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与改进
毕传杰
身份证:211321199406302228
引言
工程概预算作为建筑工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对工程的投资控制、成本管理及顺利实施起着关键作用。科学合理的概预算编制能够为工程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效控制工程造价,避免资源浪费。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工程规模日益扩大,技术工艺愈发复杂,传统的概预算编制方法已难以满足实际需求。因此,深入研究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对于提高建筑工程管理水平、促进建筑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工程概预算编制的基础内容
(一)常见的编制方法
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主要包括定额计价法和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定额计价法以国家或地区发布的定额为基础,根据工程数量和定额单价计算工程造价,具有计价依据统一、操作相对简单的特点。工程量清单计价法则是由招标人提供工程量清单,投标人根据自身情况自主报价,更能体现市场竞争机制,有利于发挥企业的技术和管理优势。此外,还有实物量法等其他编制方法,不同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和特点,需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运用。
(二)编制的重要性
工程概预算编制是建筑工程投资控制的首要环节,其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的资金安排和成本控制。通过合理的概预算编制,能够在工程 科学估算,为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确保项目投资决策的合理性。同时,概预算也 工程合同、拨付工程款、进行工程结算的重要依据,能够规范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经济行为,避免合同纠纷和资金风险,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编制需遵循的原则
工程概预算编制需遵循客观性原则,即依据工程设计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市场价格等实际情况进行编制,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还应遵循完整性原则, 涵盖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所有费用,包括直接费、间接费、利润、税金等,避免漏项缺项。此外,需遵循规范性原则,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计价规范进行编制,保证编制成果的合法性和统一性,便于不同项目之间的比较和管理。
二、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在建筑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编制方法滞后
部分建筑工程仍沿用传统的定额计价法,该方法以静态的定额为基础,难以适应市场价格的动态变化和新型施工技术、材料的应用。定额更新速度较慢,与实际施工情况存在脱节, 导致编制出的概预算与工程实际成本偏差较大。同时,对于一些复杂的建筑工程,传统编制方法在处理交叉作业、多专业协同等问题时缺乏灵活性,无法准确反映工程的真实造价。
(二)编制人员专业素质不足
工程概预算编制工作对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较高, 需要编制人员熟悉工程设计、施工工艺、市场价格及相关法规政策。但部分编制人员缺乏系统的专业培训 新的计价规范和编制方法掌握不够,在编制过程中容易出现计算错误、漏项等问题。还有一些编制人员缺乏实践经验,对施工现场情况了解不足,导致编制的概预算与工程实际需求不符,影响工程的成本控制。
(三)动态管控机制缺失
建筑工程建设周期长,期间市场价格、政策法规等因素可能发生变化,对工程造价产生较大影响。然而,当前许多工程在概预算编制后缺乏有效的动态管控机制,未能及时根据这些变化对概预算进行调整和更新。这使得概预算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逐渐失去指导意义,容易出现超预算现象,增加工程的投资风险。同时,由于缺乏动态跟踪,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概预算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影响工程的顺利推进。
三、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的改进
(一)完善编制方法体系
针对建筑工程的特点和市场发展需求,对概预算编制方法进行优化和完善势在必行。首先,我们应在保留定额计价法合理部分的基础上,积极 单计价法, 这 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市场竞争的优势,使价格更加透明,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应积极引入先 理念和技术,例如将BIM 技术应用于概预算编制中,实现工程量计算的自动化和 化, 这不仅能够提 ,还能显著提升概预算的准确性。此外,针对不同类型的工程,制定针 制细则,确保编制方法既能适 应各类工程的特点,又具有实际的可操作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
(二)加强编制人员队伍建设
为了提升工程编制人员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建立健全编制人员培训体系显得尤为重要。该体系应包括定期的专业培训与继续教育,确保编制人员能够及时跟进和掌握最新的计价规范、编制方法及相关技术知识。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以满足不断变化的行业需求。同时,加强实践锻炼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应安排编制人员定期深入施工现场,亲身体验施工工艺和流程,通过实际操作积累实践经验,增强对工程实际情况的直观把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教育同样被放在突出位置,通过培训和日常管理,培养编制人员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确保他们在工作中能够坚持原则,保持严谨性和公正性。此外,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对于提升编制人员的工作质量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定期的绩效考核,不仅能够评估编制人员的业务水平,还能激励他们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为整个编制团队的整体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三)强化动态管控与调整
为了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和合理性,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工程概预算动态管控机制至关重要。该机制应包含对市场价格波动、政策调整等关键因素的实时监测与分析,以便及时评估这些因素对工程造价可能产生的影响。基于监测数据,通过严格的程序对工程概预算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确保其始终与工程实际成本相匹配。此外,强化概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跟踪检查,定期进行实际支出与概预算的对比分析,深入探究差异产生的原因,并据此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以防止成本超支。为进一步提升动态管控的效率和准确性,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构建概预算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的高效共享和动态更新,从而为工程造价的精细化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结束语
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在建筑工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投资效益和顺利实施。当前,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在应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完善编制方法体系、加强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动态管控等措施加以改进。只有不断提升工程概预算编制水平,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投资控制、成本管理中的作用,为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建筑行业应充分重视工程概预算编制方法的改进与创新,推动建筑工程管理向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促进建筑行业的持续健康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宁. 建筑工程概预算编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 砖瓦, 2023, (05): 120-123.
[2]吴家琪. 提高工程概预算准确性的有效方法[J]. 建筑与预算, 2023, (01): 13-15.
[3]刘畅. 提高工程概预算编制质量的措施分析[J]. 低碳世界, 2019, 9 (08): 272-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