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特种设备智能检验机器人研发与实践探索

作者

王彦龙

机械工业兰州石油化工设备检测所有限公司 甘肃省兰州市730000

引言: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关乎生命财产安全,传统检验方式效率低、风险高。智能检验机器人的研发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本文对其研发与实践进行深入探索,以提升特种设备检验的质量与效率。

1 特种设备智能检验机器人研发背景与意义

1.1 研发背景

特种设备如电梯、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然而,其运行环境复杂,检验难度大。传统检验主要依靠人工,存在劳动强度大、检验周期长、难以全面检测等问题。随着科技发展,对特种设备检验的智能化、自动化需求日益迫切。

1.2 研发意义

智能检验机器人可替代人工完成高风险、高强度的检验任务,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能实时获取设备状态信息,为设备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降低设备故障和事故发生率,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还能推动特种设备检验行业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2 特种设备智能检验机器人设计与研发

2.1 机械结构设计

根据特种设备的特点和检验需求,设计合适的机械结构。对于管道类特种设备,设计具备爬行功能的机器人,采用履带式或轮式行走机构,确保在管道内稳定移动。同时,配备可伸缩的机械臂,用于搭载检测传感器,实现对不同位置的检测。对于高空设备,设计飞行式机器人,具备良好的机动性和稳定性,可到达人工难以触及的部位。

2.2 硬件系统集成

硬件系统是机器人的基础支撑。集成多种传感器,如超声传感器用于检测设备内部缺陷,激光传感器用于测量设备尺寸和形状,视觉传感器用于获取设备表面图像[1]。同时,配备高性能的处理器和数据传输模块,实现传感器数据的快速处理和实时传输。采用可靠的电源系统,保证机器人在长时间工作中的电力供应。

2.3 软件算法开发

开发智能的软件算法是机器人实现自主检验的关键。采用机器学习算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识别设备的缺陷类型和程度。利用路径规划算法为机器人规划最优的检验路径,提高检验效率。开发人机交互界面,方便操作人员对机器人进行远程控制和监控。

3 特种设备智能检验机器人实践应用与挑战分析

3.1 实践应用案例

在某化工企业的压力容器检验中,应用智能检验机器人进行全面检测。机器人通过爬行机构进入压力容器内部,利用超声传感器检测焊缝和母材的缺陷。检测数据实时传输到地面控制中心,操作人员通过人机交互界面查看检测结果。与传统人工检验相比,检验时间缩短了 50% ,检测精度显著提高。

在电梯井道狭窄空间内的检测工作,智能机器人可以携带高清摄像头、超声传感器、激光雷达等检测设备,沿着导轨上下爬行,对井道内的导轨、电缆、轿厢壁等部件进行全面细致的外观检查,拍摄高清图像并实时传输给检测人员,以便及时发现部件表面的腐蚀、变形、损伤等缺陷[2]。

3.2 应用效果评估

3.2 应用效果评估

通过多行业的实践验证,智能检验机器人在特种设备领域展现出显著优势。在效率方面,自动化检测流程大幅缩短作业周期,减少了设备停机时间,尤其适用于大型企业批量设备的定期检验。检测精度上,高精度传感器与智能算法的结合,使检测分辨率达到微米级,能够发现传统目视检测无法识别的早期缺陷,有效预防设备故障升级[3]。安全性提升更为突出,机器人替代人工进入高危环境作业,避免了高温、高空、有毒气体等危险因素对人员的伤害,降低了企业安全生产风险。

此外,智能检验还带来数据管理模式的革新。机器人采集的标准化数据可长期存储与追溯,通过数据分析模型挖掘设备运行规律,为预测性维护提供支持,推动特种设备管理从被动维修向主动预防转变。

3.3 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策略

智能检验机器人推广应用存在设备适应性、数据处理及可靠性保障等难题。特种设备类型复杂,球形储罐曲面、长距离管道狭小空间等对机器人运动能力要求各异,可采用模块化设计,分解功能模块按需组合适配。

多类型传感器应用使检测数据量激增,传统算法无法满足实时分析需求,需引入大数据处理框架与云计算平台,实现数据分布式存储与并行计算,结合人工智能挖掘数据价值。

高温、电磁干扰等复杂工况易引发传感器失效或通信中断,可通过冗余设计关键部件、建立多通道通信备份机制,并利用实时故障诊断系统,保障机器人在异常情况下稳定运行。

最后,法规标准的滞后制约行业发展。当前智能检验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与验收标准,不同企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亟需行业主管部门联合科研机构,制定涵盖机器人性能指标、检测流程、数据规范等方面的国家标准,为技术应用提供法律保障与行业指引。

结束语

特种设备智能检验机器人的研发与实践是特种设备检验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合理的机械结构设计、硬件系统集成和软件算法开发,智能检验机器人能够有效地完成特种设备的检验任务。实践应用表明,机器人在提高检验效率、精度和安全性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然而,机器人的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在适应性、数据处理、可靠性和法规标准等方面不断改进和完善。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检验机器人将在特种设备检验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 汪玉杰.基于强化学习的足式机器人控制算法研究[J].南方农机,2025,56(08):185-189.

[2] 黄西广.关于电梯检验检测技术的应用及未来发展趋势的探讨[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2

[3] 丁浩民.智能巡检技术在变电运维中的运用[C]//新质生产力驱动第二产业发展与招标采购创新论坛论文集,2025: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