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无人机搭载计量设备的精度提升策略研究

作者

缪永明

云南省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 云南 650228

引言

无人机虽然一直在不断发展以及运用在测量、调查和监测等方面,但同时也受限于飞行的稳定性、传感器的精确度以及对数据处理的能力等的限制,依然在无人机应用的高精度测量上有所不足。为了改善这一现状,需为提高无人机所携带测量仪器的精确度而寻求解决途径,即对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传感器的灵敏度以及对数据的处理方式进行一定的改良,这也是保证无人机测量更加精确的重点。

1、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应用前景

1.1 计量设备在无人机中的重要性

计量组件作为重要组成部件之一,对于无人机进行各种精确化执行的关键要素,与计量组件的质量、精准度与测量结果的准确度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无人机的应用实施中,计量组件并不仅仅只是某一组件,很有可能是多种技术的结合,比如光学传感器组件、激光雷达组件、惯性测量组件(IMU)、卫星定位系统(GPS)等,计量组件用来准确地测量各种物理参数(如距离、高度、角度等),来向无人机传输必要的信息依据。例如,配置有激光雷达组件的无人机能够测量出所面对地面物体的距离并且绘制出清晰的立体模型,制造出精确的地形图,因此,计量组件的功能与其精准度对于无人机的工作效果具有极高的影响。计量组件的质量提升了测量的准确度,还能保持无人机的飞行平稳,使得无人机能够处理更高难度的工作任务。

1.2 无人机搭载计量设备的应用现状与潜力

目前,由于无人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行业都开始应用搭载计量设备的无人机来进行各种精确测量和任务执行。例如,无人机遥感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环境监测、地形勘察等多个领域,并且在许多应用场景中,计量组件(如激光雷达、光学传感器、GPS 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无人机能够执行精确的任务,这些设备必须提供准确的数据,这就需要考虑影响精度的多个因素。例如,农业领域中的无人机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作物生长情况,精确调整喷灌和施肥,提升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在地理信息系统(GIS)领域,搭载高清相机与激光扫描器的无人机能够进行高精度地面测量与3D 建模,代替传统地面测量方法,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精度。然而,随着应用场景的日益复杂化,如何在更复杂的环境中保持测量的精度,成为了无人机技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接下来,我们将分析影响无人机精度的主要因素,包括飞行稳定性、传感器精度等。

2、无人机精度影响因素分析

2.1 飞行稳定性

稳态特性对无人机精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和无人机飞行状态、飞行航线控制以及运行状况的所有变量都可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其搭载 确检测过程。 机在天空飞行的过程中,由于存在诸如风、流、气的变化等因素作用于 航线的不稳 也会影响其所搭载的传感器获得检测数据的精确度。例如大风可能会使无人机 生晃动现象,进而 无人机所搭载传感器进行准确读数获得的状态。为了提高无人机的飞行动态稳定性,现在已经运用于具有高性能飞行导航控制模块和多种传感器结合方式于一体的无人机上。

2.2 传感器精度

无人机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受到传感器精度的影响。传感器主要是搜集飞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如位置、速度、加速度以及高度等。传感器的精 真实性和精确度,因此对各类不同的传感器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惯性 激光 光学传感器等都有相应的精度要求。例如GPS 信号精度受卫星数量及其干扰的大小,惯性传感器的误差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次累积。

3、提升无人机精度的策略

3.1 优化飞行控制系统

作为无人机飞行的重心环节之一,飞行控制的精准对于无人机的正常起飞落地和运行完成度都有着重大意义。在加强无人机精确的管理方面需要着力提升无人机的稳定性,减少错误率和提高飞行路径的精准度,以此来保证无人机的飞行质量。首先,高水准的无人机一般配备高质量的陀螺仪装置(惯性测量模块,IMU),它可以实时对无人机姿态、速度、加速度等参数进行控制。不过受外部因素的影响,在飞行操控过程中的风力、温度升降等因素或气压的变化都会影响飞行稳定性。因此,为了克服这一缺点,无人机控制系统应当采用智能化修正和自主调节,可以借助融合飞行控制数据的手段进行误差补偿,及时调节无人机飞行参数,使其能够适应不同的飞行环境。另外,多种传感器的使用也可以有效提升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精准度。例如,将GPS 和陀螺仪整合后,除了能够精准获取位置精度之外,还能够及时调节无人机的姿态、方向,不至于在飞行途中偏离飞行路线。

3.2 选择高精度传感器

精准的传感器是保证无人机准确性的重要前提,一般无人机上会配备一些传感器,用于采集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如位置、速度、加速度、天气状况等。常用的传感器有惯性传感器(IMU)、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视觉传感器、激光雷达传感器(LiDAR)等。由于各类传感器的特点及精度不同,因此根据具体任务要求,需要选择优质的传感器。比如,普通的GPS 系统可以提供实时的定位服务,但由于受到GPS 信号质量及强度的影响,精度受信号质量、大小制约,信号在城市高楼或森林区域容易受到遮挡或干扰。

3.3 改进数据处理方法

在无人机进行作业中,数据会大量输出,但也有许多噪声信息以及错误数据和冗余数据,因此,需要对无人机作业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高效准确的处理。对此我们就要改革数据处理方式,处理数据的工作分为很多阶段,其中第一阶段是数据净化,也就是舍去一些没有用的噪声数据,只留下有益的数据。此阶段会受到传感器故障、外部因素等的影响,为了能够减少外界噪声数据,应用过滤器如卡尔曼、粒子滤波器等技术,能对数据去除一定的噪声数据,从而有效增强了数据的安全性。第二阶段是数据融合技术,数据融合技术就是将多个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统一起来的一种方式。

结论

在本篇文章中对无人机载测控装置的精确度提高了相关的对策,如改变无人机操控系统来提高精确度;更换高精密程度传感器;更改进化数据处理技巧;且通过优化无人机动作算法,提高其稳定性能,来减少外环境对测量精度的影响。通过选取高精密传感器以及对传感器的补偿误差来进行精确测量的基础条件等。因此通过进一步优化无人机在测量中使用过程中数据净化和整合方法,则有利于避免对数据处理的错误,从而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综上,对以上几种措施的结合使用,可大大提升无人机应用各个领域的测量更为精准和可靠。

参考文献

[1] 王景涛; 高志浩; 李长青. 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农业监测中的应用与发展[J]. 农业工程学报, 2023(5):45-50.

[2] 张耀东; 陈卓然. 基于改进算法的无人机定位精度提升方法研究[J]. 测绘学报, 2023(11): 101-107.

[3] 刘振宇; 孙星宇; 杨文博. 无人机搭载激光雷达系统精度优化研究[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2(8):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