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诗词魅力悟诗词之美
樊宏星
环县耿湾乡中心小学 (甘肃省 庆阳市) 745714
引言: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小学语文教学更加注重语文实践活动的真实性。古诗词是中华民族语言文化的精粹,凝结着古人的智慧,其在教学中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感知力的任务。当前农村小学的古诗词教学普遍存在内容单一、方法固化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对诗词情境的体会。基于此,古诗词教学更需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一、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小学古诗词教学现状
西北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特殊的生活节奏,乡村小学的教学资源相对有限,语文课堂往往依赖教师讲授,使得学生参与程度不高。语文学习中积累较少,表达机会不足,使得不少小学生在面对诗句时无法准确复述内容。另外,部分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习惯的影响,教学过程过于强调字词讲解,忽视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中情感的做法,进而使得课堂氛围变得沉闷,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古诗词教学难以达到理想效果。
二、新课标农村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实践策略
1.创设动态情境,激发诗意想象
在新课标理念引导下,古诗词教学更强调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需摆脱单一的文字灌输模式,因此,教师要创设动态情境,带领学生调动感官去感知诗境。教师所设计的情境应贴近学生生活,结合视觉、听觉等多重感知,让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环境中感受诗句描写的画面。同时教师还需关注语言引导与情感唤起间的衔接,围绕诗中意境展开谈话、联想等活动,让学生在“看见”诗句的同时激发“想象”的潜力,进而激活其对古诗词的表达欲望。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宿建德江》为例,教师可在讲授前,先组织一次图像导入活动。课堂一开始,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屏幕展示江水映月、孤舟夜行的画面,配以低缓的背景音乐,带领学生进入夜泊江边的宁静氛围。之后,教师可让学生闭眼倾听江水流动的声音,然后轻声读出诗句,让学生用心感受诗人旅夜孤舟的情境。接着,教师可提问:你看到怎样的江面?你想象中,诗人是怎样坐在船头的?逐步帮助学生调动想象,让学生把视觉与诗句联系起来。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在纸上勾勒出自己心中的夜泊图景,并附上一段描述文字,用自己的语言转述所感所思。这种教学方式可缩短学生对古诗词的距离,让诗意在教室里流动起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表达欲望。
2.强化吟诵训练,提升语言表达
新课标要求古诗词教学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其中,吟诵作为传统教学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加深对诗句的理解。因此,教师可安排日常朗读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语言节奏感。训练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动作引导、语气提示与情绪铺垫,带领学生读出节奏,读出语感。朗读过程中,还要加入语音停顿、重音提示,让学生将诗意与表达统一起来,为后续口语表达训练打下基础。
教师在讲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时,可在黑板上写下整首诗句,让学生看清句读与节奏的对应。之后,教师可播放带有节奏提示的吟诵音频,要求全班跟读三遍,感受诗句抑扬顿挫的韵律。随后,教师要逐句慢读,强调字音字调,带领学生边拍手边读,以动作带动语速与语调的统一。接下来的巩固环节,教师可让学生自由练读,在教室一角设立“吟诵角”,让学生上台背诵并朗读诗句。教师在学生朗读完后,可要求学生用一句话说说哪一句最打动人心,并说明原因。这种训练方式可增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与复述中建立自信,逐步走出表达困境。
3.精准教学分类,优化教学效果
新课标强调依据学生的差异实施有效教学,这种差异体现在认知水平、情感体验等方面。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结合学生的基础,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引导方式,避免统一要求带来的压迫感,防止部分学生在过高难度前失去信心。之后,教师要依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在读、说、写三个方面制定不同层次的活动方案,让每位学生都能在合适的起点上成长。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望庐山瀑布》为例,教师需要提前对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语言表达习惯进行摸底记录,依据平时作业情况,将学生大致分为三个学习组。
①第一类学生识字能力较弱,朗读时常常断句不准。因此,教师可安排跟读训练,每个诗句配有拼音辅助,在教师带读基础上逐渐减少辅助线索,帮助学生掌握朗读节奏。
②第二类学生朗读基本准确,但语言表达仍显局限。因此,教师可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圈出描写景象的关键词,如“香炉”、“飞流”,再组织小组谈话,请学生尝试用口头方式描述看到的画面。
③第三类学生理解能力较强,能够尝试结合生活经验表达诗句带来的联想。教师可让这类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重述整首诗的内容,并创作一小段模仿诗句,表达对山水景色的想象。
之后,教师可依据各组完成情况进行鼓励和讲评,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各自的任务中获得满足感。学生可在这样的分类教学中逐步提高古诗词的朗读能力,增强语感。
4.借助角色扮演,丰富理解渠道
教师可借助人物、场景、情境的再现,带领学生在情感中体验语言,在动作中理解意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将诗中形象具体化,转化为可以扮演的角色,让其从诗人的视角说话,代入场景进行行为。借助角色扮演,学生可从他人的立场观察语言与情境的关系,从而拓展理解的维度,提高表达的深度。
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从军行》时,教师可提前将全班分组,每组分配不同的任务,包括“士兵朗诵组”“边塞场景组”“情感表达组”。在学习初期,教师可带领全班朗读诗句数遍,并逐句讲解关键词义。学生在诗意有初步了解后,教师可设置一个简短剧场情境:一队士兵整装待发,夜晚出征,踏上远方边疆,要求学生在各组中扮演将士,穿戴自制头巾、纸甲,背景布置为黄昏西下的边塞荒漠。之后,教师可给出提示词,如“战前动员”“夜行列队”,让学生自编对白,结合诗句自由表达角色的情感。表演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回到诗人身份,尝试用“我是一个边关将士”开头,说一句话表达内心想法,帮助学生将诗中的情感转化为个体语言。
结束语:在农村小学,诗词教学的探索是一种长久的教育坚持。学生的成长需要语言滋养,也需要心灵触动。因此,新课标指引下的古诗词教学应不断走向真实、生动的场景,把诗意带入学生的生活,帮助学生用自己的声音说出感受,让古诗词真正成为儿童成长的精神资源。
参考文献:
[1]张小丽.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 教学策略探索[J].作家天地,2025,(15):31-33.
[2]金孜怡.新课标背景下小 教育路径探究[J].小学生(上旬刊),2025,(03):28-30.
[3]李景梅.新课标背景下小 思路探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5,(02):179-181.
[4]游婷婷.新课标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优化策略研究[J].教师,2024,(35):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