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图

绿色物流理念下新疆油田运输分公司的生产运行实践与发展路径

作者

赵贵为

中国石油昆仑物流有限公司新疆油田运输分公司 新疆油田调度指挥中心 830000

引言

在西北辽阔的戈壁滩上,能源动脉的畅通关乎国计民生。伴随环保要求提升与“双碳”目标推进,传统高能耗、高排放的油田运输模式面临转型挑战。新疆油田运输分公司作为区域能源保障的关键力量,主动将绿色物流理念嵌入生产运行核心,寻求经济效益与环境责任的协同发展。这不仅是对国家战略的响应,更是企业实现可持续竞争力的内在需求。本文旨在梳理其当前实践脉络,剖析挑战,并探寻符合行业特性与企业实际的发展路径,为油田物流绿色化进程提供现实思考。

一、绿色理念在生产运行中的落地实践

理念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新疆油田运输分公司将绿色物流视为发展的关键方向,并致力于将其转化为具体行动,融入日常运营的各个环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优化车辆效能,推进装备结构升级

运输车辆是能源消耗和排放的主要来源。公司着力优化车辆运行效率。通过部署智能调度系统,科学规划运输路线,有效减少空驶里程,提高车辆实载率,从而降低不必要的燃油消耗和尾气排放。同时,积极推进运输装备的能源结构转型。在长途干线运输中,引入液化天然气(LNG)重卡替代部分传统柴油车辆;在短途转运或特定作业场景(如油田站场内部),试点应用纯电动或混合动力的特种工程车辆。目标是逐步构建一个更加清洁、高效的运输装备体系,这一过程需结合实际需求和条件稳步推进。

(二)革新装卸流程,建立包装循环体系

装卸环节与包装材料管理是绿色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在装卸作业中推广使用能耗更低、噪音更小的节能型装卸设备,例如电动叉车。同时,优化装卸作业流程,例如减少设备怠速时间、改进操作方法,以提升整体效率并降低能源消耗。针对油田常用的大型设备包装箱和可重复使用的专用容器,公司建立了规范的回收、清洁、维护和再利用流程。通过循环利用这些包装材料,显著减少了一次性包装的消耗量及后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实现了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双重目标。

(三)培育绿色文化,强化全员责任意识

绿色物流目标的实现最终依赖于全体员工的实践。公司深刻认识到驾驶员、调度员、维修人员等一线员工的操作行为对整体环保绩效至关重要。因此,持续开展覆盖全员的绿色物流理念宣贯和节能操作技能培训,例如教授驾驶员平稳起步、合理控制车速等节油驾驶技巧。更为关键的是,将具体的节能减排指标(如单车油耗、排放数据)纳入相关岗位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将环保要求与员工个人责任和利益联系起来,引导员工从被动执行转向主动参与,使绿色、节能的操作规范逐渐内化为日常工作中的自觉行动。

二、深化绿色实践面临的现实挑战

前行之路并非坦途。公司在深化绿色物流应用过程中,也清晰感知到多重现实制约。

前期投入与成本平衡压力:无论是采购价格显著高于传统燃油车的新能源运输车辆、建设配套的充换电/加气基础设施,还是部署先进的智能调度与能耗监控系统,均需庞大的前期资金投入。在现行油价与运价机制下,短期内投资回报压力显著,影响规模化推广速度。

特殊场景下的技术适配性:新疆地域广袤,油田作业区往往地处偏远,气候条件严酷(如极寒、风沙)。当前部分新能源车辆(尤其是纯电动重卡)的续航里程、低温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以及偏远地区充换电网络的覆盖密度,尚难以完全满足油田复杂、长距离、高强度的特种运输需求。

跨主体协同机制待完善:实现全链条绿色化,涉及与物资供应商(推广绿色包装)、油田各采油厂/作业区(协同装卸时间与地点优化)、地方政府(基础设施规划)等多方主体的紧密协作。目前,跨组织间的信息共享、标准统一、责任共担与利益协调机制尚未完全成熟,制约了系统性绿色效益的释放。

三、面向未来的绿色发展路径探索

面对挑战,新疆油田运输分公司视其为转型机遇,致力于探索一条更具韧性和可持续性的绿色发展道路。未来的实践将重点围绕以下三个方向展开:

(一)深化技术应用,适配油田运输场景

公司将持续关注并动态评估适用于油田特殊运输环境的新技术发展状况。例如,对氢燃料电池重卡在长距离干线运输中的可行性、车辆轻量化技术对降低能耗的实际效果、以及低滚阻轮胎的应用潜力进行审慎研究。更为关键的是,要务实推进当前成熟技术的规模化落地。对于已经验证有效的液化天然气(LNG)车辆和智能调度系统,将在具备条件的区域优先扩大应用范围,并同步建设必要的加气站、充电桩等能源补给基础设施,确保技术应用的可持续性。同时,充分利用物联网传感器和大数据分析平台,更精准地监测和管理每一辆车的实时能耗与排放情况,为持续优化提供数据支撑,让技术应用真正服务于油田运输的绿色化目标。

(二)完善制度体系,保障绿色长效运行

绿色物流的持续深入需要坚实的制度和管理基础。公司将把明确的绿色物流目标和指标,系统地融入中长期发展规划,确保其战略地位。同时,着力构建一套科学、可操作的内部碳排放核算方法和监测平台,这是量化管理、设定减排目标的基础。同时,积极探索制定绿色供应商评价标准,鼓励和引导物资供应商提供更环保的包装和产品,从供应链源头协同减少碳足迹。在公司内部管理上,持续优化激励与约束机制,将节能减排的具体成效与部门、团队的绩效评价以及员工的个人发展更紧密地挂钩。通过制度设计,使绿色、低碳的行动要求内化为各层级的日常管理自觉和工作习惯,形成长效驱动力。

(三)拓展区域协作,共建绿色物流网络

油田运输的绿色化不能仅靠企业单打独斗。公司将主动对接地方政府部门,积极沟通公司在绿色转型中遇到的瓶颈(如新能源车辆的路权限制、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需求等),争取获得更有利的政策支持和引导。同时,积极寻求与区域内其他大型能源企业、工矿企业以及专业物流公司的合作机会。探索共同投资建设共享的充换电站、LNG 加注站,或者联合建立可循环包装材料的共用池等模式。这种协作能有效分摊高昂的基础设施投资成本,提高资源设施的使用效率,实现多方共赢。更进一步,共同推动区域内物流企业在绿色运输标准(如车辆排放、包装要求)上的互认,以及物流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从而减少区域内的物流重复环节和资源浪费,提升整个区域的物流运行效率和环保水平。

总之,将绿色基因深植油田运输血脉,非朝夕之功。新疆油田运输分公司的实践表明,立足实际运营痛点,以技术应用优化车辆效能与能源结构,以管理创新激发全员动力,是当前可行的绿色起点。面向未来,唯有通过深化技术适配性应用、建立长效制度体系、共建区域协同生态,方能在保障国家能源动脉畅通的同时,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广袤边疆的绿水青山贡献运输力量。

参考文献

[1]喜崇彬.物流运输领域的绿色发展[J].物流技术与应用,2024,29(8):96-99.

[2]李新峰.绿色物流与交通运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储运,2024(12):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