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因理论视角下抖音短视频同质化现象研究
刘美琪 宋琳琳
辽宁工业大学文化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省锦州市 121000
一、问题提出
模因理论最早由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Dawkins)于1976 年在他的《自私的基因》中提出,他在书中给出定义:“模因类似作为遗传因子的基因,是文化的衍生因子,也会经过复制、模仿、变异与选择的过程。”道金斯利用基因(gene)一词创造了模因(meme),用来指代文化的“模仿单元”,音乐、图像、语言、仪式和服饰风格等都是生活中的模因集合。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智能终端的普及,抖音短视频凭借碎片化传播特性与强互动性优势,已成为大众文化传播的核心场域。然而,平台内容生态中逐渐凸显的同质化现象,正引发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关注—爆款模板的批量复制、相似叙事结构的高频重现,不仅导致用户审美疲劳加剧,更制约着平台文化活力的持续释放。
从文化传播视角看,抖音短视频的创作与扩散本质上是模因的复制变异与选择过程。但在算法推荐机制与流量逻辑主导下,高传播效率的“强势模因”(如爆款手势舞、同质化场景)因低成本复制特性被过度模仿,挤压了创新模因的生存空间,形成“爆款模板化—用户批量复制—受众快速厌倦”的恶性循环。典型案例显示,“挖呀挖”“张同学乡村生活”等初始创新模因在短时间内被海量复制,其文化新奇性迅速消解,陷入“符号内爆”的传播困境。
在此背景下,如何基于模因理论解析短视频同质化的生成机制,破解传播生态失衡问题,成为亟待探讨的要课题。
二、模因理论下抖音短视频同质化现象探究
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中,由于模因的复制会出现,大量的模板化视频创作内容,用户在浏览视频中反复接收到同类视频内容,使其产生审美疲劳心理。产生其内容生态陷入“爆款视频模板化—用户批量复制—受众快速厌倦”的恶性循环。
由短视频内容同质化所产生的用户审美疲劳心理值得深思。从具体案例中看,以爆火的手势舞挑战“挖呀挖”为例,“挖呀挖”作为初始模因植入到抖音平台后,其传播初期凭借创新性的手指律动编排获得用户关注。随着头部账号扩散效应,平台内很多用户对这一模因进行复制传播迅速涌现2.3 万余条仿拍视频,机械性的模仿拍摄出现了,同一美学范式的重复堆砌现象。再如,2021 年爆火账号“张同学乡村生活”凭借对日常场景的陌生化呈现,满足了受众对“新奇符号”的消费需求。受众在接收到这一形式的模因后,开始对此类内容大量复制,半年内平台内“乡村生活”类账号增长20W+,使初始模因的新奇性迅速消解,陷入鲍德里亚所言的“符号内爆”——海量相似内容相互稀释意义,最终沦为无差别的信息噪音。随后的大量仿拍类账号,点赞量和点击量不断下滑,用户评论也从“惊艳”转向“千篇一律”,内容同质化引发的审美疲劳现象再次凸显。
理查德·道金斯在《自私的基因》中提出的模因理论认为,文化传播的本质是模因(meme)的复制与变异。这一理论在抖音短视频的的内容生产中体现得尤为显著,当某个创意成为爆款,其核心就会被大量模仿,形成“模因链”。这种过度复制导致同质化内容大量出现,受众审美疲劳便成为了不可避免的副产品。
三、模因理论下抖音短视频同质化现象规制策略
针对抖音平台中,短视频存在内容同质化所产生的用户审美疲劳现象,抖音平台可以通过优化创新机制,激发创新模式来鼓励用户创作新颖 视频内容。模因在抖音短视频平台传播过程中,多数是对一个模因的自我复制,其他用户对首发视 格和动作进行模仿。在这一过程中,就会出现内容同质化的现象,从而导致观看者产生审美疲劳心理。为了减少这类心理的产生,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解决。
首先,短视频是通过动态的图像和音乐并存的方式所呈现出来的,这种呈现方式可以是视频主题更具有感染力。这种呈现方式同时也是抖音平台中所有短视频所共有的呈现方式,要想减少用户审美疲劳心理的产生,需要在这一基础上增强自身视频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结合问卷数据结果图5-1 可以看出用户观看搞笑幽默类短视频的占比为 35.41% ,可见娱乐消遣是受众在浏览短视频中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平台可以利用自带搞笑特性的模因制作更多搞笑滑稽类的特效,推送趣味性丰富的模因行为动作,以及充满趣味性的人物形象增加视频效果的趣味性,并将这些推送到目标用户的抖音首页当中。人物形象,行为动作以及视频配乐,这些都是构成短视频必不可少的要素。通过提高这些元素的创新度,来激发视频创作者更新其视频创作模式,一种可以形成一种新的话语表达方式,一个充满创新性的作品也随之出现,短视频内容也更加多样。
其次,创作者在进行内容创新的基础上,实现短视频内容从娱乐化向垂直化过渡,避免同质化现象的产生。将特定视频精准推荐给目标用户,满足不 众群体的多样化需求 提高短视频创作的个性化特征。抖音平台中的用户是具有相同兴趣和个性特征的多 共同的视频观看需求。因此,视频创作者要抓住具有代表性的模因,将各 领域的内容。例如,目前抖音短视频平台的社会民生和摄影类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深耕空间,视频创作者可以精准辨别这一领域受众群体的爱好,分析他们的需求,进行精细化内容定制,创作出可以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的多样化视频内容。
激发创作者创新模式,平台通过增加视频的趣味性来减少用户审美疲劳心理的产生,鼓励用户进行垂直化内容的创作,可以是越来越多的视频创作者参与到多元化内容的创作当中,激发抖音平台自身活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模因理论视角下,抖音短视频同质化现象的核心症结在于模因复制、变异与选择环节的失衡。算法流量逻辑驱动下,强势模因的过度复制压缩了创新空间,导致“爆款模板化—批量模仿—受众厌倦”的恶性循环,典型案例中“挖呀挖”“张同学”等模因的传播困境印证了这一问题。
对此,需通过优化平台创新机制,增强内容趣味性与垂直化创作,激发模因变异活力,平衡传播效率与文化多样性。这不仅有助于缓解用户审美疲劳,更能重构健康的内容生态,为短视频平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路径参考。
作者简介:刘美琪(2001.05),女,汉族,辽宁锦州人,硕士研究生。宋琳琳(1984.02),女,汉族,辽宁锦州人, 教授 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公共舆论传播、仪式传播。