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土地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协调发展的路径探索

作者

温小清

身份证:360735198409041411

引言

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过程中, 城乡空间结构持续调整,土地资源作为城乡发展的物质载体,其管理效能与规划科学性的重要性日益 管理侧重资源保护 、利用效率与权益保障,城乡规划聚焦空间布局、功能优化与发展引导, 协同发力, 实践中存在规划与土地供给脱节、管理目标冲突等问题,制约了城乡发 与城乡规划协调发展,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必 城乡发展的现实需求,从基础认知、关键路径及保障措施三个维度,深入探索二者协调发展的有效路径,为城乡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思路。

1 土地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协调的基础认知

土地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的协调发展需建立在对二者内在关联、现存问题及原则遵循的清晰认知之上,为路径探索奠定基础。

1.1 核心价值关联

二者的核心价值关联体现在目标协同、功能互补与效益统一三个层面。在目标协同方面,均以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标,致力于资源优化配置与空间合理利用;在功能互补方面,城乡规划为土地资源管理提供空间指引,明确土地利用的方向与规模,土地资源管理为规划实施提供资源保障,确保规划落地见效;在效益统一方面,通过协调联动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既保障城乡发展用地需求,又守护生态底线与粮食安全,推动城乡发展质量提升。

1.2 现存矛盾剖析

当前二者协调发展面临规划刚性与土地弹性不足、管理主体协同不畅及数据共享缺失等矛盾。部分规划因对土地资源禀赋考虑不足,导致规划目标与实际土地供给能力脱节,难以有效实施;不同管理主体的职责划分不清,存在政策交叉或空白,协同决策机制不完善;土地资源数据与规划数据分属不同体系,缺乏统一共享平台,导致信息不对称,影响决策科学性与效率。

1.3 协调基本原则

二者协调发展需遵循规划引领、资源集约、生态优先与公众参与原则。规划引领原则强调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基础,统筹土地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的目标与措施;资源集约原则要求在协调过程中注重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生态优先原则要求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等管控要求贯穿于二者协调全过程,保障生态安全;公众参与原则强调在规划编制与土地管理中吸纳公众意见,增强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

2 土地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协调发展的关键路径

现二者协调发展需从规划衔接、资源配置与空间管控三个关键环节构建协同路径,提升整体治理效能

2.1 规划体系衔接机制构建

强化规划体系的有机衔接是协调发展的前提。建立 “多规合一” 的规划编制机制,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整合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内容,实现规划目标、空间布局与管控要求的统一;完善规划动态调整机制,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土地资源变化与发展需求,按程序进行科学调整,增强规划的适应性;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将规划确定的用地规模、布局等要求作为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定依据,确保规划落地不走样。

.2 土地资源配置优化路径

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是协调发展的核心内容。建立与城乡规划相匹配的土地供给机制,根据规划确定的城乡发展方向与重点,合理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与结构,保障重点项目用地需求;健全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机制,通过低效用地再开发、闲置土地处置等方式,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减少对新增建设用地的依赖,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完善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根据规划实施进度与城乡发展实际,动态调整土地利用计划,提高土地配置的精准性。

2.3 空间开发管控协同推进

加强空间开发管控协同是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协同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明确空间管控底线,作为土地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的共同遵循;建立空间开发强度联动管控机制,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规划目标,合理确定城乡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引导人口与产业向适宜区域集聚;完善城乡空间布局协同优化机制,推动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促进城乡用地结构优化,实现城乡空间协调发展。

3 土地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协调发展的保障措施为确保协调发展路径有效实施,需从制度、技术与主体协同层面构建全方位保障体系

3.1 制度机制创新

制度机制创新是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土地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协调的法定职责、程序与要求,为协调发展提供法律依据;建立跨部门协同决策机制,成立专门协调机构,定期沟通协商重大问题,形成工作合力;健全考核评价制度,将二者协调发展成效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压实地方政府责任,推动协调措施落地。

3.2 技术手段支撑

技术手段为协调发展提供高效工具。构建统一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整合土地资源、城乡规划等各类数据,实现数据共享与动态更新,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推广应用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土地资源监测、规划实施评估的精准性与效率;建立规划实施与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协调发展中的问题并预警,为调整优化提供依据。

3.3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

多元主体协同参与是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明确各部门在协调发展中的职责分工,加强政策引导与统筹协调;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价格杠杆、激励政策等引导市场主体参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规划实施;畅通公众参与渠道,通过规划公示、听证会等形式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协调发展格局。

结束语

土地资源管理与城乡规划的协调发展是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措,对优化空间布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基 施的研究, 确了二者的价值关联与协调原则,阐述了规划衔接、资源配置优化及 技术支撑与多元协同的保障作用。随着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不断完 高水平。 未来需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技术融合应用,提升协调决策的科 瞻性,推动形成规划科学、用地集约、空间有序、生态良好的城乡发展新格局,为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文献

[1]邢好, 刘瑞华. 城乡规划管理中土地资源管理和资源环境研究[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5, (17):19-21.

[2]符国威. 浅谈城乡规划与土地管理协同发展策略[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4, (26): 23-25.

[3]林镇真. 刍议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实施的关系[J]. 住宅产业, 2024, (08): 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