息数据,数据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安全风险可能导致国家资源安全和信息安全受到威胁。同时,在数据共享和应用过程中,如何平衡数据开放与安全保护的关系,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促进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的策略

(一)完善体制机制

建立健全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融合的协调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制定统一的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从制度层面保障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等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出台相关的数据共享管理办法,明确数据共享的范围、方式、流程以及安全责任等。

(二)加强人才培养

通过高校教育、在职培训等多种途径,培养复合型人才。在高校相关专业设置中,增加跨学科课程,培养既具备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能力又掌握自然资源管理知识的人才。针对在职人员,开展定期的技术培训和业务交流活动,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例如,组织测绘地理信息和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联合培训,学习对方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三)强化数据安全保障

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等,确保数据在传输、存储和应用过程中的安全。加强对数据安全的监管,建立数据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同时,制定合理的数据开放策略,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数据的合理利用。例如,对不同级别的自然资源数据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采用脱敏处理等方式对敏感数据进行保护后再开放使用。

七、结论

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是新时期提升自然资源管理水平的必然趋势。通过融合能够带来诸多优势,如提高管理决策科学性、提升资源监管效率与精准性、促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等。然而,在融合过程中也面临着体制机制障碍、技术人才短缺、安全风险等问题。通过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强化数据安全保障等策略,可以有效推动两者的深度融合,为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实现自然资源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深入拓展,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的融合将展现出更大的潜力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张进春.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矿产资源管理的思考[J].中国金属通报,2024,(05):146-148.

[2]马丽红.新时期测绘地理信息与自然资源管理深度融合[J].华北自然资源,2023,(04):105-107.

[3]王小平,赵勇,李佳,等.新时期专业档案归档问题与对策——以测绘地理信息档案为例[J].测绘通报,2022,(10):133-137.DOI:10.13474/j.cnki.11-2246.2022.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