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作者

熊玉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东山乡中心小学 674215

摘要:由于教育理念和目标的持续更新,学生的逻辑推理技巧已转变为小学阶段的数学训练焦点。现代的小学数学老师已经开始刷新教育理念,并且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思考技巧的关键作用。通过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引入探索性学习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进行小学数学教育,能显著提升小学数学教育的效果。所以,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考技巧的个人观点,来探讨和解读这种技巧的培育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创新与实践

引言:小学的数学课程具有极其关键和实际的价值,它就像一扇通往数学领域的门。然而,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们对于数学的基本理解和掌握尚未完全,他们仍然处于一个初步的学习过程中,这也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关键阶段。在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下,老师更倾向于给予知识,期待学生具备充分的考试技巧。然而,现代的教育模式下,老师开始认识到给予知识的价值,并且更专注于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思考模式与技巧,目标是增强他们的独立学习技巧。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引领下,教师需要注重在真实的教学环节中提升学生的数学思考技巧。因此,本文主要对小学数学思维训练方法进行相关分析。

一、把握学生的思维起点,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经验表明,对于所有的数学新概念的传授,都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之上。所以,作为一名老师,需要擅长在与新的知识有所关联的过去的信息里,找到学生的记忆坚持的地方,理解新的知识的链接,并且提供具有深度和启示的问题,这样才能引发他们对新知识的好奇心。比如在讲授“小数的乘除法”主题时,应该利用学生已经熟悉的“整数的乘除法”知识作为新旧知识的桥梁,激发学生去思考,将“变除”转化为乘法,并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旧知识去处理新的问题。此外,“整数、分数除法化乘法”也能被应用于指导。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进行了实际操作,有序地进行了计算,并熟悉了运算规则。毫无疑问,各种知识和学生的思考起始点各不相同,但是,在数学教育中,思维训练必须从思考的“触发点”开始,借助已有的知识背景,通过“转移”和“转换”,让学生的思考过程变得明确、有序和逻辑。比如,当教授“平均数”这个课题时,老师可以依据信息计算平均值,并用条形图形的方式展示计算的结果。这样做不仅能够向学生传授数形相结合的关键理念,还能增强他们的逻辑推理技巧,并有助于他们对数学思维的理解更加深入。

二、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育创新思维

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在数学的授课中,数学老师不只是关注结果的验证与运用,更需要注重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数学老师需要引导学生沿着老师精心规划的一条“再次发现”的途径去寻找并理解事物变化的原因以及其内部的关联。通过学生个体的努力,利用学生以往的知识和经历,对所需的信息进行重新“创造”。因此,教师必须准确地定位知识的开端,同时依据数学信息的实际状况,最大限度地唤醒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全方位地参与到构建知识的整个过程中。比如,当数学老师讲解圆柱体的侧面积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向学生们提供准备好的圆柱体教具,接着,沿着一条高线切割出它的侧面,最后把它放置在桌子上。老师运用事先制作的多媒体教材,为学生演示曲面的长方形(其侧面可以被扩展为一个平面)的扩展步骤。请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和对比:①长方形的宽度和圆柱的高度之间存在何种联系?(长方形的宽度等于圆柱的高)②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之间存在何种联系?(圆柱的侧面积就等于长方行的面积)③圆柱的侧面积是指什么?经过实际操作、观察、研究、比较、融合和感知,数学老师能够得出一个定理:长方形的面积是长乘宽,而圆柱体的侧面积则是底面周长乘高。在此基础上,数学老师可以进一步解析圆柱侧面积与圆柱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面积关系,并做一些基本的判断和推理,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考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数学教师可以利用创建融洽、愉快的课程环境,激发学生的各种感知,有助于学生们主动参与到数学的学习、研究中去,同时也让学生们掌握了在周遭收集到数学资讯后,进而如何提升学生们的数学观察、解读等技巧。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考技巧,老师需要优先刺激他们的思考欲望,启迪他们的数学潜质,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态度,最大限度地展现他们的自我驱动力。老师可以运用场景模拟和引导策略来进行有益的训练,并依照学生的具体状态来选择适合的训练手段,这样才能增强训练的成效。比方说,当数学老师进行“乘除法”的教学,可以通过情境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并通过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进行实践性的训练:苹果每斤的价格是4元,小明一次性购买了五斤,总计花费多少元?经由处理真实的问题,学生们熟练地运用了乘法的运算方式,从而让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变得越来越紧凑。此外,它还点燃了学生对于解答问题的热忱和好奇心,并且为学生的思考能力的进步奠定了稳固的基石。例如,在教授“倍数的认识”的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引导:小明拥有17个气球,其中5个是白色的,6个是红色的,3个是紫色的,2个是黄色的,1个是黑色的,那么哪些气球是倍数关系呢?鼓励学生带着疑惑去学习,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结语:总结来说,数学老师需要遵循教学原则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寻找新颖性和创新性为出发点,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数学老师应该确保所有智力层次的学生的思考能力都有所提升,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有勇气表达自我,并真实地展示出教育的创新理念。唯有如此,数学老师才可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扩大他们的认知范围,才让他们都愿意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

参考文献

[1]江忠.巧用数形结合优化小学数学教学[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32(1):101-106,127.

[2]丁锐,黄毅英,林智中,马云鹏.小学数学课堂环境与学习成果的关系[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1):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